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 由 愛詩書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13
簡介楚王熊心沒有想到宋義會這樣做,而日漸做大的宋義對項羽的威脅已經超過了楚王熊心,項羽利用兩人逐漸凸顯的矛盾,順利完成了逆襲

景駒是誰的兒子

賈誼《過秦論》中說:“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這裡的“一夫”指的是陳勝,他是滅秦的首要提倡者,正因如此,後人對他的歷史地位都給予了肯定。漢高祖劉邦為表彰陳勝的功勞,安置三十戶人家為陳涉守墓,並且按時進行祭祀。

陳勝受到如此禮遇,更多是歷史因素造成,換句話說,是他藉助“張楚”才得以受到天下人的跟隨,漢高祖尊重陳勝,更多的是尊重陳勝建立的名號——張楚的功績。

為什麼利用楚的名號反秦,具有這麼大的效果呢?

楚國和秦國毗鄰而居,在秦還沒有崛起之前,楚國就已經是東方的強國,即便是到了秦趙長平之戰後,六國已經無力抗衡秦國,滅楚仍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楚國雖滅,反抗的勢力依舊暗流湧動,舊日的楚國貴族仍然在聯合在一起,伺機反撲。史書上零星的記載,也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楚地並不安寧: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

項伯償殺人,臣活之

項梁和項伯都是楚國貴族,他們殺人當然不是為了錢財那麼簡單,唯一可以說得過去的原因就是他們殺害了秦派遣前來管理楚地的官吏,彰顯對於秦的反抗。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當初楚懷王客死異鄉,在仇恨深深地烙在了楚人的心中。陳勝所帶領的戍卒,大部分都是楚人,當陳勝暗中派遣吳廣模仿狐狸喊出“大楚興,陳勝王”,勾起了楚人舊日的回憶,楚人在乎的不是陳勝能不能當王,而是“大楚興”,這樣就可以實現當初的楚人的誓言“亡秦必楚”。

無論陳勝是生是死,他的力量都不足以抗衡項梁,即便陳勝能夠活著,陳勝和後來被立為楚王的景駒一樣,都逃脫不掉被項梁逼死的下場。

秦的郡縣制雖然摧毀了西周的封建制,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以血緣為紐帶的世襲制度,但想要清除根植於人們心中的等級制度,還需要蠻長的時間。

范增就是秉承上述理念的人,當他來到項梁軍中的時候,馬上提出了立楚王后代的建議。項梁不論是領兵打仗還是人員排程,都頗具才能,唯獨在面對重大抉擇的時候,顯得過於草率。

項梁挾楚國貴族之餘威,攻破咸陽是遲早的事情,又何必找來一個頂頭上司處處掣肘自己?沒有一個人是甘心做傀儡的,哪怕他最開始做傀儡僅僅是為了生存。

項梁聽從了范增的建議,從民間找到了昔日楚懷王的孫子,在民間牧羊的熊心。熊心的年齡不可考。此時距離熊心的祖父懷王去世已經將近九十年,項梁的父親項燕死去二十幾年,先秦時期的平均壽命短,普遍結婚早,假定熊心與項梁為同齡人,也是合乎常理的。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此時的楚軍內部分化為兩大部分:以熊心為首的楚王集團和以項梁為首握有兵權的集團。同一陣營的兩個集團彼此對立,說不上勢同水火,摩擦也是時有發生。不然,項梁為何自號為武信君?

項梁之死,多歸咎於他的輕敵冒進,或許項梁性格上確實有此缺陷,但是他早年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全身而退,經歷了世事之後,心思會更加縝密,不可能在秦軍主力還沒有消滅之前過於自信。這一切都與熊心有關。

項梁和陳勝一樣,都是打著“楚國”的旗號,在聚攏人才的時候,這個旗號確實好用,可是一旦人才越來越多,項梁的地位就越來越不穩定。

大多數人是不會在乎反秦的前線是誰在賣命,在乎的只是楚國有了新的君主熊心。這也怪不得別人,當時的訊息那麼落後,很多的內幕怎麼可能知道?或許來到楚軍之後,才真正瞭解到項梁才是功臣,可惜為時已晚,天平已經傾向於楚王熊心一邊。

