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 由 讀裁者黃遠輝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01
簡介王笛教授在《歷史的微聲》中提到,在薩拉·羅斯(Sarah Rose)的《茶葉大盜:改變世界史的中國茶》裡,英國人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受東印度公司委託,把中國的茶種和茶樹偷到了印度進行培植

頂針有何作用

飲食簡史(五)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

《上帝之飲:六個瓶子裡的歷史》《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筷子:飲食與文化》《下館子:一部餐館全球史》《舌尖上的歷史:食物、世界大事件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文明的口味:人類食物的歷史》《不生不熟:發酵食物的文明史》《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種形態》《餐桌上的德意志:飲食文化與德國人的民族性格》《豆腐》《燕食記》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飲食簡史之上帝之飲(五)

特別說明:以下內容主要來自以上推薦書籍。

(五)

茶與日不落帝國

吾寧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中國古語

感謝上帝!沒有茶,世界將暗淡無光,毫無生氣。

——悉尼·史密斯,英國作家。

茶葉幫助歐洲擴大了對東方的貿易。鉅額的利潤驅使英國在印度建立了

東印度公司

。這是一個名義上的貿易機構,實際上卻逐漸成為英國控制東方的殖民政府。起初,茶是一種貴族飲品,後來逐漸為工人階層所接受,成為機械化工廠裡工人的必備飲品。

傳說中國上古的第二帝王神農氏泡了第一杯茶,發明了農耕和草藥。一天,神農氏在用野生茶枝燒水時,突然吹過的一陣風,把茶枝上的葉子吹到水壇裡,結果他發現泡了茶樹葉子的水清香潤脾,回味無窮。隨後,他寫了一篇旨在介紹多種草藥用途的醫學文獻

《神農本草經》

,認為泡過茶葉的水能“

潤津止渴,提神醒腦

”。

茶是由生長在喜馬拉雅東部叢林(今中印邊境)的一種常綠灌木的幹葉、花蕾、花瓣沏泡而成。早在史前時期,人們就已注意到咀嚼茶樹葉可以提神醒腦,千百年來還用嫩茶葉汁塗擦傷口促進癒合。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煮茶時放入蔥、姜等做藥膳;泰國北部遊牧民族將茶葉蒸或煮熟,攢成球,然後就著鹽、蒜、動植物油、魚乾吃。所以說,

茶的藥用和食用歷史比其飲用歷史更長

究竟茶葉在何時又是如何傳入中國的,尚是個未解之謎,但茶葉的傳入似乎與佛教徒有關。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由喬達摩·悉達多在印度創立的宗教。佛教徒和道教徒都認為茶有助於打坐參禪,能使人身心合一,提神醒腦並解除疲勞(這是咖啡因作用的結果)。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的道教創始人老子認為,茶是延年益壽的必備佳品。

中國對茶最早的明確記載是在公元前1世紀,也就是傳說神農氏發現茶葉2600年後。早期的茶僅用於藥飲和宗教用途,直到此時,茶才成了一種家庭飲品。當時有本名叫

《童約》

(王褒著)的書,詳細描述瞭如何選茶、泡茶和斟茶。到公元4世紀,飲茶風靡中原,採集野生茶葉已不能滿足需求,人們開始栽培茶樹。到了中國歷史的黃金時代唐朝(公元618年-907年),茶已經遍及大江南北,成為全國性飲品。

唐代的經濟繁榮、人口劇增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飲茶習俗的盛行,因為

茶葉具有很強的抗菌消炎的功效

。現代研究發現,

茶葉中的單寧酸能殺死引發霍亂、傷寒、痢疾等疾病的細菌

。所以,即便泡茶的水沒有煮沸,飲茶也比以前飲用的由大米或小米釀成的米酒更加安全。茶就是一道簡單有效的

淨水工藝

,輕易間即可大大減少因汙水感染疾病的機率,降低嬰兒死亡率,延長人的平均壽命。

公元780年,歷史上首次徵收茶稅;同年,道家著名詩人

陸羽

出版了

《茶經》

,這些都充分反映了飲茶在唐代的興盛。

茶始於唐而興於宋

(公元960-279年)。飲茶始於中國,但飲茶禮儀卻在日本得以發揚光大。早在公元6世紀,日本人就開始飲茶,但直到1191年才有一個名叫

弁丹

(丹爾聖一)的和尚把中國種茶、採茶、製茶、烹茶方面的最新知識引入日本。

到公元14世紀,飲茶在日本社會各階層都十分流行。日本茶道是一套精緻、神秘、奇異的藝術。一整套茶道儀式需要一個多小時,透過茶葉的品質、泡茶用水、沖泡方法、茶具的選用、品茗環境、場所陳設、敬茶禮節等來感受這門雅俗共賞的生活藝術。

