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 由 裝甲鏟史官 發表于 綜合
  • 2021-08-31
簡介1943年夏季,德國空軍計劃將一批氣象偵察裝置空運到北極圈內以建立秘密氣象站,這項任務由第5氣象偵察中隊的資深飛行員舒爾策執行,選定的飛機就是無線電呼號為TC+EG的Ar 232A-10,除了運載能力強外,Ar 232的機腹機輪設計有助於在

機身貼近地面是什麼翼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在二戰德國空軍裝備的諸多作戰飛機中,由阿拉多公司設計製造的Ar 232“千足蟲”運輸機知名度不算高,這也難怪,以載人運貨為主業的運輸機自然不及戰鬥機、轟炸機那般出風頭,就算在運輸機類別中,有“鋼鐵安妮”之稱的Ju 52在前,產量僅有20多架的Ar 232鮮有亮相機會。不過,從航空技術發展的角度考察,Ar 232卻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型,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設計的貨運飛機,同時也是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運輸機,其設計理念極具開創性,幾乎所有現代運輸機的標準設計都在Ar 232上得到應用,比如高單翼高平尾佈局、帶有後方艙門和裝卸跳板的箱形貨艙、成排的機腹機輪等等。Ar 232的各項效能指標都優於Ju 52,德國空軍也有意用它取代Ju 52,但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化,這項計劃未能實現。

設計始末

Ar 232專案源於1939年末帝國航空部的招標計劃,旨在設計一款取代Ju 52/3m的新型運輸機,要求能在未經平整的地面上起降,以適合在前線地帶使用,可以從機身後部裝卸物資,動力裝置採用2臺1600馬力的BMW 801A/B星形發動機,不過這種發動機當時還在研發階段,沒有任何實用的成品。阿拉多和亨舍爾兩家公司參與競標,分別提交了設計草案,經過航空部初審後認定阿拉多公司勝出,並下達了製造3架原型機的訂單,同時賦予Ar 232的官方編號。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阿拉多公司的標誌,該公司以設計製造水上飛機和教練機而出名。

在拿下專案後,阿拉多公司組織了Ar 232的設計團隊,由工程師威廉·範尼斯主持總體設計和氣動佈局設計。既然是運輸機,首先要保證運載能力,因此Ar 232的設計以貨艙為中心展開。範內斯設計了一個外形圓鈍、帶有大面積風擋的機首,為機組成員提供開闊的觀察視野,機首駕駛艙向後直接過渡到儲貨空間。Ar 232的貨艙長6。6米、寬2。3米、高2米,這個空間足夠容納1輛82桶車和1輛三輪挎鬥摩托,最大運載重量可達4。5噸,是Ju 52的兩倍。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阿拉多Ar 232A的三視線圖。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Ar 232的貨艙剖面線圖,可見貨艙空間注意容納一輛桶車和一輛挎鬥摩托。

在當時各國的客運/貨運飛機都慣於在機身後部側面設定艙門,用於人員出入和貨物裝卸,而Ar 232在貨艙後部安裝了新穎的蚌殼式艙門和傾斜式裝卸坡道,均由液壓驅動開合和收放,極大簡化了貨物出入貨艙的流程,加快了裝載速度。其實,裝卸坡道設計並非阿拉多公司首創,在1939年12月首飛的Ju 90V5,即Ju 90運輸機的五號原型機就安裝了類似的坡道。與後部艙門設計相適應,Ar 232的尾翼也做了特殊設計,由貨艙上方的機身向後延伸出一根粗大的尾梁,在末端安裝水平尾翼和雙垂尾,從而確保尾梁與地面之間有足夠的淨空高度,保證貨艙出入通道暢通無阻,這也是後來現代運輸機的標準設計之一。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一架停放於草坪上的Ar 232B,注意貨艙後部的裝卸坡道呈開啟狀態。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一輛SdKfz250裝甲車準備透過裝卸坡道進入Ju90運輸機的貨艙內。

為了適應條件簡陋的前線野戰機場,Ar 232需要具備短距起降能力,為此技術人員精心設計了高升力翼型和高單翼佈局,並運用了阿拉多公司擁有專利的“自動縫翼”襟翼,其長度覆蓋整個機翼後緣,可以確保在飛機在低速狀態下獲得足夠的升力完成起飛,使Ar 232在起飛重量達16噸的情況下仍可以在200米內升空,還可以透過安裝助推火箭進一步縮短滑跑距離,在降落時則使用反向助推火箭或減速傘來縮短著陸距離。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Ar 232V2號原型機正在試飛,注意其前起落架僅部分收回。

