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滑竿的史話

  • 由 強哥臭老虎 發表于 綜合
  • 2021-11-11
簡介因而抬滑竿的一定得找好“連手”,否則,滑竽坐起顛簸不穩得罪顧主不說,抬起還又扯又費力,要不到幾下,就“送回去(累極)”

滑桿怎麼讀

滑竿的史話

滑竿這個古老的交通工具,保留到了現在

“滑竿”,在舊時交通不發達的四川,是一種古老而較為普遍的代步工具。其用法,一般是一個人躺在上面,兩個人一前後抬起走。當然也有搭帶小孩和行李不過要多給點錢,躺在滑竿上,走動起來閃閃悠悠,跟騰雲駕霧一樣,是極舒服的。閃晃一會兒,你便昏昏沉沉,悠然入睡,所以有錢人都

喜歡坐滑竿。

滑竿的史話

滑竿老照片

這裡所說的滑竿,是指窮苦百姓賴以謀生的簡易滑竿。因是靠人抬,無論大路、小道,也不論州府省城,抑或偏解山鄉,滑竿都去得,因此坐滑竿的人自然也多。四川城鄉到處均有滑竿前“站口”,有抬短超的,也有抬長路的。大凡你碰見肩上掛個布篷卷卷,在街頭卷尾東張西望的,必是抬滑竿的出來尋生意了。

滑竿的史話

坐在上面,手裡捏把汗

抬滑竿不僅要有氣力,而且要技巧:腰桿要挺得直,樁子要穩得起,所謂“扎得起腰力”;抬起上路要腳動身不動;換肩要不停步,只須輕輕一拋,於不知不覺中就換過了,前頭出左腳,後頭就要出右腳;還須同起同落、步子諧調、快慢一致,所謂“踩得到點子”。因而抬滑竿的一定得找好“連手”,否則,滑竽坐起顛簸不穩得罪顧主不說,抬起還又扯又費力,要不到幾下,就“送回去(累極)”。

滑竿的史話

修女也在乘坐滑竿

抬滑竿還有一定的規矩。抬前頭的視野寬,路況明,隨時要向後面“報路”,也叫“報點子”y抬後頭的則須回答,叫“應路”或“應點子”。這打明叫響了的好辦。如遇意外,前頭或走快了,或走慢了,或停住了或腳踩亂了(不合腳了),等等,抬後頭的需能透過肩頭、腳步和趨勢,立即感知,馬上相應調整,重新恢復諧調一致。特別是走溜路,儘管都很下細,萬一前頭打滑根本來不及打招呼,後頭更必須穩住,不然容易出損看來,抬滑竿隨時隨地精力都還得要集中呢。滑竿報路一報一答,語言通俗精煉,風趣押韻,不僅可消除些奔波中的疲勞,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坐一趟滑竿,可以體會一些民間語。比如滑竿上路遇了下坡,前頭喊“陽斜披”,後頭說“慢慢梭”,坐滑竿的人腦筋頭一定要反映:“呵,得注意點兒喲。”假如聽到是喊“陽斜帶滑”接著又報了一聲“滑得緊”,乘坐的人一定把心子要提一下的,當然面後馬上會接著回答“踩得穩”,心子自然也會一下放了轉去,但總是要忐忑那麼一忽兒啵?又如聽到報“陽斜陽斜起”,答“快慢由在你”,那一定是下坡路坡勢不陡,而且路面比較好走,隨著滑竿一拋一蕩、閃閃悠悠,坐在其上的人,總該也跟著有點兒輕鬆愉快之感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