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 由 品詩賞詞 發表于 武術
  • 2021-06-07
簡介經過這次事件,林沖變得成熟,當再次遇到白衣秀才王倫時,他為了能夠立足,開始依然忍耐,可是當晁蓋等人要入夥卻被王倫拒絕時,他怒不可遏,揮刃殺了這個見識短淺的庸人,從此林沖不再畏首畏尾,也不再怯懦和退縮

致虛守靜什麼什麼意思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意思是使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不受外界的影響,用這種心態觀察事物迴圈往復的規律。老子當年寫《道德經》好辛苦,用毛筆在一個個竹片上,一筆一劃地寫,如果沒有一種虛和靜的忍耐精神,又怎麼能讓他的思想流芳千古。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適度忍耐是一種美德,也是人生智慧。很多人受不得委屈,經不住打擊,不是倒在衝鋒陷陣的槍林彈雨中,而是被各種閒言碎語中傷。很多事情看不慣,但是又無法改變現狀,卻不能忍受,於是便大發雷霆,結果承受痛苦的反而是自己。

孔子周遊列國,沒有哪一位諸侯願意接納他,他經常忍飢挨餓,但是他沒有因為這些改變自己的立場。無法獲得諸侯們的信任,可以改變一下策略,孔子就放棄了做官的思想,潛心投入教育和教學,用他的思想去影響更多的人,從而間接地改變世界,這樣的孔子是大智若愚,也才能被尊為聖人。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逞一時之強,爭一時之利,實際上卻是不會審時度勢,眼光短淺。戰國時的秦武王因為逞強要搬起大鼎,卻把自己砸死;三國時楊修逞強,到處顯擺自己的學識,最後惹惱了曹操;諸葛亮的參謀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卻毫無實戰經驗,遇到危機時又不聽大將的建議,最後丟了要塞,讓諸葛亮一輩子都後悔,卻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可見逞強害人害己,學會忍耐,這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但是萬事萬物都是辯證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在抗爭中的忍耐是有理有節,在進取中忍耐是可以積蓄膽識和力量。水滸傳裡的豹子頭林沖武藝高強,家庭幸福,可是卻因為高衙內看上了自己的內人,自己又一味地退讓而引火燒身。最後林沖忍無可忍,才引出一段風雪山神廟的故事。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經過這次事件,林沖變得成熟,當再次遇到白衣秀才王倫時,他為了能夠立足,開始依然忍耐,可是當晁蓋等人要入夥卻被王倫拒絕時,他怒不可遏,揮刃殺了這個見識短淺的庸人,從此林沖不再畏首畏尾,也不再怯懦和退縮。

林沖從一味退讓,到主動進攻,這是一種蛻變。忍耐是美德,但不是苟且偷生;忍耐是臥薪嚐膽,但不是屈服和萎縮。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成就了他的輝煌,當他衣錦還鄉時還寬恕了當初讓他遭受屈辱的屠夫。他感謝他,也感謝自己。所以要感謝那些傷害你的人,感謝那些鄙視你的人,讓你成熟,讓你內心更加強大!

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後,立志要成就一番偉業,可是他沒有袁紹四世三公的背景,也沒有曹操兵強馬壯的氣勢,他唯一可以稱得上優點的就是他主張的仁義。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但是曹操的眼光太毒辣,他知道劉備的仁義只是一個幌子,就像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卻聲稱在保衛漢室江山。曹操一針見血地提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但是劉備雖然大驚失色,以至於將餐具都打落於地,卻假裝鎮定自若,而且在之後的三顧茅廬、襲取西川等很多事情上都顯示了他的忍耐力。與此相反,東吳的周瑜卻屢次被諸葛亮戲弄,最後一代名將卻吐血而亡,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

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栽了跟頭才明白忍耐是人生智慧

忍耐是一種境界,也是生活的態度,小不忍則亂大謀。家庭內部如果整天爭吵不休,弄得雞犬不寧,不僅生活質量下降,也極大地影響工作。在單位如果大事小事都去爭,逢人就吵,不僅最後變成孤家寡人,也一定影響前途。所以忍耐也是一種捨得,是智慧地懂得取捨。

佛家說,忍者無怨,必為人尊。忍耐是一種修行,是對內心最大的考驗。學會忍,俯首躬耕,勤力勞作,無語自顯品質。然而不當忍處,必須拍案而起,剛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氣。忍,就是學那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