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城市蛙人”:工作只有溼意沒有詩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綜合
  • 2022-11-30
簡介11月24日傍晚時分,白龜湖市永安應急救援隊基地附近,潛水員杜全甫、張玉龍、魯曉畔和楊紅傳穿著潛水服正在進行水域救援訓練

潛水員穿的潛水鞋叫什麼

「本文來源:平頂山晚報」

□本報記者 牛超 文/圖

提起潛水員,大家想到最多的畫面是他們穿著潛水服,在廣闊的海底世界中游來游去。然而,在我市有這樣一群潛水員,他們潛水救援、打撈船隻、更換水庫的水下鋼纜,工作和浪漫詩意的環境毫不沾邊……他們被稱為“城市蛙人”。

11月24日傍晚時分,白龜湖市永安應急救援隊基地附近,潛水員杜全甫、張玉龍、魯曉畔和楊紅傳穿著潛水服正在進行水域救援訓練。剛過了小雪節氣,氣溫只有十來攝氏度,水下溫度更低。

一套裝備重達30公斤

當天,他們穿的是乾式潛水服,衣服不貼身,有一定的保暖效果,就是太重,一套總重30公斤。它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件連體潛水衣,材料為特殊帆布,又厚又硬,單一件就有七八公斤重,穿的時候,雙腳從領口處進入,像蝸牛鑽進笨重的殼。第二部分是潛水鞋,這種鞋子穿起來走路困難,只能像企鵝一樣一小步一小步慢慢挪到水邊。第三部分是潛水鏡、頭套和潛水氣瓶。氣瓶上有兩根管子,一根為潛水員輸送氧氣,一根為潛水服充氣,讓潛水服膨脹起來,像太空行走,輕飄飄的。通常一個氣瓶有十多公斤重。為減輕浮力順利下潛,“蛙人”穿好潛水服後還要在前心、後背各掛兩個壓鉛,壓鉛總重8公斤。

“通常穿一次衣服要3個人協助完成。”杜全甫說,水下應急救援需要異於常人的體能,同樣的事情,相較於岸上,在水下要消耗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體力。

11月6日,我市出現罕見的大風、寒潮天氣。白龜山水庫附近有數條船被吹翻沉入水中。11月15日,接到求助電話後,杜全甫帶著張玉龍等隊員到附近尋找、打撈。當天下午,他們發現沉船後,張玉龍和魯曉畔潛入水下五六米的地方檢視沉船情況,想辦法將船正過來。沉船上有不少碎玻璃和裸露鐵皮,他們要小心避過。此外,還要避免倒扣的船隻繼續下沉將他們扣在水裡。兩人在船兩側固定好繩索後,利用外力牽引將船正過來……看似簡單的動作,他們用了一天半的時間才完成,然後將船拖至岸邊。

據瞭解,潛水服有溼式和乾式之分,溼式材料不沾水,穿著下水像一隻青蛙。不過,溼式潛水服不能阻斷流水,寒冷的冬天穿,“蛙人”容易失溫。

2020年3月,魯山縣張良鎮沙河源頭附近有人溺水,接到求救電話,杜全甫帶領市永安應急救援隊的隊員趕到現場。“初春時節,大家還穿著棉衣,水下更是冰涼刺骨。”杜全甫說,當時,他們只有溼式潛水服,他和隊員穿著潛水衣、揹著氣瓶潛水救人,潛到水下4米左右時,就再也無法忍受水下的溫度,只好上岸,改為用打撈竿打撈。

受此事的影響,今年10月份,在市紅十字會的資助下,杜全甫花費6萬多元購買了兩套乾式潛水服、空氣充填泵、氣瓶等潛水裝置。

因戶外運動結緣民間救援

杜全甫今年51歲,在平煤神馬集團六礦退管中心工作,現為市永安應急救援隊隊長、黨支部書記。“以前,經常和別人一起參加戶外運動。”杜全甫說,這期間,難免會出現扭傷、碰傷。“沒學過急救知識,遇到這種情況,都是草草包紮了事。”為了給隊友一個良好的出行保障,2009年,他開始學習急救知識,並接觸到民間救援組織,加入壹基金戶外聯盟河南救援隊平頂山分部。2010年,他先後取得河南省山地指導員證、紅十字會救助護理員證。2013年,四川雅安發生地震,杜全甫被救援隊派往雅安參與救援。

