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論語》子罕篇(二十八)

  • 由 數易文化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19
簡介蘇武不僅沒接受匈奴王的好意,反而解釋說:“我自己雖然沒有牽涉到劫持陰謀,可是,我應該對副使的行為負責,因為我的原因使漢朝皇帝丟了臉,我也無臉回國了

論語子罕怎麼讀

《論語》子罕篇(二十八)

原文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篇(二十八)

圖片摘自pexels。com

譯文

孔子說:“寒冷的季節到了,才知道松柏的葉子是最後凋零的。”

《論語》子罕篇(二十八)

圖片摘自pexels。com

評析摘錄

堅定志向,要經得起考驗

彫,即“凋”。後凋,即“不凋”。古人用“後”代指“不”。孔子以松柏不凋來比喻一個人品格志向堅定不移,經得住考驗。後人遂以“松柏之志”代指堅貞不移的志節。

在中國歷史上,漢代的蘇武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松柏之志的人。公元前101年,匈奴的新任首領決定與漢朝求和,把被扣留的漢人送回國。漢武帝為了報答他的好意,特派41歲的蘇武護送被扣留的匈奴人回國,並且帶了豐厚的禮物送給匈奴的新王。蘇武和他的百人代表團完成了使命。然而在歸途中,他的副使張勝因為共謀劫持匈奴太后,東窗事發,結果連累蘇武被抓,被帶到匈奴王面前問罪。

由於匈奴王對蘇武有著深刻的印象,許諾如果蘇武肯投降,他願意原諒蘇武。蘇武不僅沒接受匈奴王的好意,反而解釋說:“我自己雖然沒有牽涉到劫持陰謀,可是,我應該對副使的行為負責,因為我的原因使漢朝皇帝丟了臉,我也無臉回國了。”蘇武一面說,一面就拔劍自殺。

但蘇武自殺未遂,只是把自己弄傷了,經過匈奴醫生的醫治,終於痊癒。不過匈奴王對蘇武的印象更好了,就叫他的親近大臣衛律再去勸蘇武投降。

衛律先以死作威脅,迫使張勝投降,但此法對蘇武卻無可奈何。衛律接著又以榮華富貴作利誘,也被蘇武拒絕了。

匈奴王以為讓蘇武吃盡苦頭,會改變他的主意,就把他關進地牢,斷食斷水。蘇武又飢又渴,只好以冰雪充飢解渴,但仍不改變自己的志向。匈奴王大怒,命令把蘇武放逐到冰天雪地的貝加爾湖畔牧羊,並宣佈除非公羊生小羊,否則蘇武一生不能離開貝加爾湖。

面對冰天雪地的荒野,蘇武還是沒有絲毫改變。

後來,匈奴王派遣早先投降的漢朝官員李陵去勸蘇武投降。李陵告訴蘇武,他的兩個兄弟在執行公務時自殺,他的母親年老也死了,他的妻子顯然已經改嫁,兒子好像也失蹤了,回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但蘇武告訴李陵的卻是,如果一定要他投降,他將立刻自殺。李陵勸降不成,只好離去,但是,他卻對蘇武的正義行為,更為欽佩。

19年以後,當初下命令囚禁蘇武的匈奴單于已去世,漢朝這邊,漢武帝也已去世,新單于與漢朝實行新的友好政策。蘇武終於得到匈奴新王的允許,准許回國。此時的蘇武,頭髮已經全白,而他的代表團團員,死的死,降的降,陪他歸鄉僅9人而已。

在匈奴期間,蘇武大可以選擇榮華富貴,投靠敵國,但是他卻寧可死,寧可吃盡千辛萬苦也不改變自己的氣節志向。不惜以大好壯年時光,牧羊荒野。但也正因為如此,在朋友同僚紛紛易節之後,才更顯出蘇武的松柏之姿,成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佳話。

要想看日出的人,必須守到拂曉,蘇武就是一個能夠堅守到拂曉的人,所以他取得了人生的完勝。真正的成功是需要時間的,而恆心和堅貞就是能幫助人們取得最終成功的一種偉大的優點。這個道理不但對我們個人適用,對一項偉大的事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同樣適用。我們看中國歷史,有一個規律——每一個朝代真正的安定,都要開國以來百年的根基才行。從近代史來說,就看清朝,從清軍入關,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來的努力,才開始有真正的安定。像“春滿乾坤福滿門”描寫當時國家、社會的安定現象,實在也是得來不易。再回溯上去看明、宋、唐,甚至漢,都是如此。每個朝代開始,社會在大變亂之後,真正過安定生活走上軌道,大體上都要百年的時間。當然恢復很容易,長治久安比較難。

在對待自我成功這個問題上也是同理,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給自己成功的時間,要一步一步來,不要著急。只有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寂寞,方有轉機之日。

《論語》子罕篇(二十八)

圖片摘自pexels。com

官方微信:SHUYIWENHUA141913

本文摘自網路,以及圖書、刊物等資料,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論語》子罕篇(二十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