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

  • 由 森圖教育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27
簡介雷扎特利用社會教學四維模型(socio-didacticaltetahedon(SDT))對學生如何使用教材進行了定性研究,該模型認為數學、學生、人工製品和教師本身都會對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帶來深遠影響,該模型可以幫助教師瞭解自身以及學生與數學

如何靈活使用教材

前言

海諾寧(Heinonen,2005)透過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1)個體創新者;(2)依賴教材者;(3)課程創新者;(4)目標導向創新者。第一類教師獨立於教材與課程之外開展教學;第二類教師傾向於根據教材進行教學;第三類教師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同時他(她)也會嘗試去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經驗;第四種教師更關注課程的重新編排,以及對教材的選擇性使用。

布朗(Bown)(2009)透過分析美國中學科學課教師如何使用課程材料,總結了三種典型的使用風格。釆用“傳遞”(offloading)這一風格的教師,依賴課程材料(如教材)提供的說明;採用調節(adapting)風格的教師根據特定的情境以及自身和學生的喜好調整教材;採用“即興創作”(impovising)風格的教師對教學材料釆取最低限度的依賴。

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

奈特和霍斯利(2011,2013)強調了教材型別學的中心地位,其中,涉及了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中使用教材的程度。他們在對教材的預期用途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將教材劃分為綜合資源、核心資源、相關資源和輔助資源。作為一種綜合資源,教材提供了課程的範圍、順序和學習活動,學習管理系統資源作為教材的補充;

當用作核心資源時,教材在課程結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課程大綱與教材的特定部分有關;教材作為相關資源的作用在於提供了廣泛的資源來支援學生的學習,教材是其中的一種資源;最後,提供背景閱讀的教材被描述為參考書或輔助資源。根據對教材預期用途的分析可知,有4名受訪者建議將教材作為核心資源,有3名受訪者建議將教材作為綜合資源和“預讀和研討會活動必不可少的資源”以及相關資源,沒有受訪者表示將教材僅作為輔助資源。

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

傳統的基於文字的教材研究中隱含的假設是存在問題的。首先,它們忽視了學生對教材文字的解讀。由於社會背景和社會心理變數的差異,如種族、性別、社會階層、個性和心理發病機制等,個別學生可能會對同一篇文章做出截然不同的解釋或歸納,在解碼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種符號佔用和抵抗;

其次,這些假設忽略了學生和教材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生在接觸這些教育媒體時使用的不同策略,這些策略也因社會背景和社會心理變數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學生會將教材中的內容全部捨棄,而有些學生則會選擇背誦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安永(Anyon)所做的觀察性研究(Anyon1981,Willis1981)顯示了學生接受、拒絕、修改和改變學校課程各個方面的許多創造性的、經常是相反的、有時是自欺欺人的方式。

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

卡拉-範-博克斯特爾(CalaVanBoxte)等人研究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任務中如何使用教材,以及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使用教材的方式是否會對學生的話語內容和模式,學習結果等產生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學生傾向於將教材內容視作權威,單純利用教材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很難跳出教材內容框架進行充分的思考,對教材內容的意義建構也會受到限制。如果學生傾向於僅僅將教材內容作為知識來源之一,在使用教材時能夠有自己的思考,能夠基於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教材內容進行“對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會對教材內容更多地進行意義建構。

荷蘭的一項研究發現,15-16歲的學生在使用教材時缺乏良好的使用策略。使用教材的學生在完成小組任務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查閱課本,超過一半的案例表明,學生在查閱教材時並沒有提岀建議或答案。在幾乎一半的案例中,學生在使用教材時只是簡單的翻頁,教材並沒有幫助學生進行意義的理解和構建。

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

學生在大約50%的時間裡沒有從教材中獲取任何有用的內容,這可能是因為,許多學生在查閱教材時從未制定過目標,他們對自己要查詢的資訊只有一個非常模糊的感覺,另外,學生在課本中尋找資訊比較困難也可能與他們缺乏使用教材作為資訊來源來完成教材本身沒有設定的任務的經驗有關。學生很少使用有效的策略來搜尋資訊,如使用目錄或索引。雖然該研究是一個小樣本研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在使用教材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加強關於學生使用教材策略的研究可以為此提供給更多實證分析,從而提出適合的建議以幫助學生提高教材使用效果,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雷扎特利用社會教學四維模型(socio-didacticaltetahedon(SDT))對學生如何使用教材進行了定性研究,該模型認為數學、學生、人工製品和教師本身都會對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帶來深遠影響,該模型可以幫助教師瞭解自身以及學生與數學之間的關係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該項研究是在德國兩所中學中進行的,包括74名學生(其中,44名6年級學生,30名12年級學生)。

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

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在自主練習時有三種典型的教材利用方案:位置依賴練習,特定模組依賴練習和顯著性依賴練習。其中,依賴位置的練習主要是指學生在練習時會根據任務所在的位置選擇與其相鄰的任務進行練習;依賴特定模組的練習則強調學生在進行練習時會選擇教材中特定的部分進行,如有些學生會重點關注教科書中解釋規則的部分,選擇章節測試部分進行練習;依賴顯著性的練習指的是學生選擇練習方案時主要取決於表面上任務的顯著性特徵,類似於利特納(Lithne)(2003)所說的“相似性的識別”。

有一項關於大學生在會計學入門課程中使用教材的混合方法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學生閱讀教材的方式因學習成績而異。學業優秀的學生閱讀課本是為了備課,即使遇到困難的段落也要繼續閱讀。相比之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較為拖延,當他們不能理解一篇文章時就會停止閱讀。兩組學生都採用了不同的閱讀策略:對課本的淺層閱讀(略讀)和更詳細的閱讀(沉浸)。

分析教師如何使用和修改教材,將教師分為四種類型

透過查詢已有文獻可知,關於學生使用教材的研究整體來講較為薄弱,雖然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意識到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如何使用教材應成為研究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關教材使用的研究大多數以教師為使用主體進行研究,而關於學生如何使用教材的研究則被極大地忽視了。

針對學生使用教材的研究較少,一方面可能是由於難以獲得有效的資料所導致的,例如“學生在課堂外獨自使用文字的情況是很難調研的,這可能是學生做作業、聽講座或進行遠端教學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多數研究者認為學生對教材的使用通常依賴於教師的選擇。如“教師充當文字的調解人;教師決定使用哪些教材;何時使用教材;使用教材的哪些部分;教材中主題的順序;學生與文字互動的方式;教師在學生與文字之間進行干預的水平和型別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