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 由 尚思修善 發表于 武術
  • 2022-01-06
簡介”武帝說:“怎樣才是真功德呢

何為功德 達摩

佛教,自從東漢的漢明帝劉莊以“官方”名義正式引進中國,得到了中國文化的認可,被中國傳統文化吸收、發展、傳承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結果,並且不斷賦予新的內容和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

在佛教的發展中,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功不可沒,他給佛教制定了

“吃素”

的標準,並且修建了大量的寺院,賦予了僧人更多的利益,他先後四次“捨身”佛家,又被大臣“重金”贖回。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到最後竟然被囚禁,以至於活活餓死,按說不應該啊!一個為佛教做出這麼多貢獻,按照因果法則,最起碼有善終才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呢?我們從以下這些事中尋找一些答案吧!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梁武帝

梁武帝與達摩

達摩,作為佛教禪宗第二十八代傳人,秉承師父的囑託:“能夠擔當佛家重任,承載佛之法器,只有中國。”(這都是在佛教《寶林傳》和《聖胄集》中有詳細記載的)

於是,達摩一行遠涉重洋,歷經三年來到了中國南海。這時是梁武帝七年(526年)。廣州刺史蕭昂備設東道主的禮儀,歡迎他們,並且上表梁武帝。

梁武帝派遣使臣到廣州迎接,於第二年到達金陵(南京)。武帝接見了達摩,問道:“朕繼位以來,營造佛寺,譯寫經書,度出家人不知有多少,有什麼功德?”達摩說:“實無功德”。

武帝問:“為什麼沒有功德?”達摩說:“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然有,卻不是實有。”武帝說:“怎樣才是真功德呢?”達摩說:“清淨、睿智、圓妙,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是在塵世上追求的。”

武帝又問:“什麼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空寂無聖”。武帝又問:“回答朕問話的是誰?”達摩說:“不知道”。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梁武帝和達摩

兩個人之間的見面就如此結束了。達摩知道武帝沒有領悟佛的真理,只是做表面文章,建寺度僧只求人間福報,把心思落在了事物的相上,不是真的修行,只是想從佛身上獲取一些“假象”的東西。

達摩知道兩人的心境沒有契合,於是幾天後悄然離開,往北而行。

在達摩看來,梁武帝只不過是借用“佛”的名義,沽名釣譽罷了,一個信佛的人不會追求“相”上的東西。

學佛是為了開悟,得到佛的智慧,佛是不會保佑任何一個人的,因為因果法則在那裡,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給你種下一個“因”,像是梁武帝這樣利用手中的皇權,建寺供僧,目的是為了求自己的福報,這也就違背了佛的精神。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梁武帝與佛教

武帝與志公禪師

志公禪師是一位得到高僧,也是梁武帝的“國師”,武帝對其深信佩服,經常問法於他,志公禪師經常點化於武帝,無奈武帝雖然看似對佛法有研究,但是因為位置和發心的不同,總是難得要領。

志公禪師感覺自己的時日不多,將要辭世,到內殿告別武帝。武帝大驚,就問今後國運的長短。禪師不答,只是指著他的喉和頸暗示,實際上是告訴他要防侯景叛亂。

武帝不解其義,又問。禪師說:“老僧塔壞,則陛下天下也壞。”禪師圓寂,武帝在鐘山建塔。工程完畢,武帝忽然想到:“木塔怎麼會長久呢?”命令重建,改以石頭,希望長久不壞。結果拆塔未完,侯景的兵已經打進來了。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梁武帝是真的信佛嗎?

《護法論》上說:“命數所定,難以逃脫”。從這個事情上看出梁武帝信佛是假,想一牢永固的儲存自己的江山是真。志公禪師要圓寂,他不問自己的修行,不問佛法的真諦,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江山的情況。

還想把木塔換成石塔想讓自己的江山得到長久,沒想到志公禪師告訴他,自己的塔壞,江山也壞,結果木塔毀於自己之手,這個侯景也是他自己養虎為患的結果。天理昭昭,其心可誅。不想從因上改變自己,只想透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保住江山,怎麼能夠行呢!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武帝與侯景

侯景原是東魏丞相高歡手下的大將,鎮守黃河以南。高歡臨命終時,怕侯景叛亂,派人召侯景回洛陽,侯景怕被害死,帶領人馬投降了西魏。

西魏丞相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打算解除他的兵權,侯景又投降了南梁。武帝接受了他,封其為大將軍、河南王。此時的武帝有借侯景之力統一中原的野心。

武帝派侄子蕭淵明領兵五萬前去接應侯景,結果被被東魏打敗被俘。侯景也被打敗,只帶著800人逃到了南梁境內的壽陽。

梁武帝引狼入室,重用侯景,結果後來侯景反叛,用計把梁武帝軟禁起來,後來連飯菜也不管他吃,最後被活活餓死於皇宮之內。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侯景之亂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按說不應該這樣啊!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不應該有這樣的結果,但是細細品來,也無不道理。

武帝雖然四次“捨身”於佛,但是舍在心,不在身。武帝身雖舍,但心未舍。若一心出世,則棄天下如敝屐。為什麼還在垂暮之年,招納侯景,企圖奪取中原,如此貪心不足,不像是求佛問道之人。

雖然如此,,他寫經造寺,種種福德,不可磨滅。雖遇叛逆,還能夠以高壽辭世,不能不說是福力所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雖然梁武帝建了那麼多的寺院,但是佛法的深妙不是小根器的人能夠理解的。

梁武帝一個對佛教做出貢獻的皇帝,為什麼反而遭到了餓死的報應?

武帝的事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武帝的結局不得善終,肯定有他的原因在裡面,我們不能透過表面究竟原因,不能瞭解那個時代背景下武帝的真實想法,不過從達摩離他而去,從他修造佛塔以保江山永固來看,他還是痴迷於世間法的福報享受,只不過是想借助於佛的護佑來維護他的私心罷了。

這樣理解也就明白他為什麼不能究竟解脫,不能獲取出世之樂的原因了,畢竟人有千算莫若老天一算。還是踏踏實實的做事,不要心懷僥倖,畢竟我們都是凡夫俗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