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 由 ONE逍 發表于 綜合
  • 2023-01-01
簡介而當一個人認為人生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當他碰到問題和痛苦,就會激發勇氣、興奮等積極情緒,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想和心靈會不斷成長,心智就走向成熟

怎麼磨練自己的心性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心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它出自於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

斯科特畢業於哈弗大學,獲得碩博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戰,曾在美國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美軍日本沖繩基地擔任過心理醫生。在他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治癒了成千上萬個病人,成績斐然。

為了幫助更多人擺脫心理疾病,他做過巡迴演講,並且曾試圖競選美國總統,期望通過當上總統,來幫助這個國家的民眾,當然最終他放棄了競選。

他以20多年的從業經驗為基礎寫出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傑作,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本書一共有4個部分,分別是自律、愛、成長和信仰、恩典。今天重點來跟大家分享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講解了心智成長的核心是什麼,以及透過4個行之有效的原則,幫助人們建立成熟的心智。

一、心智成長的核心是什麼

首先作者提出了人生本來就是由苦難構成的這一偉大真理。為什麼說它偉大,因為這是一個人看待世界和應對世界的最基本認知。

假如一個人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來享受快樂的,那麼當他碰到問題和痛苦,就會出現沮喪、憤怒、焦慮甚至恐懼這樣的消極情緒,只會想遠離迴避問題,不想承受解決問題帶來的痛苦。

而當一個人認為

人生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那麼當他碰到問題和痛苦,就會激發勇氣、興奮等積極情緒,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想和心靈會不斷成長,心智就走向成熟。

持有同樣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日本的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其核心觀點就是:“

人生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佛教禪宗,也要求在工作中磨練自己的心性,

工作是一種修行。

。真正理解並運用這一原理的人,都發現它帶來的好處。

然而,大多數人卻無法踐行這個道理。為什麼呢?

作者提到: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不顧一切的逃避,不僅錯失解決問題、推動心靈成長的契機,還會患上心理疾病。長期的心理疾病會讓人的心靈停止成長,甚至萎縮和退化,心智就永遠難以成熟。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心理缺陷呢?答案就是自律。作者認為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透過自律,你才會堅守人生由苦難構成這一真理,在這個真理下,才能勇敢的面對問題,積極的去解決問題,並且從中獲取智慧。

如何做到自律,作者提出4個行之有效的原則,分別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二、如何透過4個原則,讓心智成熟

1。推遲滿足感

作者首先提到的是推遲滿足感,什麼是推遲滿足感呢,我們透過下面這個實驗來說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做過一個關於推遲滿足的實驗。他找來一批四歲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糖,並告訴他們若能等主持人回來再吃這塊糖,則還能吃到第二塊糖。實驗開始後,他發現有的小孩無法控制自己,就把糖吃了,而有的小孩則很有耐心,會透過各種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堅持主持人回來。

戈爾曼又對這批孩子14 歲時和進入工作崗位後的表現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晚吃糖的孩子數學和語文成績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堅強,經得起困難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所以,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快樂,先苦後甜,先面對忍受誘惑的痛苦,透過自己的方法解決,最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先苦後甜的道理,說起來每個人都懂,但是為什麼還是很多人做不到呢?目前暫無科學的解釋,作者透過自己的經驗猜測,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家庭的影響,二是思維固化。

1。1)

工作是一種修行。

父母不遵守自律原則,給孩子做了反面教材。比如自己不守信用,卻讓孩子守信,自己情緒失控,卻不讓孩子哭鬧。

父母缺乏耐心,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在孩子需要鼓勵的時候,放任不管。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會打罵。你不花時間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未來孩子就用惡報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

建立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認可,作者認為這是自律的基礎。假如一個小孩從小被父母打擊的沒有自信心,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會非常低,從而導致他不重視自己的時間,就會隨意浪費時間。而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措施來照顧自己,自我珍惜。

1。2)

藉助勞動來證悟自身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昇華

這是每個人成年之後都會存在的問題,是指人們會傾向只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而不願意接觸陌生的領域。比如作者不是一個汽修工,但是在一次認真思考和解決汽車剎車踏板被卡住問題之後,發現自己還有這方面的能力。

