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春捂秋凍有講究,這4類人群不適宜“秋凍”!

  • 由 勞動午報 發表于 綜合
  • 2022-11-21
簡介可嘗試“洋蔥式”穿衣法秋天的天氣總體涼而不寒,此時建議大家適當“秋凍”,過早穿厚衣服,可能會使身體與“涼氣”接觸太少,不利於適應寒冷的冬季

為什麼後背涼就咳嗽

連日大風讓北方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創入秋以來新低。都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下,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什麼溫度才能“秋凍”?哪些人不適合“秋凍”?是該“美麗凍人”還是“加條秋褲”?

春捂秋凍有講究,這4類人群不適宜“秋凍”!

為什麼要“春捂秋凍”?

秋季是夏季與冬季的過渡期,天氣由熱轉冷,“秋凍”是為了增強人體對寒冷的耐受性,以便應付更為殘酷的嚴冬。如果此時過早穿上棉衣,便無法讓身體得到鍛鍊,不能很好地增強身體抵抗能力。

因此,只要氣溫不低於20℃都應該適當讓身體承受一下寒涼,能起到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身體防禦機制的作用。

同時,“秋凍”也有防止穿衣過多引起出汗生病的作用。提醒大家,如果氣溫降到15℃以下達兩週以上,我們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人體6個部位不扛凍

雙腳 雙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之一,它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熱量也往往供應不足。雙腳受涼,可能引發感冒、痛經等問題。

頭部 頭部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之一,氣溫在4℃左右時,人體約一半的熱量從頭部散發;而在零下10℃左右時,會有3/4的熱量從頭部“跑掉”。

頸部 脖子受涼,頸椎病、咽炎等就會接踵而來,天冷脖子僵硬,往往就是脖子受寒的表現。

後背 中醫認為,背部內連臟腑,外絡肢節,把陽氣輸送到身體各部位。因此,如果背部受寒,抵禦寒氣的能力會大大下降。

肚臍 肚臍是胎兒從媽媽身上吸取營養的通道,也是出生後腹壁最後閉合之處。肚臍受涼,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可能出現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

膝關節 膝關節處沒有豐厚的脂肪和肌肉保護,對溫度溼度都非常敏感。膝關節受寒易發生退行性變化,出現疼痛、屈伸不利等問題。

可嘗試“洋蔥式”穿衣法

秋天的天氣總體涼而不寒,此時建議大家適當“秋凍”,過早穿厚衣服,可能會使身體與“涼氣”接觸太少,不利於適應寒冷的冬季。

不過,當晝夜溫差超過10℃時,大家可以嘗試“洋蔥式”穿衣法,便於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內層選擇柔軟排汗性好的棉質衣服,外層搭件防風的外套,遵循外鬆內緊的穿衣法則,保暖的同時又具有層次感,溫度與風度並存。

4類人群要注意保暖

腸胃病患者 腸胃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氣侵犯腸胃,氣血執行不暢,易導致腸胃疾病復發,容易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校園內的學生還容易出現傳染性的秋季腹瀉。尤其是慢性腹瀉、潰瘍病人受寒冷刺激後,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心血管疾病患者 寒冷容易導致人體的血管緊張,使得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心脈失養,從而會引起血壓的波動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所以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暖。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患有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的人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比較差,寒邪容易乘虛而入,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加重,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關節病患者 有類風溼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疾病的人群,受寒時“老寒腿”會疼痛加劇,故應注意腿部保暖,不宜受凍。

秋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大家應根據個人體質及承受能力進行調整,在身體感到寒意時就應及時增加衣物,切不可盲目受凍。

3類食物讓身體暖起來

紅肉 適當增加紅肉的攝入,紅肉中的蛋白質本身具有很高的 “食物熱效應”,進食後會促進體表散熱,這種散熱所消耗的能量高達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之多。

除了能提供大量優質蛋白質,紅肉還能提供血紅素鐵以及飽和脂肪。需要提醒的是,怕冷的人多吃點牛羊肉有利保暖,但高血壓、高血脂的人要控制紅肉攝入量。

乳製品 對不貧血但缺鈣的人來說,乳製品也有助抗寒。動物實驗證明,鈣不足,脂肪合成會增加,產熱能力下降,也會妨礙抗寒能力。所以,吃一些鈣含量高的乳製品,如熱牛奶、酸奶以及乳酪,對溫暖身體有所幫助。

香辛料 烹調的時候適量加些辣椒能有效促進血液迴圈,起到發熱作用。吃加了香辛料的食品,如花椒、大茴香、蔥、姜、蒜之類,或多或少都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和促進血液迴圈的雙重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