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走進瀏陽永安蘆塘村 田園美景令人嚮往

  •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武術
  • 2022-01-01
簡介為此,蘆塘村透過村級土地合作社與灣塘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組建灣裡旅遊開發公司,流轉土地2200畝,建成了中華老種子博覽園、老種子加工廠、老種子主題民宿

瀏陽永安美慄谷好玩嗎

走進瀏陽永安蘆塘村 田園美景令人嚮往

走進瀏陽永安蘆塘村 田園美景令人嚮往

人民網長沙12月7日電 在長沙市博物館,有三塊看似稀鬆平常的石頭,卻是館內最古老的藏品——它們是舊石器時代的砍砸器,大約製造於15萬年至20萬年前。

這些打製石器是1991年8月在瀏陽市永安鎮蘆塘村出土的,也是人類在此繁衍定居、刀耕火種的證明。

滄海桑田,世易時移。如今的蘆塘村,已成為湖南省和長沙市的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鄉村振興示範村,還是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專案“童話灣裡”功能區所在地。

一個“幸福屋場”改出的田園風光

蘆塘村的名字跟村裡的灣裡屋場有關。這個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屋場,有8個村民小組共130戶家庭,約500人,90%以上的戶主姓於。

當地村民提供的於氏族譜上有一篇《蘆塘原記》,稱於家先人於元成唐同光二年(924年)落戶潦滸(後改為永安)時,即發現此處有蘆塘一口,“約數十畝,其源發於梨山,來路甚長,故水易滿”。

歷經千年變遷,“池塘翠發蘆花淺”的場景雖已無跡可尋,但蘆塘的名字就這麼留傳了下來。

蘆塘村黨總支書記於芝林說,村裡不少村民從事建築相關行業,或在附近的園區企業上班。

“以灣裡屋場為例,有10多個老闆,有的做建築,有的做物流……”於芝林4年前到村裡任職前,也是從油漆工做到了建築公司的專案經理。

不過,儘管有部分人家庭富裕,建起了小洋樓,但較長一段時間裡,村莊環境卻有些髒亂差:道路坑坑窪窪,公共區域雜草叢生,天一黑不打手電不敢出門……

變化始於2013年10月。當時,建築老闆鍾統明、於春林、於擁軍自發籌資60餘萬元,帶動村民、企業捐資300多萬元,同時爭取政府獎補資金,開始“重塑”灣裡屋場。

村民自己動手對房前屋後進行改建、美化,不強求“統一”,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樹,儘量保持屋場的“原汁原味”。菜園、池塘、稻田等依然是美麗鄉村的標配。

帶頭人鍾統明放棄生意,連續7個月奮戰在改造現場。村民自發投工投勞,還紛紛從自家搬來紅葉石楠、桂花樹、茶梅等花木對公共區域進行綠化。

住在舒適整潔的農家別墅,出了自家小庭院就是屋場的大花園——改造後的灣裡屋場煥然一新,成為瀏陽最早一批“幸福屋場”,並帶動周邊屋場品質同步提升。

如今,蘆塘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美,一批又一批觀摩者和遊客,慕名前來感受新時代的田園風光。

一粒“老種子”留住的田園味道

初冬時節,寒意襲來,灣裡屋場200多畝連成片的蔬菜基地卻生機勃勃,紅菜薹、油麥菜、白蘿蔔、胡蘿蔔、大蒜、香菜等數十種當季蔬菜長勢正旺。這裡種植的全是可以留種的“老種子”蔬菜。

“我們不搭大棚,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新型職業農民於建起說,為此灣裡屋場配套建設了新型生活汙水處理系統,將糞便、有機質垃圾進行生物發酵後轉化成有機液態肥,然後澆灌到地裡。

“70後”於建起原本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因為對“老種子”的執念,5年前從長沙市區回到蘆塘村老家當起了農民。“我忘不了小時候媽媽炒的絲瓜味道,一碗絲瓜能吃三碗飯。”他說。

於建起做過調查,發現在田多地廣的瀏陽,農民種植的老種子佔比不到5%。即便在邊遠山區,“自留種”也大都被雜交品種取代了。

從2015年8月開始,於建起幾乎去過省內每一個縣市,還到湖北、貴州和雲南等地,共收集了800多個品類的老種子。

“老種子要推廣給農民種植,才能真正保護和恢復。”於建起拿出所有積蓄,發起成立了灣塘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近千畝。

但是,不少村民有疑慮,覺得老種子不如雜交品種產量高,而且自己留種麻煩。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種給農民看。”於建起帶動社員進行試種示範,結果發現只要種植得法,產量並不會低。以黃瓜為例,老種子黃瓜雖然比雜交黃瓜要短一些,但個頭更粗壯,特別是味道好,咬一口脆爽多汁。今年兩季黃瓜摘下來,畝產有1萬斤,最高賣到8元每斤。

