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融合歷史與文人軼事的雅趣文章

  • 由 曉旭讀書 發表于 武術
  • 2022-04-25
簡介雖是雜文,其實細細觀察也可以發現其中的謀篇構局,大致是以政治、文化為歷史核心,又從中見到作者自抒的見解,至於抒情散文倒是一篇也沒見到,頂多是在最後關於仙居的朱雀花一篇見到少許,和別的篇章因此區別開來

文人逸事是什麼意思

融合歷史與文人軼事的雅趣文章

沒翻開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本書是講蜀錦的歷史和製作工藝的,尤其封面設計還是美麗的蜀錦布面和紋飾,書名旁邊的“歷史還可以這樣看”極小,一見到才恍然大悟是一本歷史相關的書。且是雜文。雖是雜文,其實細細觀察也可以發現其中的謀篇構局,大致是以政治、文化為歷史核心,又從中見到作者自抒的見解,至於抒情散文倒是一篇也沒見到,頂多是在最後關於仙居的朱雀花一篇見到少許,和別的篇章因此區別開來。可見,用歷史以為書名和核心是極合適的。

全書看下來,第一輯偏重戰爭史;第二輯重點,是作者讀書所見,古代文人的逸聞趣事和吃食;第三部分,大致可說是作者的遊記見聞,如遊覽嚴子陵釣臺和蘇東坡故居的所見所感;最後一部分已講到民國,如魯迅等人的事蹟。我最喜歡的,還是第二部分中講古人吃食的部分,以及最後民國部分關於魯迅、蘇曼殊等人的趣事,畢竟我是個魯迅兄弟迷妹,也是個好吃的吃貨。至於第一部分那些沉重的歷史戰場上的硝煙與血跡,倒是讓我這個老女人感到心灰意冷,畢竟我還是熱愛人間煙火的。此外,第三部分裡關於北京胡同名字的來歷,也是頗有趣的。

作者寫袁枚隨園食單令人印象深刻,猶記得裡面兩道菜難以忘懷。一道蒸鵝,做法是首先將鵝腸肚掏空,以油和蜜抹勻於鵝身內外,再用竹筷架在鍋上,將鵝置於其上,往鍋內加滿水,但不能讓鵝身沾到鍋內的水,再以鍋蓋蓋之,並以紙密封縫隙,再以火燉煮。原理是以鍋內水蒸氣來將鵝肉蒸熟。待時辰已到,揭開鍋蓋,只見鵝肉已軟爛如泥,鍋內的湯也異香撲鼻。第二道印象深刻的菜式,是將生雞蛋上敲一個孔洞,把蛋清蛋黃倒出,分離出蛋清,在將肉糜與之混合裝入蛋殼內,也是以鍋蒸之,待熟後拿出一敲開,只見也是一枚完好如初的蛋,只是這蛋裡卻是肉的,並且香氣滋味奇妙。看到這些奇妙的吃食,只覺得當時古人對吃真是精緻高妙,古人的生活也可見得該是多麼怡然自得。袁枚是個神童,十幾歲便考上功名,二十歲便為官,三十歲就經歷了官場複雜的變動並辭官過起了隱居生活,不得不說這是令當今的現代人羨慕不已的。看看我們身邊的三十歲,還在做牛做馬,勞身傷命。所以,他能夠研究出這些奇妙的吃食,一方面是源於他本身對吃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源於他有個優渥的環境,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有個厲害的廚師。要不然,自他那位廚師死後,他也不會每每做文章懷念之了。作為高郵本地人的汪曾祺說,他不喜歡袁枚這個人,因為覺得他寫的這些吃食都是聽來的,自己倒是個不會做吃的人。袁枚寫高郵醃蛋可能細節處與汪曾祺知道的有出入,故此才有了這樣一個嗤之以鼻的態度。不過作者也在文章中為袁枚解圍,說畢竟袁枚是個小康官宦,不能親自下廚。此就不再贅述了。

後面寫到魯迅,又讓我感到對兄弟二人博覽群書以及記憶力的佩服。周作人的散文大家想必都看過,有時候一篇文章裡單就寫一棵烏桕,也能信手拈來五六處引用,掉書袋能把人砸死。不必說,他哥哥魯迅也是如此了。作者說魯迅購之古籍如花鏡、毛詩草木鳥獸蟲魚梳、山海經、廣群芳譜,並以小楷抄寫野花譜、茶經、南方草木狀,這種精神讓人感到欽佩。作者最後在仙居對於朱雀花的描寫和抒情,可見其對魯迅自然博學的羨慕,因為從這本書來說,作者對草木魚蟲也許是知之甚少的,可能也源於對自然沒有太大的情感。畢竟這是一本歷史題材的書。

總而言之,從這本書中我看見作者對歷史的觀察,更看見作者對歷代文人們的愛,尤其像蘇東坡、屈原、杜甫等人,不然也不會像郁達夫那樣去遊覽嚴子陵釣臺了。若是對文人趣事有興趣,亦或是著眼於歷史,不妨可以看看此書,以作為雅興,是極合適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