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真正的考古解密:被項羽火燒的阿房宮,究竟有多奢華?

  • 由 中信商業家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16
簡介15位考古學家講述15個影響中國歷史的大遺址收藏100年中國考古的重要時刻點選圖片一鍵下單#FormatImgID_2#01在文獻中尋找阿房宮《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

20平方千米等於多少平方米

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王朝,書同文、車同軌,建長城、修直道、設郡縣,許多措施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阿房宮、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阿房宮是秦朝統一後修建的天下朝宮,是中國國家第一次大統一和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誌,歷經 2230 年的滄桑,如今看來依然令人震撼和感動。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統一全國近十年後,越來越覺得秦孝公時修建的都城咸陽已經因人多而顯得宮廷小,於是在始皇三十五年

(前 212)

在渭南上林苑中選址建造一座作為帝國中心的宮殿——

阿房宮

圖片

阿房宮遺址與漢唐長安關係圖

不過遺憾的是,

這座秦始皇心目中恢宏的建築並沒有建成

秦始皇去世後,修建阿房宮的工人被命令去進行秦始皇帝陵工程的收尾工作;秦始皇帝陵基本完工後,雖然工人又回來繼續營建阿房宮,但很快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勞工們被少府章邯整編入軍去東方鎮壓起義,阿房宮修建再次告停。

直至秦亡,也再沒有得到重啟的機會,因此告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一首《阿房宮賦》使阿房宮眾人皆知,其留下的種種謎團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阿房宮到底建在哪裡?項羽真的火燒了阿房宮嗎?阿房宮的規劃有多麼宏偉……

隨著不斷地考古勘探和發掘,關於阿房宮的迷霧也在逐漸消散,展露出這座宏偉建築最真實的模樣,而這一切,都被記錄進了

《考古中國》

一書中。

15位考古學家講述

15個影響中國歷史的大遺址

收藏100年中國考古的重要時刻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FormatImgID_2#

圖片

01

在文獻中尋找阿房宮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始皇)

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

司馬遷告訴我們,秦始皇是在渭南上林苑一處名為“阿房”的地點,營建統一帝國的朝宮——殿建於阿房,故暫名為阿房宮。

那麼,我國古代文獻記載中,阿房何在?阿房宮何在?

圖片

阿房宮復原想象圖

阿房宮的位置,除《史記·秦始皇本紀》提到的“渭南上林苑中”外,以下文獻的記載則較為詳細。

《水經注》卷一九載“池水北逕鎬京東,秦阿房宮西”,表明阿房宮地處鎬京東北。《魏書·高祖記》載“幸未央殿、阿房宮,遂幸昆明池”,從前後順序看,阿房宮位於未央宮與昆明池之間。

也就是說,從傳世文獻看,

阿房宮應位於漢長安城的西南、昆明池以北之間,對此歷來學者均無異議

從文獻看,阿房宮具有以下兩方面的特徵:

1。

長條形建築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條形建築。

2。

三面有牆

。文獻中,阿房宮亦名阿城,《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謂“秦阿房宮亦曰阿城”。根據文獻記載“五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則阿房宮牆周長 3062。69米、牆體上闊1。420 米、下闊 4。7355 米、高 2。525 米。

綜合文獻描述,關於阿房宮,可得出以下結論:

1。 營於渭南上林苑中

2。 前殿建於阿房,暫名阿房宮。

3。 宮周僅完成了三面牆的建設。

4。 是一座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條形建築,與漢未央宮、建章宮前殿南北長東西窄明顯不同。

因此,在長安城南、昆明池北的地域內,若能找到一處東西長南北窄、三面有牆且時代為秦的建築遺址,那它為秦阿房宮的可能性無疑就最大。

02

在考古中發現阿房宮

1933 年春,“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開始了在陝西地區的考古工作,當年的工作集中於渭河兩岸,進行以探尋“周民族與秦民族初期的文化”為目的的區域考古調查,由徐炳旭、常惠先生負責。

1949 年後,關於阿房宮遺址的調查和保護逐漸展開。

1994 年,西安市文物局對阿房宮開展大面積勘探調查,

這是自阿房宮被焚棄以來,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的考古勘探。

這次勘探為研究阿房宮基本佈局,及對後代宮殿建築設計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物資料。

圖片

阿房宮前殿北牆遺址發掘

2002—2004 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的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秦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了全面鑽探。

在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古勘探和發掘之後,在前殿上沒有發現紅燒土的任何跡象,只是在臺基北側邊緣發現了寬厚的夯土牆體。

在經過一系列綜合分析之後,“基本搞清了阿房宮前殿的範圍及其所屬遺蹟的分佈”,確認“前殿遺址夯土臺基就是秦阿房宮前殿遺址之夯土臺基”,並判定“

阿房宮前殿遺址沒有遭到大火焚燒

”。

同時,確認“阿房宮前殿並沒有最終建成,只建成了夯土臺基及其北牆、東牆和西牆

(牆頂部有建築)

