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交6萬僅退1萬?千萬別信“花錢就能讀研”

  • 由 大眾網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29
簡介葉先生的遭遇不是孤例,在教培市場中,針對考研、考公或其他證書類考試,培訓機構常常面向學員推出各種定製化輔導方案,推銷“保過班”或承諾“不過退款”是相當常見的營銷手段

花錢可以讀研嗎

10月26日,《華商報》大風新聞發表一則報道,浙江寧波的葉先生為了提升學歷,和陝西學則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約,交了6萬元中介服務費,葉先生告訴記者,“合同都有明確條款,考研沒有錄取,全額退款。”不過,當葉先生知道自己沒被錄取後,向對方追討了十多天,僅拿回1萬元退款。對此,他表示如果維權無果,將起訴陝西這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根據涉事公司售後人員的迴應,葉先生接受的培訓,是他們和深圳某家公司合作的,“深圳這家公司當時委託我們公司給他們做的招生,我們只是出力,人家把錢拿上跑了,給我們甩了一屁股爛事。”依照這家公司的自辯,似乎他們也是渠道方未能按合同履約的“受害者”。但是,不論事件背後有多少糾纏,陝西該公司和渠道方的合作出現問題,合同中與學員權益有關的約定按理都應兌現。退款問題一天不解決,焦急和擔憂始終會懸在葉先生以及其他有類似經歷者的心頭。相比於沒有取得預期中的考研結果,艱難坎坷的後續退款也很讓人心煩。

葉先生的遭遇不是孤例,在教培市場中,針對考研、考公或其他證書類考試,培訓機構常常面向學員推出各種定製化輔導方案,推銷“保過班”或承諾“不過退款”是相當常見的營銷手段。考研、考公者之間的激烈競爭,使得學員本就有一定壓力,而一些機構在招生過程中,還會向學員暗示自己有“資源”和“渠道”,可以幫助學員“上岸”。機構對於退款的承諾,也會讓學員覺得自己穩賺不賠。

然而,說是說,做是做,學員在考試失利後“退款難”的問題常常發生。當一種營銷手段在某個行業流行開來,置身其中的機構很難不受其影響。有些營銷模式一旦成功,利益的誘惑和現實的回報就會滾滾而來。“協議班”模式就是如此,或許機構和學院簽訂的協議有多種型別,但多是以預付款的方式支付,學員向機構交的學費越多,短時間內企業的現金流就會越大,企業也可能因此獲得更多融資,擴大企業規模,開啟新賽道、新事業。但考試透過率在那裡放著,當學員失利要求退款時,一旦企業資金鍊斷裂,自然無法兌現承諾。

規模較大的教培企業,其管理運作水平、財務能力等相比小企業好些,但也可能會在戰略規劃上翻車,一旦危機降臨,其影響面就會很廣。同樣,在小型培訓機構那裡,財務問題或經營者捲款跑路等,隨時可能讓學員權益沒有著落。不管學員自身學習積極性、自制力如何,教育培訓都是有成本的,包括空間場地、教學裝置、人力投入等,對於這些,作出“不過退款”承諾的企業想必比學員想得透徹。這也導致學員要求機構退款時,會發現“天上不會掉餡餅”,合同中可能會存在隱形條款、附加條件等,抑或是發現培訓服務“貨不對板”,有虛假宣傳之嫌。

其實,所謂的“保過班”或“不過退款”,本來瞄準的就是人性弱點,一開始就帶有“套路”學員的意圖。此次事件中,葉先生報考了上海交大,針對記者提到的公司,學校迴應“都沒聽說過,以前從來也沒合作”,這與葉先生聽說的公司有內部渠道,可以把單招單考名額讓出來的資訊並不一致。而在類似合同糾紛中,一些學員往往輕信某些機構的宣傳或暗示,認為報名參加培訓專案可以走捷徑,花錢就能拿到學歷文憑。學習考試想要取得好結果,培訓機構雖能提供幫助,但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用心投入。過度依賴機構,只會滿盤皆輸。

教育部《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嚴禁招生單位內部任何部門和工作人員舉辦或參與舉辦考研輔導活動。至於葉先生提到的單招單考,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宣佈將適度調減研究生單獨考試招生數量並調整招生專業結構,除考試大綱外,招生單位不得以其他形式劃定考試範圍,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輔導班,招生單位教師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考研輔導活動(包括社會上的考研輔導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某些機構的宣傳噱頭,可能對消費者的誘導和欺騙,也容易給社會造成誤導,有損考試的公平和嚴肅性。

當代社會,“終身學習”的觀念日益受到認可,人們提升學歷、繼續接受教育的需求是正常的。但在選擇教培機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選擇那些真正穩紮穩打做教育的企業,而不能輕信那些天花亂墜的宣傳話語。教培機構固然有選擇營銷手段的自由,但必須以誠信為本,確保學員向機構繳納的學費真正花在培訓服務上。當然,這也需要有關部門完善預付費監管機制,引導教培行業有序規範發展,樹立起不浮躁、不投機的良好風氣,讓學員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白毅鵬)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資訊僅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絡(0531) 8519 68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