在Ar 232設計中最大的難點還在於航空部要求在不平整的粗糙地面上實現起降,具體要求能夠越過1。5米寬的壕溝和0。8米高的障礙物!為了實現這個在當時堪稱變態的效能指標,阿拉多公司在Ar 232的起落架設計上頗費心思。為了滿足常規起降的視野要求,Ar 232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位於機首下方,兩個主起落架在主翼下方,機輪和起落架都十分粗壯牢固。在主起落架之外,Ar 232還別出心裁地在機腹中線上安裝了雙排輔助機輪,共有11對22個機輪,在初期設計中技術人員曾考慮採用履帶式機腹機輪,因為結構複雜,製造難度高而放棄,轉而採用固定式成排機輪。事實上,機腹機輪設計極富創意且非常成功,完全實現了對粗糙或鬆軟地面的起降要求,即使主起落架損壞也能保證飛機平穩著陸。正是由於獨特的機腹機輪設計,Ar 232獲得了“千足蟲”的綽號,還被稱為“塔佐蠕蟲”,是北歐神話中長著很多利爪的蛇形怪物。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這幅照片充分展示了Ar 232的機腹機輪和前起落架,此時前起落架升高,機首呈上仰狀態。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Ar 232機腹機輪的細節照片,該機安裝了11對機腹機輪,沿機體中線佈置。

在裝卸時,Ar 232的前起落架還能調節高度,使機身儘可能地貼近地面,減少裝卸坡道的坡度,便於貨物出入。在起飛後,兩個主起落架收入主翼內,前起落架部分收入機首,而機腹機輪不可收放。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1942年11月Ar 232A-01進行試飛的照片,可以觀察到前後主起落架和機腹機輪。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這幅照片展示了Ar 232在裝卸貨物時前起落架部分收回,

以機

腹機輪著地的狀態。

Ar 232配有4名機組成員,包括駕駛員、領航員、無線電員和裝卸員,其中後三位負責操縱機載武器。作為軍用運輸機,Ar 232配置了自衛武器,在機鼻處配置一挺13毫米M131型機槍,由領航員操縱;在機首頂部的旋轉炮塔內安裝一門20毫米M151型機炮,由無線電員操縱;在貨艙艙門上可安裝1~2挺13毫米機槍,由裝卸員操縱。在搭載步兵時還可以在貨艙兩側的舷窗上架設機槍提供額外的自衛火力,最多可架設8挺機槍。

試飛與生產

在Ar 232的設計順利推進時,在關鍵的引擎配置上發生了波折。Ar 232原計劃使用2臺BMW 801發動機,這是一種非常優秀的航空發動機,也被Fw 190戰鬥機採用,而BMW801的產量難以滿足供應,因此優先度較低的Ar 232只能改變動力配置,選用Fw 200巡邏機的BMW Bramo 323發動機(1200馬力),由於Bramo 323的輸出功率不及BMW 801,為保證效能將引擎數量增加到4臺。為了不影響專案進度,阿拉多公司決定同時發展兩種型號的Ar 232,即雙釋出局的Ar 323A和四釋出局的Ar 232B。第1、2架原型機為A型,第3、4架原型機為B型。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Ar 232A型與Ar 232B型的線圖對比。

Ar 232V1和V2的無線電呼號分別為GH+GN和VD+YA,於1941年6月首飛,順利升空,但在著陸時前起落架嚴重損壞,但機腹機輪發揮作用,成功拯救了飛機。試飛表明,Ar 232在效能上相比Ju 52具有壓倒性優勢,無論運載能力、航程和航速上都優於Ju 52,而且戰場適應性更好。很快,德國空軍就下達了10架Ar 232A預生產型的訂單,序號由Ar 232A-01至A-10。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上兩圖是1942年6月完成首飛的Ar 232V1號原型機。

Ar 232B的開發也同步進行,4臺Bramo 323使輸出功率由3200馬力提升到4800馬力,在可靠性上也有所提升,翼展延長超過3米,為抵消由於引擎增重帶來的重心前移,機身向後略有延長,擴大了貨艙空間,提高了運載能力。Ar 232V3/V4號原型機於1942年5月首飛,德國空軍對其效能非常滿意,於是又訂購了10架Ar 232B的預生產型,即Ar 232B-01至B-10,並投入實戰測試,而它的首次行動就是為斯大林格勒包圍圈的德軍空運補給。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採用四釋出局的Ar 232B型,注意機首上方的旋轉炮塔。

儘管Ar 232效能優異,但隨著戰爭局勢的惡化,德國空軍大幅降低了運輸機生產的優先順序,集中產能生產前線更急需的機型,因此在20架預生產型之後,阿拉多公司再未接到新的訂單。不過,阿拉多公司並未停止對Ar 232的改進,曾計劃利用木材製造Ar 232的外翼段和控制翼面,以節約鋁材,這種改型最初命名為Ar 232C,後改為Ar 432,計劃在1945年10月投產,但直到戰爭結束也未能完成原型機。Ar 232還有兩款體形更大的衍生型,Ar 532和Ar 632,翼展幾乎翻倍,達到60米,發動機數量也增加到6臺,當然最終也停留在圖紙上。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1944年6月,阿拉多公司的技術人員在一架Ar 232A前合影,可以觀察到呈展開狀態的巨大襟翼。