日本17世紀的茶道巨匠

幹利休

大師說:“若茶味道欠佳,茶具品位不高,或者茶樹、假山之位置、茶園之佈局有失水準,倒不如回家自斟自飲。”幹利休大師對茶道進行了改革和簡化,認為茶道的根本精神就是“

和、敬、清、寂

”四字。

到了13世紀蒙古人入主中原後,皇室及官員中的飲茶之風逐漸衰落。蒙古是一個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它的傳統飲品是

馬奶酒

,該酒由馬奶在皮囊裡攪拌發酵、將乳糖轉化成酒精而成。元朝的統治者延續著自己的傳統,對中原的飲品興趣索然。

雖然茶比咖啡早幾年引入歐洲,但由於十分昂貴,整個17世紀期間,茶對歐洲人的生活影響沒有咖啡深刻。最初茶被荷蘭人視為一種奢侈的藥用飲品。

歐洲人的另一個飲茶習慣就是加奶。早在1660年,一個英國的茶葉廣告就宣稱在茶的諸多藥效中,奶茶(茶新增牛奶和水後)“具有增強胃腸功能,減少能量消耗,大大減輕腸絞痛症狀”之功效。

1650-1700年間,飲茶在法國封建貴族階層風靡一時。18世紀初的英國幾乎沒有人喝茶,可到了18世紀末幾乎全國上下人人皆在飲茶。原因有二,一是1662年,查理二世與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的女兒凱瑟琳公主結婚。凱瑟琳酷愛飲茶,她將用小杯啜飲的習慣帶到了英國皇室(據史料記載,那杯子“不到頂針那麼大”),迅速成為貴族間流行的一種時尚,飲茶之風席捲英國朝廷。

飲茶在英國盛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印度公司。英屬東印度公司是英國的茶葉進口商,它的政治影響力十分廣泛。其全盛時期所創造的利稅和所管轄的人口比英國政府還要多,它進口茶葉所繳納的稅賦高達政府年收入的10%。

19世紀初,東印度公司與英政府為扭轉英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主要原因是英國對中國茶葉的巨大需求),建立了一個走私鴉片的半官方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增加鴉片貿易。

王笛教授

《歷史的微聲》

中提到,在

薩拉·羅斯(Sarah Rose)

《茶葉大盜:改變世界史的中國茶》

裡,英國人

羅伯特·福鈞(Robert Fortune)

受東印度公司委託,把中國的茶種和茶樹偷到了印度進行培植。誰也沒有想到,1849年5月,當福鈞在迷霧繚繞的武夷山奔走的時候,改變世界的序幕便徐徐拉開,短短二三十年,世界茶葉貿易的重心就從中國轉移到了英國的殖民地。

周重林、太俊林

《茶葉戰爭:茶運與國運》

亦提到,

“茶葉大盜”羅伯特·

福鈞

從中國偷走茶種這事,是一宗人類史上最大的商業盜竊。

薩拉·羅斯

寫道:“

茶葉符合成為智慧財產權的所有條件

: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必須採用中國特有的某種工藝和流程生產。中國對這一技術極為保護,擁有這一技術讓中國在競爭對手面前獲得極大優勢。”

福鈞本人寫的

《兩訪中國茶鄉》

,記錄了鴉片戰爭後鉅變的中國,風土、物種、人群以及命運。福鈞不僅記錄了茶葉的鑑別方法,還記錄了鴉片的鑑別方法,詳實還原了南京棉的製作,稱其特別純淨與柔軟。

茶葉含有

咖啡因

,能提神醒腦,使人思路清晰。茶使工人在長時間單調重複的工作中保持清醒,集中精力操作高速運轉的裝置。

茶葉的另一大優點就是其

天然的抗菌效能

,即使沏茶的水沒有煮沸,它也能大大降低水生疾病的流行。從18世紀30年代開始,倫敦的痢疾病例開始下降。19世紀初,醫生和統計學家一致認為,

飲茶的風靡很可能改善了不列顛民族的健康狀況

《茶:嗜好、開拓與帝國》

這本書也為我們展示了英國從接觸茶到愛上茶,從經營茶到壟斷茶,再到失去茶葉市場壟斷地位的全過程。

關於茶的知識,我曾在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

一文

中也有介紹,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搜尋閱讀。

未完,後續內容請關注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