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新發現:三戶垛,少為人知的明代徵兵制度,出現在山東一族譜中

  • 由 悅華海音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25
簡介族譜(圖文無關)二、郭添孫是如何加入軍籍的在族譜的《修譜舊例》中附有一段記載:三戶垛充南京龍武衛軍籍洪武四年事也

族譜上寫嗣子什麼意思

新發現:三戶垛,少為人知的明代徵兵制度,出現在山東一族譜中

明朝軍服

明初,為解決兵源問題,曾實行過一段時間的“垛集”制度。這個“垛集”制形式有幾種,在山東地區實行的是“三戶垛”。

三戶垛即把三個民戶“捆綁”在一起,由一戶(稱正戶)出男丁服兵役,另兩戶(稱貼戶)出資財貼補、供養正戶的兵丁。

關於“三戶垛”的論述不少,但例項不多。

近來悅華在山東一郭姓家族的族譜中,發現了有關“三戶垛”的一些具體描述,簡單介紹一下。

一、當事者

在該族譜中記載的“充三戶垛”軍籍的當事人名叫

郭添孫

,居濟寧府鉅野縣,原屬在城保(今在鉅野縣鉅野鎮)二甲民戶。

族譜中記載,他的祖輩在元朝時比較顯赫,曾祖曾任萬戶(軍職名),祖父與父親承襲萬戶。

大概到徐達、常遇春北征山東時,“貴顯者散之四方”,他們家族的大多數人都逃離了,而只有他因為“祖墓在而不敢遠棄”,所以留了下來,成為明的百姓。

據推測,郭添孫此時已是壯年,且已養育數名子女。

新發現:三戶垛,少為人知的明代徵兵制度,出現在山東一族譜中

族譜(圖文無關)

二、郭添孫是如何加入軍籍的

在族譜的《修譜舊例》中附有一段記載:

三戶垛充南京龍武衛軍籍洪武四年事也。

一戶安生保劉忠絕;

一戶新興保邵德絕,遺地八十畝,作隨軍安家地,在龍虎店北;

一戶在城保郭添孫,即予任軍祖也,而輪流增補於後之子子孫孫。

這段明萬曆十一年的記載非常重要,它透露出起碼3條很重要的資訊:

第一,郭添孫是洪武四年正式入伍的,原來他還是民兵性質。

在另一則材料中,編者又說:“聖祖寓兵於農,籍垛南京龍虎衛健軍”,“應伍於南京龍虎衛浦子口”。

查南京浦口城歷史,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開始修建浦子口城,作為龍虎衛等近十個衛所的駐地。郭添孫在洪武四年被徵發,應該是作為士兵去修築、駐守浦子口的。

新發現:三戶垛,少為人知的明代徵兵制度,出現在山東一族譜中

平原田地

第二,確實存在正戶、貼戶之說。

這三戶,雖然誰是正戶誰是貼戶分辨不清,但劉、邵兩姓“絕後”了,沒了男丁,是郭添孫成為正戶的原因。

而且透過邵家那八十畝隨軍安家地,說明明代當兵國家是不出軍餉的,靠的是自己家和兩個貼戶的供養。

那八十畝地是存在的。“趙龍店”在今菏澤市沙土集鎮新興集附近,今名“大路店”,它附近的郭李樓村村民絕大多數姓郭,都是郭添孫的後裔。

這表明,邵德家的地最終應該是由政府交給了郭家。

第三,“輪流增補於後之子子孫孫”,

表明“三戶垛”徵集而來計程車兵,不再是民戶,而變成了“世兵制”下的軍戶。

明初的軍戶不能改民籍,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也不能經商,只能祖祖輩輩服兵伇,這很限制一個家庭的發展。

可是,這個家族在明代很多人都參加了科舉考試,包括郭添孫的第三個兒子,做了潮州推官。這又是為什麼呢?

新發現:三戶垛,少為人知的明代徵兵制度,出現在山東一族譜中

穿古裝的人(圖文無關)

在《郭氏族譜》的《修譜舊例》中還有一段不顯眼的文字:

一書從養子不書為嗣,為不能亂宗也。……嗣鉞者,為軍計耳。

這段話意思是:還一條,收養的(異姓)人家的孩子,在家譜中不能記錄為嗣子,怕他們亂了血統。但以鉞為嗣子,是為了“軍計”。

這裡說得很明白了,鉞是養子(原不是郭姓人),之所以破例寫成嗣子,就是為了那軍籍做打算。

鉞和郭添孫什麼輩分關係?郭添孫的長子為郭謙,郭鉞是郭謙名下第四子。

這下明白了吧?添孫老了要退伍,軍籍留給了長子郭謙,而郭謙為了三個孩子能自由生活,就收養了鉞,以他來應補自己的軍籍。

這也印證了史書上關於世兵制的一些論斷。

民間資料上往往存在著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這就像考古學上的寶藏,等待著我們挖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