一個人成功之後,無論表面上如何風輕雲淡,內心對於過往充滿忌諱。勾踐不願讓人知道三年為奴生活的慘狀;陳勝面對昔日的故人痛下殺手;朱元璋更是因為別人諷刺自己為和尚大為震怒······

楚王熊心呢?放羊自然是他心裡的一道疤。以項羽暴烈的性格,誰能保證熊心在議事的時候,項羽不會說出類似於“別忘記,你從羊群裡面被我們找來”的話呢?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亂世之中,什麼最重要?軍權。楚王熊心已經在得到眾人擁護之後,已經開始把手伸向項梁的主力軍隊了。

為了證明自己有理由將軍權掌控在手中,項梁需要勝利,於是他才會過於急躁,最終被章邯偷襲,戰死沙場。

項梁的死,對項羽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對楚王熊心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

項梁死後,熊心是怎麼做的呢?史料記載,楚王雄心感到十分害怕,不僅將都城從盱臺遷到了彭城,還把項羽和呂臣的軍隊的控制權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

害怕不過是藉口,以遷都之名,彰顯自己的絕對領導地位,繼而剝奪項羽的軍權才是熊心的真正目的。這樣說有什麼證據嗎?別忘了,章邯擊殺項梁之後,就已經北上攻打邯鄲去了,根本沒有繼續追趕楚軍。

項羽的軍權被剝奪,曾經極力推薦項梁立楚懷王之後的范增緘默不語,這種不計後果的謀臣,歷史上還真是少見。

當時為了振奮士氣,楚王雄心同將領們約定:誰先攻破關中,誰就做關中王。項羽知道這是自己翻身的機會,一方面可以為叔父項梁報仇,一方面可以擺脫楚王的控制,擁有自己的軍隊。於是項羽自告奮勇請求西進關中。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後來劉秀學到了這一點,即便是哥哥劉被殺之後,依舊談笑自若,以巡視黃河以北的藉口離開更始帝劉玄,從此龍潛大海,勢力日益壯大,才有了後來的東漢基業。

楚王熊心不是更始帝劉玄,他比劉玄更加老謀深算,何況劉玄和劉秀怎麼說也是同宗,熊心和項羽確實沒有半點關係。就在項羽請求西進的時候,楚王熊心早已經看透了項羽此行的目的,為了掩人耳目,楚王熊心自己沒有回絕項羽,而是交給了他手下的老將們。

楚王熊心手下的老將們以殘暴不仁為藉口否決了項羽,另外派遣了權力邊緣的劉邦。西進關中的計劃雖然失敗,但是項羽依舊沒有放棄,終於他等來了機會。

章邯率軍圍困鉅鹿,趙國在危如累卵之際向各國請求救援。曾預料項梁必敗的宋義成為了楚王熊心的心腹,並被任命為大將軍前去救援。

項梁活著的時候,宋義曾經勸說項梁不要出兵,那時的項梁已經進退維谷,不出兵,等待的是軍權一點點削弱,出兵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宋義透過激怒項梁而取得了楚王熊心的信任,才有了以後的故事。

項羽的勇武讓他在這個緊要關頭有機會返回到軍隊核心之中,他被封為長安侯,號為魯公,為次將,前往救趙。不過,軍隊的大權還是牢牢掌握在宋義手中,宋義也被稱為卿子冠軍。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一場關於權力生死角逐的大戲開演了。

楚王熊心派遣宋義有自己的私心,宋義也有自己的私心。當項梁叔侄勢力強大的時候,楚王熊心和宋義自然是站在同一戰線上,一旦項氏集團被排擠出去,楚王熊心和宋義之間的關係也不向之前那樣牢不可

楚王熊想利用項羽制衡宋義,而宋義希望項羽能夠徹底臣服於自己。在宋義和項羽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宋義先是陳述自己的才能高能項羽,衝鋒陷陣不如項羽,運籌劃策項羽不如自己;接著又用權力震懾項羽,宋義下令,不聽指揮的人,一律斬首。

