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 由 醉美唐詩 發表于 武術
  • 2022-01-03
簡介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唐詩中的句法,剛剛我們看了詩中的用字,實際上字詩句的基礎,有了好的字就可以產生比較妙的劇,就像譚元春講道的必移去之靈能回一篇之韻,一篇之樸能養一句之神乃為善作一句的妙處,能使一篇文章增添姿色,而一篇都很樸素卻能夠養一隻神,

什麼是列錦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李白曾經在詩中寫過遲將疾病是常與鳳相離,他說我本不棄,是世人自棄我,李白在離開長安之後,已經對紛濁的人是不抱有什麼積極的嚮往了,所以只好投身到自然終與山為伴,在這裡表現了李白這樣的一種心性,古人是怎麼來理解這首詩的呢?大家看一下這樣的一些評語,他說孤行千古說他獨坐之神,還說他閒著自表氣節,不肯為世推移,都表現了李白這樣一種孤行千古的心態,還有人評價到第二句,已經描繪出獨坐審理三四句偏不從“獨”處寫,偏偏要說相看兩不厭,不從“獨”處寫,這樣倍增精妙異常,既然是相看兩不厭了就不孤獨了,所以從不孤獨寫出孤獨是異常的精妙。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第三個語言方面的特色就是唐代的字法,所謂的執法就是用字,煉字,怎麼樣來選擇合適的字詞,更重要的是唐人對字的推敲和選擇。哪個字表達的意義更為準確更為貼切,更能傳達我們對這個字進行不斷的篩選。詩有不用淺深,不用變換,略易一二字,而其味油然自出者,妙於反覆詠歎也,沈德潛在《說詩啐語》中講到。李嘉祐詩: “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王摩詰但加“漠漠”、“陰陰”四字,而氣象鬥生:江為詩: “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林君復改二字為“疏影”、“暗香” 以詠梅,遂成千古絕調。再比如唐代太學裡有一個國監生叫辛宏志。國子監生辛弘智: “君為河邊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堂上鏡,得照始分明。”常定宗改“始”為轉”。國子博士羅為宗判: “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稱奇;今一言競詩,取詞多為主。詩歸”弘智,“轉’ 還定宗。以狀牒知,任為公驗。由此可見,唐人對著作版權的爭論還是蠻激烈的,有相當的一批是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透過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在用紫鏈子上非常的下功夫。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唐詩中的句法,剛剛我們看了詩中的用字,實際上字詩句的基礎,有了好的字就可以產生比較妙的劇,就像譚元春講道的必移去之靈能回一篇之韻,一篇之樸能養一句之神乃為善作一句的妙處,能使一篇文章增添姿色,而一篇都很樸素卻能夠養一隻神,這就是非常好的作品。唐人在造句的時候,就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打破規則,超蘭虛脫他媽那些鬚子都給剔除了,然後就是用那些景物相互排列,畫面重疊,然後盡情的展示原生態,從而擴大異域空間,去上幾個例子。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王維的《送方城韋明府》高鳥長淮水,水蕪故郢城。這幾個始終都沒有動詞,沒有去描繪整個行為,只是把景物相互並列著,然後就把畫面疊加了起來,從而給人造成了一種沒有經過主體人為摻入的原始狀態。這樣就能使讀者的想象可以自由馳騁了,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是李白的詩了,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這是李白送友人中的一首名句,表面上是看浮雲就像遊子意,落日就像故人情,可是他把那個箱子給去掉了,這樣就加大了一一的空間,如果他用了像這樣的詞語,就是整個句子沒有那種獨立性的感覺了,那樣一種原始狀態的展現就會遭到破壞。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這樣的一種手法,在古人口中叫做“列錦”,把錦繡美好的東西排列在那裡,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晚唐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都是原始事物,它把原封不動的六種景物並列排在一起,從而達到了一種非常生新的效果。所以歐陽修評論,道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使詩句具有了伸縮性,靈活性,超分析性和抗議性的特點,這樣的設計雖然不好翻譯,也沒有什麼邏輯關係,但因為這些特點,所以它的意義空間就可以達到大大的延伸和拓展,我們在讀唐詩的時候,對待這樣一類事要格外的注意,同時在對詩句分析的時候,我們就能深入的體會到唐詩語言的獨特之處了。

唐詩的語言藝術,第三講,感受古人的咬文嚼字

關於唐詩的語言藝術,就講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