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西南交大何川教授成為院士候選人,系盾構技術重要推動者

  •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08
簡介他長期圍繞鐵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鐵等交通隧道工程領域開展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地鐵及水下盾構隧道結構理論,大型及複雜交通隧道結構安全,長大交通隧道營運控制等方向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隧道工程專業的高階技術人才,為我國隧道工程領域

盾構技術管理崗幹什麼

4月23日,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佈,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今年有效候選人共577位。記者注意到,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何川教授位列其中。

西南交大何川教授成為院士候選人,系盾構技術重要推動者

何川教授1964年6月出生,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他長期圍繞鐵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鐵等交通隧道工程領域開展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地鐵及水下盾構隧道結構理論,大型及複雜交通隧道結構安全,長大交通隧道營運控制等方向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隧道工程專業的高階技術人才,為我國隧道工程領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

2020年1月10日,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何川教授主持的“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建設及營運安全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西南交大繼1999年(沈志雲院士主持)、2005年(翟婉明院士主持)以來,第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殊榮。

據記者瞭解,何川有著豐富的求學經歷:他本科在重慶交通大學學習公路工程專業,碩士在西南交通大學攻讀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後去往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博士,師從國際著名盾構隧道專家小泉淳教授。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學院派”的他非常注重實踐。“工程技術不能坐而論道,更不能紙上談兵,應該帶實際生產第一線去,要結合實際工程做創新性的研究,要將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理念反映到工程建設第一線”,他常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盾構技術是一種安全快捷的隧道修建技術,目前已在我國城市地鐵及大型水下隧道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這項技術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何川功不可沒。從日本學成歸國之初,何川發現,國內的地鐵幾乎還是大開挖方法,即挖開路面修地鐵隧道,工期長,損壞道路,造成長期的交通不便,工程費用也大。他深感中國的地鐵修建技術需要更新換代,而其所學的盾構技術正是推動這一改革的技術動力。而此時,盾構技術在中國的發展算得上剛剛起步,為了使他掌握的新技術能夠為更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管理者接受,他開始了積極的盾構技術推廣和創新研究之路。他面向國家重大工程需求,潛心試驗研究,輾轉全國各地,推廣先進工程理念,介紹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悉,在二郎山隧道和鷓鴣山隧道的修建中,何川帶領大家攻堅克難,解決多個重大技術問題。這兩條隧道位於高寒地帶的凍脹凍融地區,其中鷓鴣山隧道洞口海拔超過3300米,隧道長,不易於空氣對流,車輛在隧道內對向行駛,車輛尾氣重,在長隧道中不易散開。團隊經過研究,研發了一套透過修建小導洞向主洞送風的方案,解決了隧道運營通風與防災救援難題。同時,兩個隧道在高海拔地區,四季溫差大,冬季隧道結冰,夏季冰融化之後,隧道開始漏水,甚至破壞隧道結構,這個難題必須解決。他們經過理論與現場試驗研究,在隧道壁面設立保溫隔冷層,並精確計算出保溫層的厚度和需要設防的長度,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多年來,何川帶領他的團隊還為武漢長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等我國多座大型越江跨海隧道的建設解決了大量關鍵技術難題。除此之外,何川更是將自己學習掌握和研究推進的盾構技術積極運用到現場實踐中,先後解決了北京、深圳、廣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漢等地的地鐵修建中的各種技術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周麗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