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歷史的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元朝賦稅沉重卻入不敷出!

  • 由 夢歸秋辰 發表于 武術
  • 2022-06-03
簡介夢歸隴原東,文史盡辰(夢歸秋辰:第349期)很多喜歡歷史的小朋友,應該都有這樣一個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而元朝末年苛捐雜稅沉重卻入不敷出

餘的連筆字怎麼寫

夢歸隴原東,文史盡辰

(夢歸秋辰:第349期)

很多喜歡歷史的小朋友,應該都有這樣一個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而元朝末年苛捐雜稅沉重卻入不敷出。按理來說元朝的生產力要比漢朝發達得多,那麼即使收三十稅一也應該府庫充盈才是。它又為什麼稅收收到洪武年間仍然無法改變入不敷出的問題呢?

歷史的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元朝賦稅沉重卻入不敷出!

賦稅制度

下面我們就綜合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開源節流。

面對財政虧空的時候,很多人都想到的不是開源就是節流,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於開源的呼聲是要遠遠大於節流的。這是因為節流就意味著你要過苦日子,以前的八抬大轎可能就要變成獨輪車了。同樣元朝統治者也選擇了開源,元朝君主以為官員虧空一百萬兩,從民間搜刮一百萬兩把窟窿補上就可以。

歷史的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元朝賦稅沉重卻入不敷出!

漢文帝

如果一個君主有這種思維,那麼這個君主無疑是昏庸的,因為其沒有考慮人性。大多數的情況是:那些官僚看見這麼大的窟窿都能搞定,然後就更加肆無忌憚地虧空。而漢文帝就看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其從自身開始節衣縮食提倡節儉。或許漢文帝這樣不能全部杜絕奢靡,但起碼讓那些人有所收斂,上行下效最終有了府庫充盈的情況。

二、不違農時,尊順天意。

漢文帝的治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他鼓勵農業生產,但又不干預地方的治理。這樣漢朝每個郡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適合本地發展的農業策略。而皇帝主要檢查每個官員的業績,以及他們有沒有做違背農業生產的事情。一個優秀的君主從不以利益為導向而違背民心,這是小家子氣,他是以整個社稷發展為導向。

歷史的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元朝賦稅沉重卻入不敷出!

不違農時

相反,元順帝把人民當成敵人一般嚴加控制,甚至連使用菜刀都要報備,更是干預各地的發展。這樣就會讓各地的官員疲於奔命,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強行實施皇帝的命令而置百姓死活於不顧。這樣倒行逆施的結果就是生產縮水,百姓收入大幅度減少,這也導致了賦稅減少。

三、聰明人的決策。

其實輕徭薄賦,讓大家有一種感恩的心,因此才會一心一意發展生產。雖然從表面看賦稅少,但是蛋糕大了,因此分配的多了。漢文帝的勵精圖治,讓百姓對未來看到了希望,於是他們更加勤勞地耕耘。最終也成就了大漢府庫充盈的局面,而聰明人的決策往往是雙贏。

歷史的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元朝賦稅沉重卻入不敷出!

田地荒蕪

相反,元朝看似聰明,其實愚不可及。繁重的賦稅讓大家看不到希望,只看到未來無盡的賦稅。這樣就會讓很多人對生活失去希望,因而便會想盡辦法逃離,從而造成田地荒蕪生產下降。更有甚者,這種變相加徵賦稅的方式,讓很多人對勤勞致富產生否定,因此他們就會走歪門邪道,比如坑蒙拐騙甚至上山當土匪。這樣朝廷又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去維護治安,最終惡性迴圈。

古往今來,其實治理天下很簡單:輕徭薄賦、順應天理和民心,不好大喜功而亂加干預,以真心對待百姓,以身作則於社稷,天下何愁不興。但往往很多君主自作聰明,他們把百姓當傻子一樣橫徵暴斂,對他們施以權術,最終作繭自縛亡國滅族。治國如同做人,行正則身正,身正則心正。歪門邪道能投機取巧,但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害人害己。

歷史的疑惑:漢文帝三十稅一府庫充盈,元朝賦稅沉重卻入不敷出!

天下大亂

用文化點亮生活,用歷史回顧人生。我是夢歸秋辰,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