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網暴頻繁出現,我們該如何反思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綜合
  • 2022-12-12
簡介這些分析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同時也要看到,多數網暴者也就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線上下可能同樣是善解人意的,甚至,一些網暴本身還是打著“主持正義”的名號出現

考得不好怎麼寫反思

本文轉自:光明網

原標題:網暴頻繁出現,我們該如何反思

網路暴力發酵的“門檻”,似乎變得越來越低。最近一段時間,輿論場上就有三起值得關注的網暴事件。

7月26日,18歲女孩雷穎琛選擇從自家樓頂一躍而下。去世之前,她留下了關於自己在網上被“廁妹”持續網暴近三個月的記錄。

此外,武漢一位67歲的謝姓老人,17年堅持賣2元的糖水,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糖水爺爺”。然而,在他走紅後,謠言和中傷隨之而來。無奈之下,“糖水爺爺”放棄擺攤,打算回老家了。

還有,被拐兒童符建濤的媽媽彭冬英日前發文稱,自己因找回孫卓的線索問題遭到網暴。

這幾起網暴事件在短時間內密集出現,實際是當前網暴現象高頻發生的一個縮影。這些年,我們已經目睹了太多的網暴悲劇,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起熱點事件中,都可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網暴現象。

網路暴力,實際是一種輿論暴力。這其實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存在的。在沒有網際網路的社會,流言蜚語帶來的傷害,同樣不少見。但是,網際網路的出現,將這種扭曲的輿論力量前所未有地放大,它對個體的傷害,很多時候可能是“毀滅性”的。

網暴為何會如此流行?這方面的分析其實已經非常多。有人說,網際網路的虛擬性,讓一些人放棄了言論責任,從而導致“口不擇言”的現象變得更多;還有分析說,在網路上輸出語言暴力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失敗者,他們在網上謾罵他人,實際是為了追求一種心理上的補償。這些分析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同時也要看到,多數網暴者也就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線上下可能同樣是善解人意的,甚至,一些網暴本身還是打著“主持正義”的名號出現。這背後對應著的兩種社會心理結構可能仍需要被重新認識。

其一,網際網路的普及,或者說線上生活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喪失對“遠方”及遙遠的他者的共情,缺乏對“遠方”世界的多元理解。這兩年,社會學家項飆的“附近的消失”概念很火,它指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只關心自己和更遙遠的世界,而對自己所身處的環境缺乏應有的體認。但就網暴現象來說,可能很多人對於遙遠世界的關心,也同樣是有隔膜的。因為他們只是帶著自己的固有偏見去“認識”遠方的世界和人,而沒有表現出該有的包容與共情。

質疑“糖水爺爺”食材不乾淨,想當然地認為大爺子孫不肖、無依無靠,就是一個很具代表性的例子。在一些人看來,老人賣廉價的2元糖水,糖水的質量就必定是有問題的。而六七十歲還在擺攤,就一定有著坎坷的遭遇……不能說這樣的推測是帶著惡意的,但它至少反映出,大家對“遠方”和他者的認知是偏狹的。可以說,關心遠方,並沒有讓更多人變得更包容,變得對世界有更多元的認知。這無疑是遺憾的,也說明,很多人關心世界,但心靈卻並沒有變得那麼開放。

其二,由部分網友正義感“爆棚”所製造的網暴,或許與現實中維護正義的力量沒有讓足夠多的人產生信賴有關。作為個體,有正義感是好事。但是,當“正義感”在網路上集體輸出,變成一種私刑,無疑就越過了界限。其帶來的結果,不僅與正義無關,還製造了更多的傷害。

網暴流行的原因,總結起來,可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網際網路的傳播介質特點,為網暴的輸出提供了便利,並強化了網暴的“威力”;另一方面,它是真實世界的一種投射。換句話說,它發生在網際網路上,卻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與真實的社會土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如何透過改造後者來實現對網暴的釜底抽薪,註定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對人心的涵養,也有賴於現實治理的最佳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