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由 零基礎學PSAIC4D技巧 發表于 綜合
  • 2021-09-21
簡介△ 輔助使用者正向操作,降低識別不準機率△ 多個目標物的識別引導過程創造新場景的體驗環境隨著掃一掃和拍立淘的產品體驗升級,應用場景也由淘寶優勢的商品類目進一步擴充套件到了汽車、花草、寵物等新領域

透過手淘拍立淘訪問是什麼意思

手淘的兩個攝像頭識別入口——「掃一掃」和「拍立淘」,很多小夥伴大概都使用過吧?這兩個屬於強調智慧體感、自帶神秘色彩的技術流派產品,如今都已跨入千萬使用者俱樂部的行列。

實際上,許多較大的平臺型APP 上都能見到掃一掃的身影,而透過「以圖搜圖」,幫助使用者找到相似同款商品的「拍立淘」,則從誕生開始就打上了電商平臺的特殊印記。

作為設計師,又該如何在兩個技術為王的產品中推進體驗升級的設計與落地?本文就將為大家一一道來。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手淘首頁的兩個攝像頭智慧入口

機遇和挑戰的博弈

掃一掃和拍立淘在近期都經歷了一次較為徹底的體驗升級,這次升級恰逢應用場景拓寬、產品轉型以及技術提升的關鍵節點,既得益於產品快速擴張時期的試錯積累,又需要系統解決智慧感不足、新舊場景交替等棘手問題。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掃一掃和拍立淘改版前後對比

1. 使用者訴求不同了

首要的一個變化是,產品的服務物件不再只是 C端的普通使用者,也包含了行業運營、品牌商、零售商和內外合作方。從滿足使用者識別二維碼、尋找相似同款商品的基礎訴求到嘗試激發使用者參與互動的擴充套件訴求,發現性變得尤為重要。

2. 技術是萬能的嗎?

識別精準度依賴於演算法最佳化,而影象演算法的核心是視覺相似性,透過不斷訓練可以獲得持續提升,但時至今日仍需面臨識別結果不是使用者想要的窘境。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視覺相似性高不代表識別結果符合預期

究其根本,使用者並不在意影象的絕對相似,而是需要找到圖片背後對應的商品或物品,這兩者永遠存在一個無法自動連線的間隙,而我們需要不斷探尋縮短這個間隙的可行性方案。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機會點洞察

3. 機會點洞察到設計策略成型

從使用者、技術、商業三個維度,我們梳理了可切入的機會點:智慧感塑造無法單純依賴影象識別技術的提升;現有產品框架無法承載新場景和發現性訴求的擴充套件。

圍繞切入點結合設計思考進行進一步的推演,從而得出了具體的設計策略:基於攝像頭識別特性打造多元場景體驗,突顯智慧體感;定製統一分層框架,支撐新舊場景更迭和沉澱。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設計策略推導

智慧識別的新嘗試

極致的智慧識別體驗應如同科幻電影一般,對準想要識別的目標,無需多餘操作就能立即獲得預期結果。但理想和現實無法一步轉換到位,因此在實際專案推動過程中,我們採用了場景分級策略,實現智慧感的逐步升級。

1. 打通不同識別方式的應用場景

識別方式和應用場景是一對密不可分的好基友,使用者不知道什麼場景用「掃描識別」,什麼場景又該用「拍照識別」,識別花草和識別普通商品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我們嘗試重新梳理了兩者的匹配關係,將識別方式的場景邊界逐漸模糊化,讓一種識別方式儘可能相容多種場景。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掃描和拍照兩種識別方式的場景逐步打通

2. 找到場景劃分的金字塔規則

我們將分散的應用場景聚攏成了2大類:確定性的精準場景和非確定性的通用場景(泛場景)。

如下圖的金字塔分佈所示,塔尖部分屬於少量的精準場景,率先提供實時、自動、準確的智慧識別服務。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場景分級的識別體驗示例

基底的通用場景則適用範圍廣,可以透過設計實時識別標籤引導使用者手動確認目標物,透過大量訓練,逐步向塔尖體驗靠攏。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透過微動效體現動態識別

「識別不準」怎麼辦?

「識別不準」,無論對使用者還是對產品設計師而言,都是最頭疼的問題。結合後臺日誌和上傳圖片比對,我們發現,除演算法模型精準度因素外,誤操作問題也會影響識別結果的準確性。

拍攝主體模糊、攝像頭距離過遠或過近、視角受到遮檔、多個識別目標……分分鐘帶著使用者掉入識別不準的神坑。更理想的情況下,需要經歷「鏡頭識別目標→得到不良結果→返回調整取圖或重新識別」等多步反覆,才可能獲得想要的結果。

為降低誤操作誘發非精準結果的出現機率,我們採用了實時動態輔助的方案,幫助使用者獲得更好的搜尋質量。在識別過程中,後臺透過客戶端模型做置信度打分,前臺關聯分值透過鏡頭提示來引導使用者操作,為整個識別體驗過程保駕護航。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輔助使用者正向操作,降低識別不準機率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多個目標物的識別引導過程

創造新場景的體驗環境

隨著掃一掃和拍立淘的產品體驗升級,應用場景也由淘寶優勢的商品類目進一步擴充套件到了汽車、花草、寵物等新領域。作為設計師,不僅需要吸引使用者注意場景的更新,還要幫助使用者快速上手進行體驗。

透過以往的實踐發現,簡單的引導提示容易被使用者忽略,即使受到吸引也會由於缺乏體驗的環境而放棄嘗試。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將功能引導和實際使用串聯起來,透過模擬真實場景的「體驗式教育」起到上新提示和直接體驗試用的雙重作用。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新場景的體驗式教育

框架統一升級路漫漫

掃一掃和拍立淘是兩個入口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功能模式,但同一模式下的識別體驗又不一致,使用者認知與產品迭代成本都很高。

受使用者固有心智和產品流量雙重因素制約,兩個入口合併具有長期不確定性。因此統一產品內部體驗成為更可行的改造目標,從而更好地為未來徹底融合做足鋪墊。

1. 定義新的框架結構

新框架從橫縱兩個方向進行了結構分層,橫向支撐不同模式的差異化體驗,滿足基礎識別訴求;縱向控制同一模式內的識別和互動分割槽,激發潛在的發現性訴求。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新框架的分層結構

2. 功能模式橫向延展

功能模式可按照識別方式、互動技術、應用場景做不同維度的組合或拆分。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實際應用的三種模式:AR、掃描、拍照

3. 識別與互動縱向分割槽

識別區用於不同場景識別的直接體驗,互動區承載場景上新、品牌活動、黑科技玩法的推薦和引導,兩者從縱向進行分離。根據場景要求,可以動態調配兩個區域比例和互動區坑位數量。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識別與互動區域比例調配

上千萬使用者的拍立淘,是如何做只能識別體驗設計的?

△ 互動區坑位數量和氛圍調配

寫在最後

如果把平臺比作一座寶藏,設計、產品、技術都在從不同角度去挖掘這座寶藏,在相同位置挖掘久了難免會產生「好像沒什麼可以再挖」的錯覺,又可能感嘆挖出的東西不夠有完整價值。此時不妨轉換下角度,蒙塵的原石可能就在原地等候有心人的發現,經過仔細打磨,最後仍有機會串聯成珍寶。

掃一掃和拍立淘早已度過初創時期,設計師需要在產品成熟程序中不斷挖掘體驗進化的新機會。智慧互動是個很有趣的研究課題,以上分享的體驗升級是感知層強化和框架層改造的初步嘗試,後續會結合細分場景差異化設計和互動玩法做更多探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