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你必須知道的努力方法,錯過捶大腿

  • 由 皮皮賦能 發表于 武術
  • 2022-04-05
簡介周嶺先生在《認知驅動》中告訴我們需要沒有期待心,才能真的成事

錘腿的錘怎麼寫

為什麼自己一直很努力,卻總是看不到希望?

這種靈魂發問,叩響了一直沉浸在“我這麼努力”假象中的我的心門。

我從12年開始每天閱讀至少1小時,到現在已經堅持了10年,養成了讀書持續輸入的好習慣;我從17年開始線上線下付費學習至少5萬塊錢,但是到現在變現卻沒有達到1萬。

這種付出和收穫的不對等,讓我對未來真的失去了信心,我這麼努力認真的生活,為什麼沒有相應的獲得感?我用努力的形式欺騙了自己,忽略了成長中很多其他重要的因素。

正如周嶺先生在《認知驅動》中對很多讀者的發問的回答一樣,因為沒有輸出,因為沒有正確的認知,努力姿勢不對,所以導致了沒有成就感。

你必須知道的努力方法,錯過捶大腿

周嶺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識、有深度,讀起來接地氣、極易懂,給人以醍醐灌頂、受益匪淺之感。他的思考不慌張、不迎合,常被讀者譽為一股清流。

正如書本的末尾周嶺的簡介一樣,這也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如果你對當下的狀態很不滿意,你處於迷茫期,自己很努力卻沒有獲得感,你不知道如何做成一件事,那麼一定要去翻閱《認知驅動》。

周嶺會告訴你如何努力才是正確的,如何才能創造個人價值,獲得人生的成就、幸福和意義我們可以做什麼?

01用認知驅動,讓努力更無痛

原來我一直是在向內成長,而沒有向外成長,正如周嶺所說:我很享受努力奮鬥的狀態。

我堅持那麼長時間的閱讀但是並沒有影響除了我以外的人,我很享受這種內向成長的過程。究其原因也是曾經的我也不知道外向成長和內向成長的這個認知。

所以我並沒有做到:看清機制,而只是在盲目努力。

當我們知道我們養成習慣只是內向成長,而我們忽視了外向成長中的打造技能。這是大部分人都會有的狀況,如果我們有了重技能輔習慣,重輸出輔輸入的認知,我們就已經領先了很多人。

所以我們既要打造技能,也要養成習慣那如何才能更好打造技能,並讓輸入和輸出形成閉環呢?

周嶺先生在《認知驅動》中給出瞭解答那就是:尋找意義,注入長久動力。

你必須知道的努力方法,錯過捶大腿

查理芒格先生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大家都知道養成閱讀習慣很重要,那麼我們閱讀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閱讀又能給我們帶來何種意義?

如果我們不知道閱讀的意義,只是每天看書,不免會被人說成“書呆子”。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到讀書於我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

讀書對我來說是為了提高專注力,拓展認知邊界,成為一個不出門也能知曉天下事的老師,並且能夠透過閱讀提升我的專業能力,為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尋找答案。

所以當閱讀變得有意義,我就能夠長久的堅持下去,並且很能夠從中獲取到無限的能量。

獲得了行動的意義後我們會去持續輸入,會去打造技能,但是如果不能夠感到快樂,那麼也就失去了當下的意義。

因此周嶺先生說:“感受好處,體驗當下愉悅”。

只有當我們做的事情有了正向反饋我們才能真的獲得真正的愉悅。

現下網際網路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投注於自媒體還有線上課程。因為能夠很快的獲得網友的點贊收藏,有了正向反饋內心愉悅,堅持下去好像又多了一分助力。

因此我們要用認知驅動我們的成長,因此需要釐清機制,尋找意義,感受好處。我相信當我們懂得了這些我們能更好地地無痛成長。

02清理成長障礙,做長期主義者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就是要抵制短期利益的誘惑,忍受暫時不被外界關注的不安全感”是《認知驅動》這本書給我最好的忠告和祝福。

成長並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地理順內外的關係,首先正如《認知驅動》中所說的一樣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我們能夠為他人提供什麼價值?

有句話,大家肯定不陌生:“有些活著猶如行屍走肉,有些人死了,他卻永遠活著”。

為什麼能永遠活在人們心裡,就是因為他們做出了對社會對世界有價值的事情。而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掃清自我認知的障礙,不知道自己是誰更不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突破成長卡點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感,NLP邏輯層次模型在頂端的就是知曉自己使命的創造者。這種人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價值,做任何事情都能圍繞自己的身份展開,做到長期主義。

除了要自己是誰,使命是什麼以外,我們還要知道成長過程中還有很多困擾,比如當我們遇到情緒低落甚至至暗時刻怎麼才能更好突圍呢?

周嶺先生在《認知驅動》中給出了簡單粗暴的答案:那就是寫下來。

你必須知道的努力方法,錯過捶大腿

透過5年的寫作,我知道“寫下來”真的很有效,也是解決情緒問題的一把尖刀。

寫下來可以在我們籠罩在情緒中時,揭開雲霧;當我們焦慮不安時寫下來可以讓我們不斷聚焦;當行動力不足時,寫下來可以成為發動機;寫下來甚至可以成為目標的出發地。

所以想要成長,必須要能預判成長過程中的障礙,然後想到辦法去解決問題。並且必須要樹立長期主義思想,做任何事都要讓我們能夠去堅持一輩子,如果不可以那就先用7年時間去做吧。

03做最壞的打算,最全的準備

人類的幸福都是想通的,而悲傷卻各有姿態。

很多人的痛苦就是想要做成一件事之初就已經給自己設限,比如對結果期待過高,對過程懼怕。

所以成長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降低期待!周嶺先生在《認知驅動》中告訴我們需要沒有期待心,才能真的成事。

其實如果我們期待過高,自己很努力到最後結局不如意,那就容易讓我們的付出意義降低。

所以做任何事情我們都需要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全的準備。

我們想要成功,無論是想要養成習慣,還是打造技能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書中“核聚老師“的故事讓我深受震撼,原來真的有人可以為了學習做到百分之百,從400分到北京大學學子,他僅用了一年2個月。

作為多年高三老師,我太知道其中的不容易,他是得做太多太多的準備。他需要將所有的概念內化,他需要做大量的題目,甚至要打造一顆強大的心臟,處理面對高考來臨前的緊迫感。

他可能沒有想過結局是這麼的完美,高考逆襲北大離不開他的充分準備。同時他將自己應對高考做到準備凝練成自己的經驗,現在核聚老師的課程在中國還是特別的火爆,讓很多學子受益,甚至讓職場人士也翻盤。

所以無論我們是要做什麼事情,都要能夠卸下“高期待”的包袱,歡快上路,長久幸福。

寫在最後的話

全中國有14億人口,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也有自己成長的路徑,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不想成長,而是真的不知道如何來實現成長。

如果想要成長我們必須想方設法的提升我們的認知,用認知驅動成長,並且要輸出對別人有價值的東西。成長過程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用長期主義的標準來看待。

你必須知道的努力方法,錯過捶大腿

任何事情若用一生來看,那很多障礙都只是暫時。凡事都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降低我們對結果的期待,在通往結果的道路上不斷的用各種技能給自己的成功加碼,也就是做好十足的準備。

周嶺作為從最普通的人逆襲為暢銷書作家,他的路徑和經驗是可供大家學習的,並且《認知驅動》整本書都是乾貨,還是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你很迷茫,覺得努力沒有希望,你一定要讀這本書,親測真的醒神提腦。

-END-

作者介紹:皮皮希望用讀寫助力成長用行動成就未來用終生踐行美好的小老師 讀寫賦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