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一個明朝太監,統領大軍,揚威塞外,你知道是誰麼?

  • 由 胡思新語 發表于 綜合
  • 2021-10-25
簡介成化十六年,蒙古韃靼部聚兵河套,明廷商議出兵十萬備防,總兵官朱永,王越軍務,監軍汪直,明星三人組聯袂行動

王越是誰幹什麼的

明朝的成化帝朱見深,是個了不起的君王,他在位前後二十二年,由剛即位時的內憂外患,還要面臨“土木堡之變”後,文官團體勢大難制的局面,到去世後,留給子孫一個內部穩定,外無強敵的良好環境。

朱見深少年時期多經磨難,即位後,他一面選拔良臣猛將,與文官集團巧為周旋,一邊又對內改善民生,對外強勢用兵,可謂兩手同時抓,兩手都過硬。

可以說,正是他的一系列作為,一掃“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內外環境惡化,人心不安的局面,為大明開啟“中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明朝太監,統領大軍,揚威塞外,你知道是誰麼?

王越,朱永,汪直,這三個人可謂成化一朝的明星,對外戰爭的所有大仗,惡仗幾乎都是由這三個人相互配合完成。

說到這三個人的身份,那就有意思了,王越是文官領武職,朱永是武官世家,而汪直,是宦官出身,他是太監。

文官,武將,太監,這個明星三人組,是不是有點意思。

在有意思之外,只怕也能看出成化帝朱見深的無奈,無人可用啊,但就是這麼捉襟見肘的局面,硬生生就給挺了過來。這裡頭既有朱見深的識人之能,用人之準,也可以看出這明星三人組,實打實的分量。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三人組裡,最有意思的一個人,太監汪直。

成化元年,明朝西南大藤峽兵亂被平,汪直就是作為年幼戰俘,進宮作了宦官。

汪直天性靈動機敏,於是很快被選進專供培養高階宦官的“內書堂”讀書。

埋頭學習的小汪直,很快就被書中那些安邦定國的文臣武將們的高尚人格,被中華歷史中那些閃閃發光的名字征服了,他暗自在心裡立下志向,將來也要做他們那樣的人。

這一份小小的志向,出自他這樣一個小宦官的身份,看起來是那樣的遙不可及,甚至有些可笑。

汪直天性聰慧,為人處事又很得體,由此在宮內品級升的很快。

他最先是在那個有名的萬貴妃身邊侍奉,偶然被明憲宗發現,正苦於無人可用,無人可信的朱見深,於是不斷給他升遷調職,考察他的為人和能力。

大約在成化十一年左右,汪直升任御馬監太監,這一年他才十五六歲。

在明朝,一個宦官要做到太監,那可是太不容易了,沒個幾十年苦熬打拼,沒有過人的才華能力,再加上一點運氣,那真是想都不要想,更不用說御馬監這種掌握兵權的要職了。

汪直小小年紀,驟升高位,固然跟大環境有關,跟他極高的天分和過人的能力,只怕也不無關係。

這期間,皇宮內部連續出現騷亂,不穩,甚至發生有人買通宦官,進入皇宮四處查探的事。

成化帝深知皇宮內部不穩,都是由於外朝的人心不安所致,他自己又礙於身份,不便出外,於是讓汪直代替他出外訪查。

這汪直出宮沒幾次,就給朱見深帶回了一個天大的好訊息,他聯絡上了正被滿朝文官攻擊,託病回京的邊疆重臣王越。

一個明朝太監,統領大軍,揚威塞外,你知道是誰麼?

這王越可是個大牛人,與歷史上那些閃耀光輝的名字相比,可謂毫不遜色,作為成化朝的明星三傑之首,即便放眼整個明朝,他也完全可以與稍晚於他的王陽明,並稱“雙驕”。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時已經完成在延綏鎮的神奇一戰,“奇襲紅鹽池”的王越,正被鋪天蓋地的彈劾攻擊搞得心灰意冷。

與汪直的見面,王越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願意為國家盡力的心情,也委婉說出了自己被種種掣肘的難堪局面。

無論汪直,還是朱見深,對王越可說是聞名已久,對他的能力更是深信不疑,尤其是汪直,自小便立下大志報國,王越簡直就是他的偶像啊。

應該也是王越透過汪直的提示,朱見深終於開了竅,不再自己赤膊上陣與文官集團頂牛,第二年正月,明朝西廠成立,隸屬於汪直的御馬監,由汪直兼任廠公,專門監督查辦官員的徇私不法行為。

從西廠的行政職能來看,它是專門針對官員而設的,後世為攻擊廠衛的說詞裡,所謂“民不聊生”,簡直是不知所云,人家跟百姓完全沒關係好不好。

汪直在督辦西廠查案的過程中,時常與王越見面交流,其實主要就是他聽王越講故事,講如何殺敵,如何帶兵,行軍打仗,處理邊務等等,聽的久了,汪直就也萌生了戰陣殺敵報國的念頭。

沒多久,機會真的來了,成化十四年,遼東建州部屢屢滋生事端,與明朝官員交涉時,總是推脫謊稱是邊民糾紛,於是汪直主動請纓,去往遼東當地查探實情。

汪直來到遼東,實地訪查,再調集各地資料彙總,發現根本不是什麼邊民糾紛,每年五六百起的搶掠,殺人,分明是不折不扣的盜匪行徑。

經汪直請奏,明朝秘密調兵遣將,由朱永任總兵官,汪直監軍,五路大軍合計五萬,於成化十五年寒冬十月,出兵剿寇。

因為史料不全,據說戰鬥經過是這樣的,離建州部主城幾十裡外,朱永領軍抄小道隱秘前行,汪直領人大路直行。

到達建州部主城外,大門緊閉,汪直命人上前叫門,查水錶,不是,朝廷送溫暖來啦。

一個明朝太監,統領大軍,揚威塞外,你知道是誰麼?

