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朱元璋為何要大殺功臣?是因為自卑?其實是為了後人鋪路

  • 由 譜灰聊歷史 發表于 武術
  • 2021-06-05
簡介洪武二十三年以後,朱元璋又以胡黨罪名殺了幾位功臣

人為什麼要留後代呢

明太祖朱元璋一向以濫殺功臣出名,算起來,他從洪武三年(1370年)就開始殺高官了。第一個被殺的是中書左丞楊憲,他被李善長彈劾“放肆為奸事”,說白了就是搞黨爭,什麼誣陷、專權等等,碰了朱元璋的紅線。

朱元璋為何要大殺功臣?是因為自卑?其實是為了後人鋪路

第一位被殺的侯爺則是德慶侯廖永忠,死於洪武八年(1375年),理由是僭越,後來加上了殺害龍鳳皇帝韓林兒(這事還是他封侯的一大原因)。

接下來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清洗了中書省、御史臺和大都督府的一批高官,但多是文臣,功臣很少。真正的功臣是同年被鞭死的朱亮祖,他在鎮守兩廣時陷害番禺知縣道同,算是死有餘辜。

不過胡惟庸案並沒有徹底結束,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將此案變成一把無比鋒銳的刀,把洪武三年分封的在世公侯砍了一大半。

在洪武二十三年以前,朱元璋只是零星誅殺功臣,加起來才三侯一伯,很可能是功臣自己不規矩,李世民善待功臣,也殺了侯君集和張亮,君臣矛盾是要以大臣的老實為基礎的。

朱元璋為何要大殺功臣?是因為自卑?其實是為了後人鋪路

如果朱元璋因所謂出身低,早有屠殺功臣的打算,根本不必要等到稱帝二十多年後,他又不是神仙,怎麼能夠肯定自己一定能活到63歲?

隨著洪武二十年(1387年)馮勝逼降納哈出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奇襲捕魚兒海,北元對明朝的威脅已經解除了,武將的作用,已經低於威脅。

洪武二十三年以後,朱元璋又以胡黨罪名殺了幾位功臣。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朱元璋發動藍黨案,把洪武十二年(1379年)之後加封的功臣大殺一通。

這中間隔著的,就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

朱元璋為何要大殺功臣?是因為自卑?其實是為了後人鋪路

藍玉沒有死於洪武二十三年的胡案爆發(他最終的罪名也是參與胡案),很可能是因為他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助手,因為朱標的正妃常氏是常遇春之女,同時也是藍玉的外甥女,二者關係密切。

但朱標英年早逝,朱允炆並非常氏之子,常氏的兒子朱允熥年紀比朱允炆要小,被朱元璋所棄,這樣的功臣幼主搭配,不得不讓朱元璋考慮一下怎麼給孫子鋪路。

馮勝和傅友德等人的死因也是一樣的,馮勝是明朝開國六公的宋國公,傅友德是開國諸將中最為驍勇的幾位。兩人都是功勳卓著,同時,他們都是皇子的親戚。

馮勝是鄭國公常茂和周王朱橚的岳父,常茂是常遇春之子,朱橚是朱元璋第五子,據說朱橚曾赴鳳陽密會馮勝。傅友德是晉王朱棡的親家,其女嫁給朱棡世子,傅友德也曾負責山西防務。

朱元璋為何要大殺功臣?是因為自卑?其實是為了後人鋪路

這種姻親結成的功臣紐帶,是朱元璋所忌憚的,自己兒子不能殺,就只能殺功臣了。

畢竟在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本人也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了,一度由十六七歲的朱允炆聽政,這也可以解釋一下朱元璋為何不選血統更正但年紀更小的朱允熥,太危險了。

或許在朱元璋心目中,這些功臣勳貴已經有心懷不軌者,正在聯絡藩王,以求奪位,為此,他決定除掉功臣們,以此杜絕一切危機。但朱元璋並非全殺,他所信任的徐達家族、李文忠家族等等,基本沒什麼人被殺,基本盤還是要留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