”。

圖片

阿房宮測繪圖(1933)

圖片

阿房宮考古遺存分佈圖(1994)

圖片

阿房宮遺址前殿臺基平面圖(2005)

2004—2007 年,為進一步在更大空間內尋找、確定阿房宮遺址的範圍,阿房宮考古隊以前殿為中心,對西至灃河、北至渭河、東至皂河、南至漢昆明池北岸的 135 平方千米內的現存夯土臺基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調查和試掘。

先後發現了上林苑一號至六號建築,並在上林苑四號、五號等建築中發現儲存較好的地下排水管道等遺存,收穫頗豐。

2011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阿房宮考古工作隊的基礎上組成了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03

在選址中解密阿房宮

選址與佈局,是阿房宮研究中兩個有著密切關聯的關鍵性問題

在秦始皇看來,位於渭河北側的咸陽宮與位於渭河南側的豐鎬二京之間的上林苑內空間,是“帝王之都”。

但究竟為何把統一秦帝國的朝宮,建設在咸陽宮與豐鎬之間的上林苑內的“阿房”一帶,在文獻中卻沒有任何記載。

因為阿房宮沒有建成,因此《史記》中記載的內容,就普遍被判定為是秦始皇設計的阿房宮佈局。

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透過現代繪製的等高線圖觀測,阿房宮是渭河向南望去視線中最高的建築,北側地勢均低於阿房宮。

從更大範圍看,阿房宮南邊存在一個東西寬約2500 米、南北長約 4000 米寬闊平坦的“廣場”。

再向南到南山,有條寬約1000 米、通暢的視覺廊道。也就是說,從阿房宮向南的視線非常開闊。這樣的資料讓人想到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提到的“表南山之巔以為闕”。

因此,

考古人員推測阿房宮的佈局有可能存在一條南向軸線。

為了進一步確定阿房宮營建之前的地貌,解決阿房宮選址及相關問題,2016 年考古隊在阿房宮臺基上,以 15—20 米的間距進行了直接將阿房宮夯土臺基打穿的穿透性的深孔勘探。

正是這一措施,使得我們徹底改變了之前阿房宮建於高地上的認識。

圖片

阿房宮深孔鑽探探孔土樣

事實上,該區域在建造阿房宮之前,為河流和河流邊的水溼環境。

要解決阿房宮為什麼在“水坑”修建,需要更多的證據。

《史記正義》引《三輔舊事》雲:“始皇表河以為秦東門,表汧以為秦西門”有東西門,也就表明

秦人可能有一條東西軸線

經測量,南北向的“南山—阿房宮—嵯峨山”軸線,向西至“汧河入渭口—渭河入黃口”軸線的西端汧河入渭口約 137 千米,至東端渭河入黃口約 135。6 千米,兩者幾乎相等。

也就是說,阿房宮處於關中平原最寬闊之處

圖片

“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秦始皇咸陽軸線示意

同時,這條東西向軸線與阿房宮將南北向軸線幾乎三分

!而秦人恰好以六為紀,從這些近乎巧合的數字中,我們似乎看到了秦始皇統一後進行首都咸陽佈局設計的宏大理想。

因此,秦始皇之所以選擇一個河流、溼地、湖泊等的水溼環境,在此地營建朝宮,

是因為這是唯一的“帝國之心”

橫向東西乃關中之中,縱向南北乃近乎黃金分割之地

到了漢朝,無論負責營建未央宮的蕭何,還是漢王朝創立者的劉邦,對在長安城未央宮前殿“近在咫尺”的阿房宮,都採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態度,絲毫不敢把未央宮前殿與阿房宮進行比較。

當然,之後的帝王也同樣沒有秦始皇的氣魄,來“表南山之巔以為闕”,建設一座更加宏大的建築。

劉邦在建都長安之後,其周圍含阿房宮在內原屬秦上林苑的龐大空間,部分延續著上林苑的功能,部分則被賞賜給百姓耕種。

70 多年後,漢武帝即位,經過長時間休養生息的漢王朝,早已擺脫了漢初“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的經濟窘境,各方面得到巨大發展。

於是“年輕氣盛”的漢武帝在自己南郊遊獵遇阻後,決定擴修上林苑,他所擴上林苑的北界,就是阿房宮。

他將阿房宮向南直至南山、東至藍田、西起周至的龐大空間,建成了統一的上林苑。

此後,阿房宮就成為宏大上林苑中一個“不起眼”的土臺子,在“門禁森嚴”的上林苑中慢慢地自生自滅。

SEE YOU NEXT TIME

商業前沿|經濟金融|廣告營銷

社科文化|新知科普|家庭教育

職場進階|成長勵志|親密關係

女編輯

商業前沿/經管金融/廣告營銷/社科文化 ,給你帶來全方位閱讀體驗。

59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