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 由 藝境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30
簡介如果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或忍不住感到煩躁,不妨先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同身受:或許孩子真的遇到什麼難過的坎,急需發洩一下情緒

怎樣快速停止抽噎

說起父母最頭疼的問題,莫過於孩子大哭大鬧、任性不講理。

一聽到孩子扯著嗓子哭嚎,不管多有耐心的父母,都忍不住眉頭一緊,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

“快停下來,別哭了。”

然而,耐心地阻止未必有效,呵斥和忽視也換不來任何好的效果。

父母的音量越高,道理越多,孩子越變本加厲,哭得越厲害,越停不下來。

很多時候,父母害怕孩子哭,除了不知道如何應該,還因為對“哭”缺乏正確認知。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看過一個影片,年輕媽媽發現年幼的兒子正在哭,哭得很傷心,便問:

“嘴巴是用來幹嘛的?”

小男孩出於本能地回答:“嘴巴是用來哭的。”

“不對!”

被媽媽一句話否定後,小男孩趕緊改口:“嘴巴是用來吃飯的。”

聽到這個回答,媽媽順勢反問:“那為什麼要哭呢?”

言下之意,是提醒小男孩沒必要哭,哭是不對的。

很快,小男孩強忍住哭意,抹了抹眼淚,立馬以一個“假笑”迴應媽媽的質問。

或許在媽媽看來,自己兩三句話就能讓孩子不哭,有智慧,有手段。

殊不知,連哭都不被允許、接納的孩子,大機率學不會真正地笑。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想起知乎一位網友的故事。

從小他生活在一個嚴肅、高要求高標準的家庭,每次傷心、委屈的時候,媽媽總說“不許哭,男孩子有淚不輕彈”。

在他的印象中,“哭”成了一件很丟臉的事,彷彿只要流下一滴眼淚,就不配當家裡的孩子。

摔倒了擦傷膝蓋,不能哭;考砸了被指責,要忍住;就連別人欺負打壓,他都要學會以德報怨,笑臉相迎……

久而久之,他習慣了掩飾自己的任何負面情緒,別人以為他脾氣好,懂事有禮貌。

直到有一天,被確診為重度抑鬱,他才意識到:

原來自己一直很壓抑,什麼情緒都不敢表達,終究壓垮了自己。

不給孩子哭的機會,或習慣用“別哭”、“不哭”來阻止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表面上看,避免了孩子更多負能量的傳遞。

可事實是,孩子的負面情緒缺少釋放的機會,只會一點點積壓在心裡。

要麼一觸即發,要麼內化於心,不斷自我內耗,最後爆發更多心理問題。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其實,哭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反應。

就像大人心情好了開心地笑,難過了忍不住鼻子酸想落淚一樣,沒有什麼好壞之分。

對於孩子而言,哭的作用和價值,遠比父母想象的還要大。

媒體人@愛讀童書媽媽小莉在育兒書《同理心養育》中分享過:

女兒小拍有段時間在練習和父母分房睡,只是每次說得好好的,一到晚上就反悔。

說是一個人睡怕黑,哭鬧不休。

和其他習慣說“睡覺黑有什麼好怕”的父母不同,@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看到女兒哭的背後,是恐懼、不安。

很快,她買來一盞可愛的小夜燈,讓女兒開燈睡覺,讓女兒把喜歡的娃娃們搬到床上陪睡。

睡前,給女兒講一些克服怕黑心理的繪本,告訴女兒黑夜的可愛之處。

擁抱女兒,提醒女兒“媽媽隨時都在身邊”。

持續了一週後,女兒就沒再因為分房睡哭鬧了,甚至還期待一個人睡。

孩子哭,很多時候並不是軟弱,也不是要挾。

而是在他有限的認知裡,唯一一種最能直接表達內心情緒的方式。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說:

“在早期的成長中,‘哭’能在爸媽和孩子間引發依戀情緒。”

當孩子難過、低落,需要父母安慰時,他表達出來的“哭”能有效地告訴父母:

“我現在很需要陪伴,快來安慰我,幫幫我吧。”

不但如此,當他遭受挫折,或者想某樣東西卻不被允許引發情緒時,“哭”能讓他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認知,讓他知道:

“原來這個世界不是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會被拒絕,也會有失敗的時候。”

俄羅斯心理醫生納傑日達·舒爾曼說過:“眼淚,是緩解精神負擔最有效的良方。”

孩子之所以敢在父母面前放聲大哭,歸根到底,就是相信和依戀父母,願意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示出來。

釋放負能量的同時,他也期待父母能讀懂自己,幫自己一把。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美國著名育兒專家勞拉·馬卡姆博士在《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中寫道:

“孩子也需要體會自身情感,然後才能排解,讓它們消失。”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阻止孩子哭,更不會對一個正在哭泣的孩子呼呼喝喝,百般嫌棄。

相反,他們會允許孩子去經歷“哭”的心路歷程,給孩子化解負面情緒的機會,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該怎麼做呢?可以按這三個步驟來。

第一步,充分接納孩子,讓他哭一會。

如果孩子當下正處於情緒的激動狀態,根本無暇顧及其他,那就讓孩子好好哭一會。

別急著打斷他,或試圖給他講道理,讓他停下來。

真正的接納,是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父母依然願意陪在身邊愛他、關注他。

如果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或忍不住感到煩躁,不妨先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同身受:

或許孩子真的遇到什麼難過的坎,急需發洩一下情緒?

越是能夠同理,越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教育才能發揮功效。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第二步,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哭泣的原因。

孩子停止哭泣後,不要選擇忽略,而是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問詢他哭的原因。

考慮到有些孩子年紀小,語言表達能力弱,或者他內心想的和真正反映出來的並不一樣。

父母總要慢慢引導他講出來,或替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只要他發現“爸爸媽媽是懂我”的時候,他才願意花時間和心思去思考自己的問題。

等下次再發生類似的場景,他便懂得識別,不會輕易用哭鬧來表達負面情緒。

與此同時,他也能在哭的過程中,明辨是非,收穫更多成長。

第三步,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可以給孩子舉例說明,無理取鬧的哭會給自己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別人會怎麼誤解他。

讓孩子思考一下,是不是有別的表達內心情緒和需求的方式。

這時父母不要帶著批判,而是一步步引導孩子,在孩子分享的方式上進行講解和分析。

最後怎麼做,選擇權依舊屬於孩子。

感受遠比道理更重要。

當父母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表達、思考,總有那麼一個時刻,孩子能夠明白、理解,並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

孩子哭泣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想起臺灣作家吳念真講過的一個親身經歷:

小時候,他很少在父親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極度害怕父親,什麼都不敢說。

即便長大成人了,一輩子和父親說過的話,都沒超過200句。

後來他有了自己的兒子,便和太太說:

“若有一天,兒子失戀了會跑回來抱著我們哭,那我們就成功了。”

深以為然。

請好好抱一下每一個敢哭的孩子,別拒絕他的眼淚。

只有他擁有哭的底氣,才有大步向前走人生路的勇氣。

真愛他的話,就把哭的權利交還給他,守望著他,一路伴他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