北極歷險

Ar 232A/B型連同原型機在內總共只生產了24架,未能大規模裝備部隊,在其服役生涯中主要從事各種測試飛行和特種運輸行動,比如在北極地區的特殊行動。1943年夏季,德國空軍計劃將一批氣象偵察裝置空運到北極圈內以建立秘密氣象站,這項任務由第5氣象偵察中隊的資深飛行員舒爾策執行,選定的飛機就是無線電呼號為TC+EG的Ar 232A-10,除了運載能力強外,Ar 232的機腹機輪設計有助於在地形崎嶇不平的北極地區起降。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1943年夏季在北極地區執行任務的Ar 232A-10。

1943年7月,由舒爾策領銜的四人機組駕駛Ar 232A-10由勃蘭登堡起飛,途經奧斯陸、特隆赫姆抵達挪威北部的班納克,在轉場途中也測試了飛機效能,為隨後的行動做準備。行動目的是將一批代號“青蛙”的氣象器材空運到斯瓦爾巴群島,並建立氣象觀測站。7月24日,舒爾茨駕機飛往斯瓦爾巴群島的南角地,並在奧拉蘭德特建立了觀測點,德軍早在1942年就勘察過此地。在飛行途中,第5氣象偵察中隊的1架He 111H-6偵察機全程護航。在著陸時,Ar 232A-10的右起落架發生故障,導致右翼與地面摩擦損壞,所幸損傷並不嚴重。調查發現故障原因是起落架升降控制系統出現問題。機組成員經過18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排除故障,修復機翼。在完成氣象觀測點的設定後,Ar 232A-10從冰天雪地的荒原起飛,返回班納克。在四十年後,有記者乘直升機造訪南角地時,仍能找到當年Ar 232起降時留下的痕跡。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1943年7月在斯瓦爾巴群島南角地降落時發生故障的Ar 232A-10,注意左翼上有一個正在檢查機翼的機組成員。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戰爭結束40年後,記者乘坐直升機造訪南角地,發現了當年德軍氣象觀測點的遺蹟和Ar 232起降留下的痕跡。

隨後幾天裡,Ar 232A-10在班納克進行了更深入的飛行測試,之後舒爾策機組接到前往霍普諾亞島偵察的任務。1942年11月4日,德軍曾在該島附近擊沉了蘇聯貨輪“十二月黨人”號,舒爾策在低空抵近偵察時發現島上有幸存者活動的跡象,但他沒有在島上著陸。偵察任務之後,舒爾策機組又前往埃季島的迪納達爾執行建立氣象觀測站的任務。在北極地區的連續行動中,Ar 232A-10表現良好,但也暴露出單發飛行效能較差的問題。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Ar 232機組在起飛前研究飛行計劃,左側第一人就是舒爾策,他曾榮獲騎士十字勳章。

在從埃季島返回兩天後,舒爾策駕機前往熊島,對1942年建立的氣象站進行維護,卻在返航前遇到了麻煩,一場大雨導致著陸場化為泥潭,全賴Ar 232的機腹機輪才不至於完全陷於泥濘,但無法起飛。機組試圖利用自身動力滑行到堅實地面,怎奈動力不足而失敗。舒爾策基於先前的經驗提議利用木材在泥地上鋪設一條“燈芯絨小路”,幫助飛機移動。經過艱辛勞作,這條小路順利完成,但機組成員又等待了兩週時間才遇到合適的天氣狀況,得以起飛,於8月21日返回班納克。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在埃季島上設定無人氣象觀測站的舒爾策機組,背景中可見開啟裝卸坡道的Ar 232A-10。

Ar 232A-10的出色表現促使德國空軍決定利用Ar 232建立更多的北極氣象觀測站,同時一系列行動也表明Ar 232A動力不足,因此軍方決定讓Ar 232A-10返回國內,由1架四引擎的Ar 232B替換。8月26日,舒爾策駕機從班納克起飛,有13名歸國官兵同乘,但在出發後不久飛機就失去了聯絡,之後在下午接到當地人報告可能有飛機墜落。德軍在搜尋後在德雷德特附近的山坡上發現了Ar 232A-10已經燒焦的殘骸,機上人員無一倖存。調查表明,飛機在升空後一具引擎失靈,舒爾策試圖返回班納克,因高度判斷失誤而撞山。所有遇難者於8月29日被安葬在班納克公墓,由第5航空隊北方指揮部司令恩斯特-奧古斯特·羅斯將軍主持葬禮。在這次空難後,Ar 232在北極的後續飛行行動也被放棄。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1943年夏季在北極執行任務時Ar 232A-10的塗裝,機首側面繪有"飛行青蛙"的徽標。

