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守拙是一種美德

  • 由 趣觀天下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20
簡介提倡守拙,就是要培養踏實做事的精神,不耍花架子,不做虛浮事,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幹好每一件事,“守拙”於自身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必需條件,於社會則是推動整個集體不斷前進的一種動力,於國家則是一種不可捨棄的美德

什麼是一種美德

王利明

守拙是一種美德

《守拙集》,王利明著,商務印書館出版

“守拙”是我們祖先所崇尚的一種美德。老子主張:“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古人認為,“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外智者,工於心計,慣於矯飾,常好張揚,事事計較,精明幹練,吃不得半點虧。內智者,外為糊塗”。善於守拙者,“故能成器長”,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

但在漢語中,“拙”具有貶義,古時,一些失意的文人常自嘲為“拙者”,以示看淡功名利祿。現代社會里,人們普遍忌諱這個“拙”字,總是把“拙”跟“笨拙”“不靈光”“笨頭笨腦”等聯絡在一起。“拙”字成了聰慧的反義詞,甚至成了貶義詞。以至於現實中總有一種思想作風,唯恐自身吃虧受損,處事往往取巧,愛耍些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守拙”在某種程度上被現代人遺忘了。

面對虛浮、取巧的社會風氣,我們恰恰需要重提這種在中國自古已有的美德——“守拙”。一個“拙”字蘊含了非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守拙是要守住自己的底色。守住一種質樸之心,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情懷,與中庸之道相比,守拙更強調恰如其分,注重的是一種自然本色,讓生命迴歸到最舒適的狀態,做好本分的事情。拙和樸是經常聯絡在一起的,“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譚》。“抱朴”一詞,源出《老子》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意思是“外表單純、內心樸素,減少私心、降低慾望”。對於一個涉世尚淺的人來講,他沾染的不良習慣也較少;一個人對世事的閱歷一旦加深,城府也隨著加深,難免會受不良習氣的影響。然君子處事守拙不取巧,在濁世中依舊保持著純真樸實的本性,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出淤泥而不染”。

守拙意味著為人、做事要忠誠、踏實。所謂“天道忌貳”正是此意。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歷來提倡誠,做事要誠,為人要忠,這是我們優良的傳統品德。提倡守拙,就是要提倡忠誠、本分、踏實的品德。

守拙是一種低調行事的處世方式。“守拙”反對一味高調、譁眾取寵或者為滿足個人慾望而恣意妄為,尤其是在實力不濟時,更應養精蓄銳,待厚積而薄發,絕不可高調示人。當然高調不等於不進取,守拙並非過分謙虛,其主張也是一種進取之道,只是不張揚、不浮誇、不冒進,腳踏實地,臻至成功。守拙之人看起來可能言語木訥,但“訥於言,敏於行”,正是做人之道,成事之本。守拙是一種藏而不露的智慧。寶玉在璞不掩其光,寶劍入鞘不減其鋒。守拙就是一種不高調張揚、不劍拔弩張、不咄咄逼人的品行,這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守拙就是要提倡惟精惟一的紮實的工作態度。諸葛亮說,“學貴精誠專一,則萬事可成”。做人做事都要做到精誠專一,“寧可拙樸,不玩機巧”,不應當把自己的聰明用在取巧、算計上,如果總想走捷徑,彎道超車,而不腳踏實地,很難取得成功。今天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其實也在體現這種紮實守拙的精神。“唯大拙能破大巧”,它其實就是主張精誠踏實,不求一夜成名,不追求捷徑,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跋涉,邁向目標。有人善於仰望天空,卻不願腳踏實地,最後也難成大事。

“守拙”二字對於當下社會喧譁浮躁的風氣來說無異於一劑良藥。守拙意味著要保持質樸之心、謙卑之心。守拙也不意味著凡事不爭,隨波逐流,無所作為,而是強調不忘初心,用心專一、腳踏實地、埋頭做事、精益求精、奮發有為。提倡守拙,就是要培養踏實做事的精神,不耍花架子,不做虛浮事,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幹好每一件事,“守拙”於自身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必需條件,於社會則是推動整個集體不斷前進的一種動力,於國家則是一種不可捨棄的美德。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導)

【來源:北京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