每個人思維固化的方式不一樣,有人認為自己學不會新知識,有人認為所有問題不管他就會自己消失,還有人認為自己數學能力就是不行等等。

作者認為這些都是逃避困難的藉口,除非存在智力障礙,不然只要投入時間學習,就沒有什麼學不會,沒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正式上述這兩個原因,導致了大部人在面對困難和痛苦時,選擇了逃避。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自我價值判斷是否有問題,比如認為自己沒能力,沒有價值,沒有人愛等,去挖掘這背後的原因,然後勇敢的面對過去產生的影響,建立新的認知。同時也要不斷的反思自己現有的思維,如果你一直無法做成某件事情,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思維固化影響的結果。

藉助勞動來證悟自身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昇華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2。承擔責任

面對屬於自己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責任感出現了問題,有兩種表現症狀。分別是

家庭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

思維固化

。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症狀,神經官能症患者認為錯都在自己,而人格失調症患者則認為所有錯誤都是別人的。

神經官能症患者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本不應該”掛在嘴邊。人格失調症患者則把“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掛嘴邊。

在複雜多變的人生路上,判斷自己該為什麼事和什麼人負責,是一個永遠存在的難題。把責任推給別人,就意味著把自己的自由和權利交給命運、政府和別人。

作者認為只有為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承擔責任,才能得到力量,才能變成真正自由的人。而選擇逃避的人,就永遠只會自怨自艾,永遠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能等他自己改變。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3。忠於事實

在這裡,作者提高了

當你越善用推遲滿足感,能夠幫我們更好的控制自己,心智也就越來越成熟。

的概念。這點跟我們玩王者榮耀一樣,如果你的地圖是迷霧全開的,那麼就知道敵人在哪裡,你可以準確的制定作戰方案,把敵人都消滅,但是如果地圖是黑暗的,你就只知道自己已經探索過的地方,在未知的黑暗區域就容易迷失自己。

每個人出生時,沒有帶著地圖,你的成長路徑就慢慢構成了自己的地圖。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停止了他的地圖,因此造成他們的地圖小、模糊,從而導致現實中的認知狹隘和偏激,有的人到了中年,覺得自己的地圖已經完美,於是故步自封,不在關注新的東西。只有很少的人,一直探索、擴大、更新自己的地圖,直到生命終止。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

當你越善用推遲滿足感,能夠幫我們更好的控制自己,心智也就越來越成熟。

舉個例子,假如你小時候到過一個城市,繪製了一張當時的地圖,當你10年之後再次來到這個城市,你會發現原來的地圖早已過時,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時候就需要你拋棄原來的地圖,重新繪製。如果按照原來的地圖,你根本無法在城市中行走。

那麼怎麼做才能做到一直忠於事實呢?作者提供了3個原則,分別是自我反省、接受質疑和挑戰、保持誠實。

神經官能症

:孔子說三省吾身,可以成聖,反省內心帶來的價值,會讓痛苦顯得微不足道。

神經官能症

:這是唯一能確定自己的地圖是否與事實符合的方法。自己的視角永遠存在盲區,我們需要藉助外力幫助我們一起修正地圖。

人格失調症

:每個人都會撒謊,對別人撒謊違背自己的良知,會讓自己感到痛苦,為了逃避痛苦,就會對自己撒謊。哪怕不撒謊,複雜的社會中,在面臨禍從口出和忠於事實的選擇時,該如何取得平衡?作者的原則是隻要能夠幫助別人心智成長情況,可以選擇部分隱瞞,其他情況都要堅守誠實。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4。保持平衡

要做到自律並不容易,前面三個原則中,有很多需要平衡的地方,所以最後作者提供了保持平衡的方法,

人格失調症

有人可能會覺得放棄很容易,對很多小事而言,放棄很容易,也沒有太多痛苦,比如放棄發怒、放棄好勝心、放棄一時的快樂。但是放棄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和行為模式,甚至放棄整個人生理念,其痛苦可想而知。

人生想要大的成長,就需要大規模的放棄,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做到相容幷包,也就是既要部分肯定有用的理念,又要部分放棄部分淘汰的理念,來騰出空間,接納新的想法和觀念,實現自我的平衡。

古羅馬哲學家賽內加說過:“人生不斷學習生存,也要不斷學習死亡。”

意思是說你活的越久,就不斷的經歷這種自我意識的淘汰死亡和新意識的誕生,每一次的“生死”之間,都是歡樂和痛苦的交織,這裡的死亡即代表放棄。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三、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斯科特的核心觀點是首先需要在心理上承認,人生苦難重重這一真理。基於此,在自律的的四個原則幫助下,不斷解決困難,在解決的過程中,你的心智就逐漸走向成熟,從而感受到人生的快樂。

有一句廣告語是自律帶來自由,按照作者的理論,

觀念地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