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因為愛吃麵,北方人普遍做生意不如南方人?這什麼糟糕的邏輯?

  • 由 我是科學人 發表于 垂釣
  • 2023-02-04
簡介雖然穀物確實在我們的飲食結構中佔有很大比重,但確實有一些人,哪怕沒有乳糜瀉,也會在吃下含有麩質的食物後出現腹痛、腹瀉等腸應激綜合徵的症狀

一百克糖是幾勺

家庭群又現養生“偽科學”?

這一次,北方人必不可少的主食——面,被美國的一位神經學家攻擊了。

因為愛吃麵,北方人普遍做生意不如南方人?這什麼糟糕的邏輯?

白嘉軒聽完翻了個白眼並吃光了一碗麵

很多人聽說這件事,還得“感謝”某知名知識類軟體創始人。他在相關影片裡說:“

長期吃穀物、吃麵吃得太多,人會變笨,這就是北方人普遍做生意做不過南方人的原因。北方人吃太多面要改吃米,這會變得聰明一點

……很多可怕的腦部疾病都和我們所吃的食物有關。”並且,還點出了麵粉裡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東西:麩質。

這段話聽起來是不是特別顛覆?

而這些觀點,實際上來自一本名叫《穀物大腦》的書,作者是美國神經學家戴維·珀爾馬特。有意思的是,這本書還有一個更嚇人的副標題——關於小麥、碳水化合物和糖的驚人真相——你的大腦的沉默殺手。

這本書一經問世,就被很多國內外營養學專家批評為“偽科學”

今天,我們就抱著“打假”的態度,看看神經學家究竟是怎麼把腦子聰不聰明和吃麵聯絡在一起的。

麩質是如何和聰不聰明聯絡起來的?

很多人對麩質這個概念,比較陌生。

它指的其實是一種常存在於穀物中的複合蛋白質,多見於小麥、黑麥、大麥中。饅頭、麵包之所以蓬鬆、柔軟有嚼勁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原料中存在麩質。

因為愛吃麵,北方人普遍做生意不如南方人?這什麼糟糕的邏輯?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的日常飲食,攝入麩質,在所難免——聚會上的啤酒、慶祝時的蛋糕、飯桌上的麵條、饅頭,都含有麩質。但真要說麩質會影響人的智商,其實不太恰當。

嚴謹點講,在某些情況下,攝入麩質確實有可能影響人體的腦部神經,比如,引起頭痛、抑鬱、癲癇等症狀。但從現有的證據來看,說麩質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難免有些牽強。因為它和那些病症之間,還有一個“中間人”——腸道。

早在1934年,就有學者指出神經疾病和腸道疾病之間存在聯絡。

1966年,兩位腸道疾病醫生對16名乳糜瀉患者的研究發現,他們都有步態共濟失調(走路不穩)的症狀,其中幾名還患有周圍神經病變。

因為愛吃麵,北方人普遍做生意不如南方人?這什麼糟糕的邏輯?

但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有限,直到1966年,英國皇家海萊姆醫院的研究團隊在進行麩質對大腦的影響研究時才發現,在那些患有神經障礙的患者中,乳糜瀉發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16倍。

可這一點,卻被一些人斷章取義。他們甚至略過“乳糜瀉”這一重要條件,直接說麩質就能導致神經障礙。

被一筆帶過的還有……

上文提到的乳糜瀉,又稱麥膠性腸病,是一種免疫缺陷型疾病,多由遺傳、免疫引起。

這個病一個很典型的症狀是,患者一旦吃了含有麩質的食物,就會發生腹瀉、腹痛的症狀。還會伴隨著體重減輕、消瘦乏力、電解質紊亂、發熱等表現。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就會誘發其他消化道疾病

神經外圍疾病。

只不過,因為它的症狀實在和一般的腸道疾病太像了,所以很多人在實際治療時,可能要繞好大一圈才發現原來自己患的是乳糜瀉。

因為愛吃麵,北方人普遍做生意不如南方人?這什麼糟糕的邏輯?

除了乳糜瀉外,那些鼓吹“麩質對人體有害”的人往往還會故意隱去一個事實,那就是

有些人天生就對麩質過敏

雖然穀物確實在我們的飲食結構中佔有很大比重,但確實有一些人,哪怕沒有乳糜瀉,也會在吃下含有麩質的食物後出現腹痛、腹瀉等腸應激綜合徵的症狀。

為了讓這類患者能更好地生活,醫生和一些營養學專家這才針對這類人群設計出一套無麩質飲食。

你真的需要無麩質飲食嗎?

奇怪的是,這種本來為特殊群體設計出來的飲食方式,近幾年卻成了很多明星、藝人保持身材的良方:金·卡戴珊、格溫妮絲·帕特洛、張韶涵都大方分享過自己的無麩質飲食體驗。

但作為一個身體健康,職業無特殊要求的普通人,盲目追求無麩質飲食,就完全沒必要了。

一方面,盲目減少麩質食品的攝入,反而容易導致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攝入不足,引起營養失衡;另一方面,無麩質食物是真的貴啊!不說別的,單單一個無麩質麵粉,購物軟體上隨手一搜,價格都在30塊錢1斤……

另外別忘了,這種飲食方式,本來就是設計給乳糜瀉和麩質過敏的病人的,不是給健康人吃的

因為愛吃麵,北方人普遍做生意不如南方人?這什麼糟糕的邏輯?

當然,像這種“特殊病人飲食”被外延給健康人群的例子,不在少數。

被很多國內外營養專家指名道姓批評過的生酮飲食,也是其中一例。所謂生酮飲食,指的是在醫學監督下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比例的飲食。膳食脂肪與膳食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最好達到4:1或3:1。

這種飲食方法火了之後,很多人都忽略了,它被設計出來的初衷,是為了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即便要吃,也要在醫學監督下。盲目嘗試生酮飲食,短期內容易引發低血糖、酸中毒等副作用,長期來看,也容易引發腎結石、體內脂肪增高、骨代謝異常,兒童還可能引發生長障礙。

最後嘮叨一句:販賣焦慮或許已經成了“健康圈”的慣用手段,但只要身體在健康狀態下,萬語千言,不如好好吃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