寒冬天氣,加上看起來城門外也沒多少人,建州部的城門打開了,汪直領人進城剛過一半,突然下令,隊中喬裝的幾十名精銳士卒甩掉披風,迅速殺上城頭兩側,控制住了城門,隨著明軍戰旗飄揚在城頭,朱永領兵呼嘯著衝進城內,戰局已定,沒有任何懸念了。

大家注意到沒有,與薩爾滸的區別在何處?

除了兩方的戰力差對比,最重要的就是,情報!

努爾哈赤,是如何知道明軍六路進軍的先後順序,和路線的?

努爾哈赤合兵一處,以眾擊寡,明軍六路,他只要判斷錯了一次,局面馬上就會翻轉,就成了明軍佔據建州堅城,而後金騎兵就會面臨內外夾擊,歷史恐怕就得改寫。

為什麼努爾哈赤料敵如神,他能未卜先知嗎,這個問題,留給各位看官。

到了十二月,明軍在建州部地域來回掃蕩,搜剿任務基本完成,順利撤兵,“成化犁庭”之戰結束。

這一仗對於汪直的意義,是深入瞭解了大軍出征的全過程,戰爭對他來說,有了更加直觀的體會,不再是書本上的記錄,和王越的故事。

第一次從軍出征,就遇上朱永這樣善戰的將軍,是汪直的幸運。

成化十六年,蒙古韃靼部聚兵河套,明廷商議出兵十萬備防,總兵官朱永,王越軍務,監軍汪直,明星三人組聯袂行動。

走到半路,王越早年在延綏鎮佈下的騎探密報,蒙軍大部已然轉移到威寧海子駐留,並且不斷有蒙古臺吉等首領人物前往聚集,不像是要入關擾掠,倒像在會商什麼大事。

王越暗地裡於朱永密議,由朱永領主力繼續前往河套方向,以分散,麻痺蒙軍密探的注意力,王越則與毫不知情的汪直,領著一萬精銳,轉道榆林,對外宣稱是去巡查邊務。

汪直好不容易撈著跟偶像一起出兵行動的機會,以為這下沒仗打了,一路彆彆扭扭的,跟隨著來到榆林衛。

剛到榆林衛,王越立刻下令四門緊閉,封鎖訊息,同時十萬火急,徵調周邊各堡精兵一萬,齊集榆林。

汪直這才知道,王越要帶著他重演當年千里奔襲的一幕,激動的不知該怎麼準備才好。

看著王越坐在大廳上,氣定神閒,排程安排人手備戰,汪直慢慢冷靜下來,這才是大將風度啊,自己不是要以人家為偶像嗎,怎麼就慌亂了呢。

成化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頂著嚴冬裡的狂風暴雪,兩萬明軍艱難行軍,逼近目標百里處暫歇。

汪直忍受著疲倦和寒冷,看著王越調兵遣將。

明軍主力頂風向前,兩邊各出二十多支百人小隊側擊,再有兩千人分五路繞後,層層設伏。

惡劣的天氣裡,蒙軍一無所知,直到第二天黎明,蒙軍大營兩側率先發動,五六十支百人隊,拉開長長的距離,幾乎同時插進蒙軍大營。

一個明朝太監,統領大軍,揚威塞外,你知道是誰麼?

長槍,馬蹄,刀光,火光,戰馬嘶吼,人聲喧囂,七八萬人的蒙軍大營一下子炸了鍋。

好容易定下心神的蒙軍首領們,呼喝著牽馬聚兵,正準備組織反擊,王越的大軍主力殺到,他們也不著急,慢悠悠的跟在蒙軍潰兵身後,驅趕著他們向下一座完整的蒙軍大營而去。

這蒙古人聚在這裡,是在商議重建蒙古王庭的事,此時才剛滿七歲的“達延汗”和大他二十多的皇后“滿都海”都在。

可惜啊,王越和汪直事前不知道這事,結果讓蒙軍護衛拼死護著“達延汗”衝了出去,而滿都海,則在突圍無望後,自焚身亡。

完勝,大捷,這威寧海子,正是當年明英宗被韃靼也先關押,軟禁的地方,一雪國恥有木有。

先後跟隨朱永,王越的這兩次出征,對汪直成長的促進作用是巨大的。

之後,汪直與王越一道鎮守大同,多次相互配合,並也開始嘗試獨自領兵擊退韃靼進犯。

之後就是一通雞毛亂飛的事了,因為滿朝官員的不斷升級的彈劾攻擊,朱見深也頂不住壓力,他想了個折中的法子,對王越,他明裡貶官,暗裡用金資幫他在地方上安頓下來,叮囑他等待時機。

一個明朝太監,統領大軍,揚威塞外,你知道是誰麼?

對於汪直,朱見深讓他去了南京,遠離京城的權力漩渦中心,也算是保護他了。

直到朱見深去世,明孝宗繼位,朝中大臣把汪直的事又翻出來,想置他於死地而後快,但想來朱見深死前對這事是有交待的,明孝宗勃然大怒,把上奏的那個傢伙關了十幾天緊閉。

又過了十來年,明孝宗把汪直召回京師,想再用他,結果滿朝官員反對,明孝宗也沒辦法,嘆一口氣,只好讓汪直又回了南京。

唉,如果歷史能給汪直機會,像他這樣天資絕頂,學習能力超凡的人,應該是能做出更多的大事的,可惜啊,從此汪直也只能窩在南京,無所事事,直到老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