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管虎導演對不起,看了3遍《金剛川》後,終於明白你的心意

  • 由 策騰看資訊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15
簡介管虎導演給《金剛川》製造了一個衝突“志願軍戰士與美軍飛行員的隔空對抗”

如何製造矛盾衝突

《金剛川》在萬眾期待中上映了,然而首映過後卻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聲音。

“拍的這是啥,一個畫面來回的播放!”

豆瓣10萬人的評價中,直接有2萬人給出了2星以下的評價!

經過一週時間的醞釀,《金剛川》評分直接掉到了6。5分。

管虎導演對不起,看了3遍《金剛川》後,終於明白你的心意

而管虎導演前一個作品《八佰》儘管飽受爭議,豆瓣評分一直還穩定在7。7分。

難道《金剛川》真的就如此之差嗎?

帶著好奇心,右石君看了3遍,然後一臉驚訝地伸出一個大拇指,太棒了!

想看懂《金剛川》很容易,想看透《金剛川》就需要一點指導了。

因為這部僅用時三個月拍攝完成的電影一點都不簡單。

管虎導演對不起,看了3遍《金剛川》後,終於明白你的心意

總導演管虎出乎意料地借用了多視角的拍攝手法來展現一場波瀾壯闊的戰鬥。

這種連好萊塢的大神級導演也不敢輕易嘗試的挑戰,管虎三個月就做到了。

那麼他為什麼敢於嘗試很少有人使用的多視角手法呢?

細心的觀眾應該發現了,《金剛川》說是一場戰爭片,卻缺少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因素“敵人”。

不同以往戰爭電影,《金剛川》的全程都沒有與敵人有過接觸,最大場面就是飛機轟炸與高炮對射。

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如何製造一個戰爭電影的衝突和矛盾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如果用敘事順序拍攝渡橋的艱難其實非常簡單,但是這樣拍出來的《金剛川》就絲毫沒有任何的特點了,弄不好就是一個視覺效果化的“爽片”失去了紀念的意義。

想要看透《金剛川》我們還必須要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當時志願軍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正處在膠著時期,經過三年的戰爭美國已經疲憊不堪,很多士兵根本無心戀戰。

這是和平談判的一個最好時機,於是志願軍和美軍代表坐到一起開始了談判。

本來一切都談妥了,沒想到當時的韓國鬧出了“么蛾子”。

韓國聲稱必須要求中國志願軍完全撤出朝鮮半島,否則他們就拒絕和談甚至打算繞開美軍直接自己單幹。多次交涉後韓國方仍然不肯妥協。

講理不行那就繼續幹。

管虎導演對不起,看了3遍《金剛川》後,終於明白你的心意

中國志願軍為了在和平談判中佔據主動地位,也為了給韓國方一個教訓,最終發動了總攻。

戰鬥最前線就是金城這個地方,通往金城的必經之路就是金剛川這條木橋,如果這座橋斷交了,那麼前方的所有士兵就會背水一戰,彈藥供給和人員全都不能跟進。

管虎導演對不起,看了3遍《金剛川》後,終於明白你的心意

所以《金剛川》中才會出現萬眾一心,誓死捍衛一座木橋的畫面。

管虎導演巧妙的用多視角的方式把一個簡單的渡橋戰鬥融入了多方情感。

對於志願軍來說,這一次戰鬥象徵著榮譽,他們必須前進,無論付出什麼代價。

對於美軍來說,這一次戰鬥只是千百次重複戰鬥中的另一插曲,甚至根本沒有被他們放入心中。

很多觀眾好奇,為什麼電影中多次出現同一畫面?甚至有觀眾直呼“張譯都死三次了,放過他吧。”

這麼大的漏洞,難道導演管虎會犯低階錯誤?

其實每個重複的畫面出現時候情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相同畫面的介入都跟隨著不同視角加入了不同的情感。

這種隨著視角疊加的情感一點一點的注入到這個故事中,讓最後高炮陣地戰鬥的情節瞬間上升到了頂點。

張譯飾演的張飛三次犧牲的畫面恰好詮釋了他的全部情感:為戰鬥而死、為掩護橋而死、為復仇而死。

管虎導演對不起,看了3遍《金剛川》後,終於明白你的心意

張飛是一個戰爭的“瘋子”,他不停的與吳京飾演的老排長搶炮位,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對方,另一方面就是想戰鬥,因為他剛升任排長需要表現自己。

當第一炮位被摧毀,師傅吳京犧牲的時候,張譯表現出來的必死勇敢完全是為了掩護隊友修橋。

他不惜暴露自己的炮位來吸引敵機火力。

當最後只剩半邊身體的張譯再次爬上吳京曾經使用的第一炮位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復仇者。

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孤獨英雄一下就鮮明瞭。

管虎導演給《金剛川》製造了一個衝突“志願軍戰士與美軍飛行員的隔空對抗”。

更重要的是,衝突的雙方都是極為客觀的視角。

這一場戰鬥中沒有敵人只有對手,因為在各自的視角中他們都是這場戰爭的第三方。

管虎導演對不起,看了3遍《金剛川》後,終於明白你的心意

他們為了給戰友復仇都表現了英勇,也因此奉獻了生命。

也正是如此,多視角敘事的優點才會格外的被放大。

一場簡單的戰爭融入多方的情感,讓整體變得更加具體化,多元化。

當別的戰爭電影看完後,你會了解一個故事甚至受到震撼。

當《金剛川》看完後,我們彷彿置身其中。

你可能就是那個匍匐在草地計程車兵、可能在修橋、可能在準備渡河、可能在瞄準飛機。

《金剛川》管虎的代表作,沒跑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