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做過皇帝,他是和秦檜齊名的奸臣,死後葬在隱秘地方

  • 由 訊美傳媒淑玲 發表于 武術
  • 2022-07-08
簡介隨著靖康之役爆發,金兵攻破汴京,掠走徽欽二帝及皇族470多人,還有文武百官2000多人,金兵為了填補北宋政權真空的狀態,準備培養一個聽金國人話的偽政權,而這個偽政權的皇帝,可叫金國人犯了難,最後經過千挑萬選,張邦昌脫穎而出,成了金國的兒皇帝

秦檜出生什麼地方

做過皇帝,他是和秦檜齊名的奸臣,死後葬在隱秘地方

小編今天說的這個人名叫張邦昌,是凡聽過《岳飛傳》的人,都知道,這個張邦昌就是北宋最大的奸臣,秦檜因為陷害過岳飛,至今已1000餘年,還跪在嶽王的墳前,沒有站起來,而大奸臣張邦昌,卻好像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今日小編就把他的人生軌跡,以及秘葬之地都發掘出來,並在太陽底下,給他來一個大曝光。

做過皇帝,他是和秦檜齊名的奸臣,死後葬在隱秘地方

《宋史》記載中,張邦昌出生在(河北這個出生地存疑,在下文中還有另外一個出生地)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今河北省阜城縣大龍灣),張邦昌可是有才學的人,他進士出身,在徽宗、欽宗二帝當朝時候,曾經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等官職。

按照道理,他這個膽小怕事的“太平宰相”理應在歷史上,留不下什麼大名,可是一個讓他從人生的舞臺,走上歷史舞臺的非常機會,很快就來臨了。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進攻北宋都城汴京,康王趙構被逼之下,只得主動到金營當人質,康王當人質,得有人陪同,張邦昌就成了陪同康王的第一人選。

張邦昌能夠入選了這個“九死一生”的人質陪護使,絕對是有原因的:

首先:張邦昌有才,他可以為趙構出謀劃策,有事沒事講個勵志的故事啥的,讓趙構在“敵營十八年”的歲月不孤單寂寞。

接著:張邦昌膽小,他一遇到危險的事情就流淚,會減壓,會釋放情緒,相信這樣的人,比較適合在矮簷下生活,在敵營中,亦不會幹出什麼危急趙構人身安全的事兒。

最後,也是更重要一點,張邦昌是一個人所共知的主和派,他深得金國人的喜歡。

做過皇帝,他是和秦檜齊名的奸臣,死後葬在隱秘地方

隨著靖康之役爆發,金兵攻破汴京,掠走徽欽二帝及皇族470多人,還有文武百官2000多人,金兵為了填補北宋政權真空的狀態,準備培養一個聽金國人話的偽政權,而這個偽政權的皇帝,可叫金國人犯了難,最後經過千挑萬選,張邦昌脫穎而出,成了金國的兒皇帝——楚國的國君。

在這裡,世人對評價張邦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說法,一個貶低說:張邦昌認賊做父,他雖然表面上,不穿楚國國君的龍袍,在偏殿中辦公,但對金人繼續蒐羅北宋宗室為人質的命令,他堅決執行,金人撤退後,他依然賣力地蒐羅到3000多北宋宗室成員,送往了金營!

接下來,金人又讓張邦昌催繳銀兩,張邦昌逼銀的過程中,致使很多老百姓都傾家蕩產,死人無數!

另外一種褒揚說:張邦昌本不想當楚國的皇帝,可是金人傳下了一道血令,如果張邦昌還要拒絕,那麼金兵就屠汴京城……這就有了金國退兵後,張邦昌見到歸宋的康王“伏地慟哭請死”,謂“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

小編分析一個人的忠奸,不願意看那些歷史學家留下的經過粉飾過的文字,而是喜歡聽其言,觀其行,張邦昌膽小歸膽小,但他是一個聰明人,金兵雖然攻破汴京,但他們卻不敢長久地佔有汴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北宋政權的根基太深,還沒有到摧枯拉朽的程度。

張邦昌當上楚國皇帝伊始,他為了收買人心,還親自到金營拜見粘罕和斡離不,並提出了“不毀趙氏陵廟,罷括金銀,存留樓櫓,借東都三年,乞班師,降號稱帝,借金銀犒賞”等七項重要提議,也算為以後南宋政權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做過皇帝,他是和秦檜齊名的奸臣,死後葬在隱秘地方

金人尚且不敢在汴京建立政權,而張邦昌一個文官,絕對是更不敢,故此,他才有了登基、執政之前的“躊躇”之舉,已及“收買人心”的七項重要提議,但看他為執行金人的命令,不遺餘力的態度,他心裡絕對是一百個想賣國,一千個想當楚國的皇帝,一萬個不怕奸臣的惡名!

可是張邦昌只當了33天的楚國的皇帝,趙構就從金國偷著跑回來了,開始建立了南宋政權……從張邦昌不折不扣地執行金人命令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張邦昌絕對是一個竊國、賣國的大奸臣,讓他和秦檜稱兄道弟,一點都沒有冤枉他!

宋高宗趙構很快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張邦昌的好日子到頭了,建炎元年九月(1127年9月)他登上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自縊身亡,結束了自己的罪惡的一生!

張邦昌的名聲因為太臭,故此,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人(今河北省阜城縣大龍灣)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承認張邦昌是本地人……萬幸的是,隨著文保工作的展開,於清朝光緒二十五年修訂的《張氏族譜》,在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峽圳村被發現,經查族譜得知,樂安張氏一族的祖先為唐朝宰相張九齡,而張邦昌就是張九齡的後人,張父名叫張圖南(十一世),翰林出身,而張邦昌的祖父名叫張天錫,官拜袁州教諭的父親(十世),張邦昌死後,他的墳墓,被埋在了樂安縣的深山中。

關於具體的位置,在《張氏族譜》的譜牒記載:驥公長子必大,字邦昌,號廣平,行十,宋丞相,靖康初拜相。後為金亂,歸朝。娶鄧氏合葬本都橫木上村寅艮向山一所六地五片——

橫木上村是樂安縣的深山中的一個小村落,而“寅艮向山一所六地五片”是葬經中的術語,意思是張邦昌的墓地在寅艮方向的一座山上,一所六地五片指的墳墓在這座山上的具體位置!……

做過皇帝,他是和秦檜齊名的奸臣,死後葬在隱秘地方

小編粗通風水,對“寅艮向山一所六地五片”還不能全部破譯,不過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風水高人,一定能根據古人留下的線索,找到張邦昌的墳墓!

找到張邦昌的骨骸後,千萬別忘記問——張先生,別來無恙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