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 由 易歸民 發表于 武術
  • 2022-03-05
簡介當項羽被劉邦逼至垓下,已然知曉自己沒了活路,不願虞姬在自己死活被人蹂躪,便想殺了虞姬,但卻不忍動手,此時又看到自己的寶馬在身旁,相必在自己死後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悲從心來,唱到:“力拔山兮氣蓋世

羋讀什麼音

說起項羽,大家都不陌生,乃西楚霸王是也。

項羽的本姓其實不是“項”而是“羋”,在《史記》中記載到“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由此可見,

項羽的勇猛也是遺傳了父輩。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少年時的項羽就對取代秦朝抱有信心,少年項羽在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對著馬車說到:“彼可取而代也。”

少年時說的話,長大後竟真的做到了,項羽長大後隨叔叔起兵反秦,

歷時3年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統治。

如此一位驍勇善戰的勇士最後的結局竟在河邊自刎而亡,這難免令人唏噓不已。

要談論項羽的死,就不得不說起“楚漢之爭”。

楚漢之爭的另一個主人公就是劉邦。與項羽相反,劉邦出身卑微,但最後卻成為了勝利者,如此反轉的故事結局歸咎於以下幾點: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1。鴻門宴上項羽丟掉了殺劉邦的最好時機

《鴻門宴》是初中必讀的文章之一,本篇文章用精美的文字和豐富的文字技巧來表達劉邦的心理周旋,年少時以劉邦的視角讀這篇文章為劉邦的逃脫而慶幸,

長大後回顧此篇文章卻發現,鴻門宴上劉邦的逃脫註定了項羽的死亡。

我們說項羽是英雄,是因為項羽是滅秦的大將

,秦朝的暴戾讓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憤怒終於爆發。從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開始,當時24歲的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舉兵響應。

隨著戰爭的激烈,叔父項梁戰死,此時項羽已當成了副將,秦軍也開始反抗,攻打趙王歇和張耳,圍攻趙軍,將其困在鉅鹿(今河北平鄉)。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說到鉅鹿想必大家脫口而出鉅鹿之戰,此戰也是項羽的成名之戰。

當時楚懷王派宋義前去救援趙軍,但宋義卻膽小懦弱,到了安陽之後畏懼秦軍,便停步不前。

而項羽當時作為副將眼看著起義軍處於困境,宋義又如此懦弱,便殺了宋義,之後迫使楚懷王任命自己為將軍,隨即北上救趙。

項羽當機立斷的果斷和破釜沉舟的勇氣讓許多戰士佩服不已,此後,他便成了各路義軍的實際統帥。

按理說,項羽此時正是大勢所趨,秦軍眼看就要投降,但此時起義軍內部發生了變化,劉邦開始帶領另一路起義軍搶先佔領咸陽,與項羽在鴻門相碰。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2。實力的懸殊

在鴻門宴上,范增看到劉邦欲恐之後會出大亂,勸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而項羽卻優柔寡斷致使劉邦得以藉故逃脫。事實上這次的鴻門宴是殺掉劉邦的最好時機,不過項羽卻沒有把握住。

一場戰爭的勝利歸根結底實力佔很大一部分,沒有實力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也無濟於事。

項羽與劉邦二人對立,原先是項羽的軍隊實力遠大於劉邦,但在彭城之戰後卻有所轉變。轉變的根本原因是項羽的心態。

項羽兵力按理說遠大於劉邦,但卻在成皋一帶始終攻不下劉邦,雙方僵持,而項羽越心急卻越攻不下,

如此長期以來,雙方力量開始發生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弱。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公元前202年,劉邦積攢夠足夠兵力,而此時項羽兵力已不如劉邦,劉邦向項羽發動總攻。

項羽節節敗退,當逃到垓下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所剩無幾。而當項羽逃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時,只剩28人。當項羽最後逃離烏江時竟孤身一人,實力如此懸殊,最後只能自刎。

3。愛妻虞姬的死亡

提到項羽的愛妻眾所周知是虞美人,虞美人原名虞姬,虞姬和項羽的愛情故事也成為了當代愛情故事的範本,在當時那個三妻四妾的時代,項羽擁有權力和權勢,卻沒有擁有很多女人,只有虞姬一人。

項羽一生摯愛虞姬,而虞姬也不像普通女子那樣在家做些針織手繡,而是隨著項羽在戰場上殺敵,也算女中豪傑。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當項羽被劉邦逼至垓下,已然知曉自己沒了活路,

不願虞姬在自己死活被人蹂躪,便想殺了虞姬,但卻不忍動手,

此時又看到自己的寶馬在身旁,相必在自己死後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悲從心來,唱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後人將這四句話編為《垓下歌》,《垓下歌》是一首非常悽美的歌,至今仍有很多人傳唱。

說回虞姬,虞姬身為項羽最愛的人,也是最瞭解項羽的人,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自己拿起項羽的佩劍自殺了。

虞姬一死,項羽便也隨著去了大半,儘管最後有逃出生天的辦法,項羽也不願意。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4。無顏面對父老鄉親的羞恥之心

項羽的一生從八千江東子弟開始講起最後卻也因為江東子弟而死。

項羽最後來到了烏江邊上,烏江邊的船伕欲送項羽過江,對項羽說道:

“現在只有我有船,您現在馬上乘我的船渡河吧,回到江東之地怎麼說也有數十萬人,足夠您稱王了。”

但就是這句話讓項羽下定決心自刎。

船伕的一句話讓項羽的羞恥心到達了頂峰,

想當初率領八千子弟滅了大秦,而如今只剩自己孤身一人過江,實在無顏面對江東的父老兄弟。

最後,在烏江邊上,項羽面對圍攻他的漢軍,指著呂馬童說到:“漢王劉邦用黃金千斤買我的項上人頭,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那就把它送你吧!”

說完,自刎而死。

船伕的一席話,讓項羽放棄了求生的念頭,最終拔劍自刎了

項羽就這樣以悽美、壯觀、悲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31年轟轟烈烈的人生,也結束了長達4年的楚漢之爭。

僅僅從結果上說,項羽是個失敗者,但項羽的魄力與魅力卻吸引了從古至今很多人的追捧,其中就包括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表達了李清照對項羽的讚賞。

其中最值得細品的兩個字是

“不肯”

,“不肯”寫出了項羽對於這場戰爭的不甘心,不甘心自己落得如此下場,也不甘心自己做過的錯誤決定。

“不肯”也寫出了項羽對於百姓的仁慈,不願百姓再承受戰爭之苦,“不肯”更是表達了項羽對於虞姬的摯愛,和項羽對於江東父老的廉恥之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