除了老種子蔬菜,合作社裡還種了老種子稻穀、玉米、高粱、紅薯等作物。於建起說,現在僅老種子蔬菜一年銷售收入就有500多萬元,有配送到長沙城區各大餐飲企業的,也有來屋場現場採摘的。

“現在周邊農戶都來找我們要老種子。”於建起說,遊客喜歡吃,農民願意種,老種子在當地又逐漸流行起來。有時,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同道中人輾轉向他求購老種子。

一個“綜合體”融合的田園產業

“老種子”給灣裡屋場乃至蘆塘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活力。

2017年7月,財政部確定在瀏陽市啟動田園綜合體建設國家級試點,透過爭取,童話灣裡功能區落戶蘆塘村。

田園綜合體的試點主要是透過加強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環境風貌建設,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為此,蘆塘村透過村級土地合作社與灣塘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組建灣裡旅遊開發公司,流轉土地2200畝,建成了中華老種子博覽園、老種子加工廠、老種子主題民宿。

今年5月,國內唯一一座專門收集展示老種子作物、用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的老種子博物館開館。蘆塘村正在與相關部門對接,爭取將其納入長沙市中小學研學基地。

老種子主題民宿由村集體、旅遊開發公司和村民合作,村級負責完善周邊基礎設施,旅遊公司負責房間統一設計、軟裝以及客源,最後經營收入所得按照1︰3︰6的比例進行分成,“農戶得60%,村集體也有了收入”。

村民宋舒去年把自家新建的三層樓房和庭院精心裝修一番,改造成了漂亮的民宿,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就能賺1000多元。像這樣的民宿,在小小的灣裡屋場,如今已有13家。

離灣裡屋場不遠的“美慄谷”,也是“童話灣裡”功能區板塊之一。這是一座以2000畝板栗林為主題的體驗式鄉村公園。蘆塘村以車田土地專業合作社為依託,成立了湖南共享田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引入社會資本進行配套建設、負責運營。

“十一期間,儘管天氣不太好,但前來打板慄、遊玩的遊客每天有七八千人。”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板栗林外,“美慄谷”內還有網紅橋、彩虹滑道、懸崖鞦韆、真人CS等遊樂專案。11月底,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大型玻璃水滑道正在建設,預計明年5月可啟用。同時,60畝的四季花海也在翻耕中。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沒有產業就沒有支撐、沒有後勁,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永安鎮黨委書記陳訓武說,田園綜合體的落戶讓蘆塘村有了更大的潛力發展現代農業,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真正實現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鄉村旅遊“三產融合”。

一幅“和諧圖”繪出的田園夢想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回味唐詩宋詞裡那些關於鄉村的圖景,很多人可能會油然而生一個田園夢想。

周向華就很享受這樣的生活。庭院裡種滿了以多肉、蘭花為主的花木,她在院子裡清洗剛摘下來的柚子,準備做蜂蜜柚子茶。屋裡的貨架上,滿滿當當地擺放著香辣刀豆、酸辣蘿蔔條、洋薑片、幹豆角等小吃,食材多取自中華老種子博覽園。

19年前,她從寧鄉嫁到蘆塘村,在超市上過班,開過服裝店。後來見美麗鄉村建設日益紅火,來灣裡屋場的遊客一天比一天多,就專門在家做瀏陽和寧鄉特色小吃,因為味道好,很受遊客歡迎。

“在家做這些東西賣,可以照顧家庭,一年收入應該有8萬元以上。”周向華說,丈夫開挖機每年能掙10多萬元,她還在樓上騰出一個大房間,加入了老種子主題民宿。如今,大兒子剛考上大學,小兒子正上初一,一家和和美美,感覺生活越來越幸福。

據瞭解,“老種子”給當地農民在農業生產、產品加工、鄉村旅遊開發、專案建設等方面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光合作社和旅遊公司長期用工就有近百人,每年發放工資200多萬元。

而在“美慄谷”,車田片378戶村民全部是合作社和公司的股東。村民除了可以在公司上班,年底還能拿到分紅,透過構建股份合作模式,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像我這樣的年紀,外出打工也沒人要,但在這裡每月收入有3000元。”65歲的徐正陽自2017年起就在“美慄谷”做保管,家裡6口人,全家每年還能分紅3000多元。

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集體的腰桿也挺起來了。村級充分利用田園綜合體專案優勢,以專案資金、基礎設施入股,享受分紅,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60萬元。

與此同時,蘆塘村創新村級治理,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先後獲評“長沙市文明村”“長沙市同心村”稱號。在灣裡屋場,村民就自建農耕博物館、農家書屋,開設道德講堂、組建舞蹈隊、軍鼓隊和文藝團,邀請老師授課。每到晚上,戲劇歌舞輪番上場,打牌賭博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

蘆塘村透過美麗鄉村建設,美化了環境,發展了產業,凝聚了人心,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了幸福升級。(顏開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