刺殺斯大林

除了北極特別行動外,Ar 232也配屬給德國空軍第200特種轟炸機聯隊,即KG 200聯隊執行特殊任務。KG 200聯隊第1大隊主要負責在東線進行敵後滲透,頗具神秘色彩。1944年7月,帝國保安總局局長卡爾滕布隆納要求KG 200聯隊參與策劃一項絕密任務——刺殺斯大林。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在前線機場上利用樹枝進行偽裝的Ar 232B運輸機。

聯隊作戰主任蘭德爾-桑普爾少校制定了一個方案,由一名叛變蘇軍軍官波利科夫及其夫人乘坐德軍運輸機潛入蘇聯後方,同機搭載一輛蘇制M-72挎鬥摩托。兩名特工著陸後駕駛摩托車前往莫斯科,計劃在10月25日紀念十月革命的活動中利用遙控炸彈暗殺斯大林和其他蘇聯領導人。據說波利科夫是個化名,他在1942年7月被俘變節,後被培養成間諜。蘭德爾-桑普爾給此次行動選擇的代號為“波利托夫”。運送特工的任務自然交給KG 200聯隊第1大隊執行,由大隊長保羅·格德斯坦負責指揮,選擇的機型就是Ar 232,因為該機的寬大貨艙和後部裝卸坡道非常適合快速投送機動車輛。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隸屬於KG 200聯隊第1大隊第2中隊的Ar 232A-08運輸機。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隸屬於第5運輸機中隊的Ar 232A在1944年底執行滲透任務時的塗裝。

1944年7月底,波利科夫等人前往拉脫維亞里加,進行秘密準備。由布魯諾·戴維斯中士駕駛的Ar 232A-08奉命執行此次滲透行動,該機隸屬於第1大隊第2中隊。格德斯坦選擇了戰線後方97公里的維利基-盧基作為降落點,在一個沒有月光的暗夜,Ar 232A-08秘密起飛,戴維斯中士憑藉高超的技巧在佈滿車轍的地面上降落,但在解除安裝時發生意外,裝卸坡道卡住,無法卸下摩托車,此外飛機右側起落架也發生故障。在幾次嘗試未果後,格德斯坦果斷放棄行動,要求機組返航。Ar 232A-08隨後起飛,最後在波蘭境內的扎雷比迫降時,起落架徹底損毀,機翼觸地,喪失飛行能力,兩名特工換乘其他飛機返回里加待命。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在東線條件簡陋的野戰機場上降落的Ar 232B,該機對場地的適應性很強。

暗殺行動在短暫推遲後於9月初再度實施,德軍選擇了Ar 232B-05執行任務,由維埃魯斯軍士長駕駛,於9月3日至4日夜間起飛,途中被蘇軍高炮擊傷,仍於4日凌晨3時降落在卡瑪諾沃附近的田野中,然而此後就音信全無,據說兩名特工在一處蘇軍檢查站被捕,他們被識破可能是由於軍銜佩戴方式不對,而且他們的摩托車太乾淨了,引起懷疑。此外,蘇聯方面關於暗殺行動另有說法,有人聲稱蘇聯方面透過審訊俘虜獲悉行動,還有說法認為波利科夫真名是塔夫林,他在1942年因試圖叛逃被捕,服刑兩年後與妻子嘗試逃往德國而再度被捕。此外,還有說法是Ar 232B-08因受傷無法返航,機組成員自行逃回德軍戰線,而兩名特工因著裝問題而被捕。此次事件真相如何,至今晦暗不明。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1944年東線戰場上,一架部隊歸屬不明的Ar 232B被遺棄在一條鐵路旁。

結語

二戰結束後,2架完整的Ar 232B被英軍繳獲,由著名試飛員埃裡克·布朗進行了試飛,他對這種飛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之後它們被英國皇家空軍長期用於英國和德國之間的飛行航線。儘管Ar 232產量稀少,在服役期間鮮為人知,但其技術設計對於世界運輸機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Ar 232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設計的軍用運輸機,它的很多技術特徵都具有開創性意義,比如高單翼高平尾佈局,箱型貨艙、後置艙門和裝卸坡道,還有最具創意的成排機腹機輪,此後在很多著名運輸機上得到成功運用。從某種意義上說,Ar 232稱得上是“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戰後被英軍繳獲的Ar 232B,幾名英軍士兵在機尾下方合影。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起飛中的美軍C-17"全球霸王"運輸機,同樣的高單翼佈局和成排的機腹起落架,隱約可見當年Ar 232的影子。

表1 Ar 232運輸機的型號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表2 Ar 232 運輸機的效能

飛天千足蟲:二戰德國空軍阿拉多Ar 232運輸機發展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