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株洲淥口區推進農村垃圾分類用“巧勁”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武術
  • 2022-04-15
簡介一個分揀中心 完善垃圾處理利用鏈條7月2日,位於古嶽峰鎮三旺村的鎮垃圾中轉站旁,新建的垃圾分類分揀中心格外顯眼,走進裡面,157平方米的面積劃分了金屬類、塑膠類、有害類、布料傢俱類4大存放區格子

巧勁怎麼使用

人民網長沙7月7日電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自全面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株洲淥口區積極實行“首村示範過關制”,8個村建立達標,生活垃圾減量率達50%以上。今年,該區繼續在31個村(社群)試點,在提升垃圾分類知曉率、完善垃圾處理鏈條、建立長效機制上用“巧勁”,進一步推動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營造生態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群眾從“垃圾生產者”變為“資源守護者”,垃圾分類漸成新風尚。

一臺情景劇 提升垃圾分類知曉率

“我是藍桶桶,裝可回收垃圾,飲料瓶、易拉罐、舊電器,能賣錢的都歸我管。”近日,八斗村幹部群眾自導自演的舞臺劇《鄉村振興,我們來了》火了。舞臺上,4個“垃圾桶”與“遊客”互動,生動形象地告訴觀眾如何做好垃圾分類以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演出影片在朋友圈頻頻轉發。

“這樣的形式有新意、有創意、有實效,在歡聲笑語中把垃圾分類的大道理傳遞給了基層群眾,不僅豐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效傳達了社會主流聲音、傳播了新時代文明正能量。”淥口區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馮怒表示,垃圾分類,宣傳先行,像這樣寓教於樂、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值得複製推廣。

近年來,淥口區透過積極開展各種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讓群眾知道“怎麼分”。同時,組織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等活動,區婦聯結合最美庭院建立等工作,發動農村婦女積極參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讓垃圾分類進家庭、進校園,實現落地。

一個分揀中心 完善垃圾處理利用鏈條

7月2日,位於古嶽峰鎮三旺村的鎮垃圾中轉站旁,新建的垃圾分類分揀中心格外顯眼,走進裡面,157平方米的面積劃分了金屬類、塑膠類、有害類、布料傢俱類4大存放區格子。格子裡,塑膠瓶、啤酒瓶、舊傢俱、廢金屬等垃圾分類擺放得整整齊齊,空氣中沒有異味,打理得很乾淨。

尹光華是垃圾中轉站的壓縮員。現在,他又多了一項職責——分揀垃圾。“廢舊電池是有害垃圾,塑膠瓶、廢紙等可以回收再利用。”尹光華介紹,垃圾分類分揀中心緊挨著垃圾中轉站,分揀垃圾更方便,減少了轉運途中出現的拋灑漏現象。

“我家有一些紙殼子,今天可以來收嗎?”

“可以,過20分鐘過來。”在古嶽峰鎮向陽村,脫貧戶馬伏秋騎著三輪車,正在村道上保潔,看見草叢裡有白色垃圾,便用夾子夾起來。上崗公益性崗位的馬伏秋既是保潔員,也是垃圾分揀員。每天,他隨身攜帶著好幾個蛇皮袋,上門收集垃圾時,分門別類地放好。

“今年,我們要求各鎮新建一個垃圾分類分揀中心(再生資源回收站)。”馮怒介紹,該區採取“農戶源頭分類減量+保潔員二次分類減量”的模式,農戶按照“廚餘不入桶,有害單獨放”的原則,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兩類,村收集員定時上門收購,並對農戶的其他垃圾收集桶中未正確分類的垃圾進一步分揀,將分揀出來的有價值可回收的垃圾送到村垃圾分選中心。

村垃圾分選中心一般選在交通較為便利、人口較多的地方。淥口區已有不少鎮村利用閒置的資源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例如龍潭鎮將廢棄林業站改造成垃圾分類站,由村民自願擔任回收員,上門回收垃圾。八斗村將廢舊電站改造,準備投入使用。目前,該區也在計劃和垃圾回收處理利用終端公司進行合作,讓各類垃圾得到更好的利用。

一套考核細則 建起長效機制

今年,淥口區建立農戶自籌、村(社群)補貼、鎮配套、區財政獎補等形式相結合的多級投入機制。

為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淥口區出臺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細則,採取百分制計分法。對季度考核排名倒數第一的,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組主要領導將約談鎮主要負責人。(鄒怡敏 黃龍美 實習生徐珍珍)

本文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