可惜,宋義失算了。此時的項羽已經沒有繼續輸掉的籌碼,擺在他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不徹底翻身掌握兵權,要不寧願選擇戰死。

宋義派遣自己的兒子去齊國做使者,我之前一直以為他是為了楚王熊心,最近才發現是為了自己。宋義手中握有兵權,結交其他諸侯作為後盾,用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這春秋戰國時期的慣用手段,到了秦末也是屢試不爽。

楚王熊心沒有想到宋義會這樣做,而日漸做大的宋義對項羽的威脅已經超過了楚王熊心,項羽利用兩人逐漸凸顯的矛盾,順利完成了逆襲。

項羽先是聲稱自己有楚王密令,以勾結齊國謀反的罪名殺死了宋義。軍權掌握在項羽手中之後,他又脅迫楚王熊心承認自己的地位,代替宋義為上將軍。

項羽這一招險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然後發生的事情,更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項羽雖然殺宋義,奪回了軍權,但是項羽從來都沒有在軍中樹立起威信,一直以來,他都在輔助項梁,按照項梁的命令列事,他需要一場大規模戰役的勝利證明自己。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項羽的處境和趙括的處境沒有太大區別,可是結果將兩個人推向了不同的極端,勝利的項羽贏得了“破釜沉舟”的美譽,失敗的趙括則留下了“紙上談兵”的笑柄。

楚王熊心苦心經營的成果瞬間崩潰,項羽鉅鹿之戰的成功更是讓楚王熊心十分恐懼,還好,楚王熊心起碼還是楚軍的象徵,天下反秦的民心所向,只要天下還處於紛爭的狀態,自己就能活著。

項羽終於不再受楚王熊心的窩囊氣,勝利的光環促使他成為了諸侯上將軍,此時的項羽位高權重,為何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死劉邦呢?

很多人皆認為項羽放走劉邦是失敗的,其實不然,放走劉邦正是表明了項羽的手段高超。

劉邦是楚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誰都不知道未來的走向,至於范增說劉邦“此其志不在小”,不過是史書記載的牽強附會,范增的智慧如果真的到了如此地步,就不會一次又一次將項羽置於危險的境地。

劉邦入關中,是楚王熊心的策劃,項羽在這種時候,當然不會和楚王熊心公開決裂。劉邦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是所有跟隨楚軍的各股勢力,劉邦只要出現問題,項羽率領的軍隊瞬間土崩瓦解,正好給了楚王熊心聯合各路諸侯討伐項羽的機會。

項羽就算真的看出劉邦的野心,也不敢貿然下手,而范增用“豎子不足與謀”評價項羽,只能說老糊塗了。

楚義帝:到底是一個傀儡,還是一代梟雄?

項王進入關中後,分封諸侯之前,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派人向楚王熊心請示,楚王熊心的回覆很乾脆:如約。從形勢上來看,此時的項羽還不敢違背楚王熊心的命令,也佐證了項羽在鴻門宴上的無奈。

項羽要除掉楚王熊心,必須先籠絡諸侯,先是言語上慷慨陳詞一番,接著將土地分給了各路諸侯,各路諸侯有了土地之後,自然高興,利用這個辦法,楚王熊心徹底被架空了。

所有的屈辱和不甘,在一瞬間爆發,項羽終於在封楚王熊心為義帝之後,派人結果了義帝。

曾在項羽賬下當兵的韓信認為項羽任人唯親,這都是說辭,難道劉邦不是這樣?沒有呂祿、呂產,劉邦早已經身首異處;沒有盧綰、蕭何、曹參等發小,韓信早已經自立;沒有劉交等兄弟,他豈能放心征戰沙場。“非劉姓不得王”,劉邦至死也沒有走出任人唯親的桎梏。

楚王熊心雖然死了,他的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楚漢相爭之際,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的名號,聯合諸侯共同伐項羽;為了爭取民心,劉邦陳述項羽罪狀的時候,將謀害義帝同樣加了進去。

一個沒落的貴族,生前將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樣的人物,怎能是傀儡,說是一代梟雄也不為過。

參考資料:

《史記會注考證》,瀧川資言

《容齋隨筆》,洪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