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完整方案來了!

  • 由 杏林職苑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19
簡介三、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一)評估物件所有住院患者

中醫能治肺結節嗎5mm

住院患者壓力性損傷

風險評估與防控制度

【三級醫院評審迎檢必備】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完整方案來了!

導語

《護理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2020年版)》

“指標八、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NQI-08)”,是衡量護理專業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

《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

“重點專業質量控制指標”之一。如何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關鍵在於建立並實施

《住院患者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與防控制度》

。杏林職苑透過本制度制定了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方案、壓力性損傷預防措施及報告程式,並附相關評估量表等7個表單,可供醫院護理管人員和護理人員參考。

目 錄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完整方案來了!

一、總則

1.

目的

進一步落實患者安全管理目標,規範壓力性損傷的風險評估及防範,正確評估已發生的損傷程度、及時上報並有效處理,降低2期及以上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

2.

定義

壓力性損傷,是指面板和/或皮下組織的侷限性損傷,通常發生在骨隆突處或與醫療/其他裝置相關的損傷,一般由壓力或壓力聯合剪下力引起;軟組織對壓力和剪下力的耐受性受微環境、營養、灌注、合併症以及軟組織情況的影響;可表現為完整面板或開放性潰瘍,可伴疼痛感。

3.

適用範圍

所有住院患者各種壓力性損傷預防,以及院外帶入或院內已發生的壓力性損傷管理。

二、壓力性損傷分期

(一)壓力性損傷1期

1。

臨床特徵:面板完整,指壓不變白的紅斑。

2。

具體描述:面板完整,區域性出現指壓不變白的紅斑,在深色面板表現可能不同。指壓變白的紅斑或者感覺、溫度或硬度改變可能比觀察到面板改變更先出現。此期的面板顏色變化不包括紫色或栗色改變,因為這些可能表明存在深部組織壓力性損傷。

(二)壓力性損傷2期

1。

臨床特徵:部分皮層缺失,真皮層暴露。

2。

具體描述:

部分皮層缺損伴真皮層外露。創基是有活性的、粉色或紅色、溼潤,也可表現為完整或破損的漿液性水皰。脂肪及深部組織沒有外露,也沒有肉芽組織、腐肉或焦痂。此期損傷通常是由於區域性不良的微環境、骨盆和足跟部位面板受到剪下力所致。此期壓力性損傷不能用於描述失禁性皮炎、面板皺褶處皮炎等潮溼環境相關性面板損傷,醫用膠黏劑相關性面板損傷或面板裂傷、燒傷、擦傷等創傷性創面。

(三)壓力性損傷3期

1。

臨床特徵:全層面板缺失。

2。

具體描述:

面板全層缺損,脂肪組織外露,通常可見肉芽組織或創緣內卷,區域性也可有腐肉和(或)焦痂。組織損傷的深度因解剖部位而異,脂肪組織豐富的部位可能創面會更深。可能會出現潛行腔隙和竇道,沒有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和(或)骨的外露。如果腐肉或焦痂掩蓋了組織缺損程度,就是不可分期的壓力性損傷。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完整方案來了!

(四)壓力性損傷4期

1。

臨床特徵:全層面板和組織缺失。

2。

具體描述:

全層面板和組織缺損形成的潰瘍,伴有可見或可觸及的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或骨頭。可以看到腐肉和/或焦痂。經常發生Epibole(卷邊)、潛行腔隙和(或)竇道。不同解剖位置的組織損傷的深度存在差異。如果腐肉或焦痂掩蓋組織缺損的深度,則為不可劃分階段壓力性損傷。

(五)不可分期的壓力性損傷

1。

臨床特徵:

全層面板和組織缺失,深度不明。

2。

具體描述:

全層面板和組織缺失,由於被腐肉和/焦痂掩蓋,潰瘍內的組織損傷程度無法確認。只有去除足夠的腐肉和/或焦痂,才能判斷損傷是第3階段還是第4階段。缺血肢端或足跟的穩定型焦痂(即為:乾燥,緊密粘附,完整無紅斑和波動感)不應軟化或去除。

(六)深部組織損傷

1。

臨床特徵:持續指壓不變白的深紅色,栗色或紫色。

2。

具體描述:

完整或破損的區域性面板出現持續的指壓不變白深紅色,栗色或紫色,或表皮分離露出黑色的傷口床或充血水皰。疼痛和溫度變化通常先於面板顏色變化出現。在深色面板中,變色可能會有所不同。這種損傷是由於強烈和/或長期的壓力和剪下力作用於骨骼和肌肉交介面導致。傷口可迅速發展暴露組織缺失的實際程度,也可能溶解而不出現組織缺失。如果可見壞死組織、皮下組織、肉芽組織、筋膜、肌肉或其他深層結構,則表明這是全皮層的壓力損傷(不可分階段,第3階段或第4階段)。該階段不可用於描述血管、創傷、神經性傷口或面板病。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完整方案來了!

三、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

(一)評估物件

所有住院患者。

(二)評估人員

責任護士。

(三)評估工具與風險分級

1.

患者年齡≥14歲

(1)評估工具:

《Braden(佈雷登)評估量表》(見附件1)。

(2)評分結果判斷(風險分級):低度風險:15-18分;中度風險:13-14分;高度風險:10-12分;極高度風險:≤9分。其中強迫體位患者自動列入高風險患者。

2.

患者年齡<14歲

(1)評估工具:《Glamorgan(格拉摩根)評

估量表》(見附件3)。

(2)評分結果判斷(風險分級):低度風險:10-14分;中度風險:15-19分;高度風險:20-24分;極高度風險:≥25分。

3.

圍術期患者

(1)評估工具:

《CORN術中獲得性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量表》(見附件5)。

(2)評分結果判斷(風險分級):

術前評估>14分為高風險患者;9~14分為中風險患者;<9分為低風險患者。

術中評估>12分為高風險患者;8~12分為中風險患者;<8分為低風險患者。

4.

醫療器械相關性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

根據不同的管道或器械使用與面板、粘膜接觸情況進行評估,判斷是否持續受壓。

(四)評估時機及評估頻次

1.

首次評估

患者入院後2小時內完成評估,如遇急症手術等特殊情況,術後及時完成評估。

2.

再次評估

(1)低度風險,評估1次/周。

(2)中度風險,評估2次/周。

(3)高度風險,1周內每48小時評估1次,1周後評估2次/周。

(4)極高風險,1周內每天評估,1周後評估2次/周。

(5)實施手術、介入治療患者,實際手術時間超出預計時,應複評。

(6)手術回病房6小時及術後第一天必須複評。

(7)患者發生病情變化時應隨時評估。

本專欄《

護理質量保障與持續改進工作指引

》涵蓋三級醫院評審迎檢必備文案,歡迎將本專欄加入書架收藏。點選文末

所屬專欄

右下角

立即購買

購買本專欄後,即可閱讀本文及專欄其他文章全文。

如何降低住院患者2期及以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完整方案來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