從雅安回來後,杜全甫自費購買了繩索、頭盔等救援設施,開始公益救援活動。2015年,他去我市相關部門申請註冊救援隊時,得知我市的水上救援是空白。回來後,他又自費購買了衝鋒舟、救生衣,組織人員在白龜山水庫等地訓練,決心填補我市水上救援的空白。

此後,他多次協助我市相關部門參與白龜山水庫巡邏、水上救援等活動。這期間,有收穫也有遺憾。讓他記憶猶新的是2018年的一天,他接到求助電話,有車掉到葉縣沙河裡,急需救援。他們趕到現場,發現情況有些複雜,需要潛水員潛水打撈;不久,他們又接到汝州的一個求救電話,也是一輛車掉到汝州一個水庫裡,需要潛水員下水打撈。連續兩次事件都因我市沒有潛水員而不得不請外地潛水員前來救援,這讓杜全甫感觸很大。

2019年9月,杜全甫和隊員張玉龍、邵巧3人自費前往大連,學習水域救援知識,並考取了水域救援證和潛水員證。3個人每人花1萬多元買了一套溼式潛水服、背飛、潛水氣瓶、呼吸器等裝備,開始真正的潛水救援。

因為憧憬學習潛水

張玉龍是魯山且張官營第二小學體育老師。2016年加入救援隊,2019年考取了潛水員證,開始從事潛水救援。

張玉龍說:“沒學潛水之前,我也是抱著海底世界很奇妙,想去看看的想法學的,等真正從事這一行業後才發現,根本沒有想象的那樣美好。”張玉龍說,水下的情況錯綜複雜,而且視野也沒在水面上開闊。為了防止意外,通常要求兩名潛水員一起下水作業。如果情況特殊只能一人下去時,另一名潛水員要站在岸邊或水中,時刻關注水中的氣泡,以判斷潛水的隊員是否安全,以便及時下水施救。

2021年6月,寶豐縣西外口水庫洩洪閘的鋼纜因年久失修需要更換,他們找到我們求助。“洩洪閘在水下十多米深的地方,四周被圈著,只留一個小洞可以出入。”張玉龍說,接到這個任務後,他前後下了兩次水,第一次是潛到水底檢視洩洪閘周邊的情形、排查險情。“做到心中有數後,才下去更換。”張玉龍說,閘門下有交替的輸水廊道、機械、管道、鋼纜。沒有水時,這些東西看上去很簡單,但在水下出了故障後則危機四伏。水下不同於岸上,跌倒了沒人扶,只能靠自救。所以下水時,他會佩帶一把潛水刀,也是救命刀。如果在水下被漁網、水草之類的東西纏住手腳,就要迅速拔刀割斷羈絆,才能遠離危險。

普及防溺水知識

“自從學了水域救援知識後,每年都要參與幾起潛水救援。除了打撈車輛、船隻外,最多的還是救人。”張玉龍說,至今,讓他難忘的還是一次對溺水者的救援。救援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還很痛心,“特別不願看到那樣的一幕”。

自此,張玉龍便經常利於體育課或課外時間,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孩子們普及防溺水知識,講自己參與的潛水救援事例,告誡他們一定要遠離水域,不要到河流湖泊中去游泳、玩水。

“我現在已經不再憧憬潛水了,相反,很怕接到這樣的救援電話,我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張玉龍說。

據瞭解,目前,市永安應急救援隊有4名潛水員。“室外水域的能見度太低,不適合訓練;而游泳館的水深又不夠。所以,現在,我們正在著手打造潛水訓練室,以便訓練出更多、更出色的潛水員。”杜全甫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