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太極拳練功札記(77)

  • 由 一江水白 發表于 武術
  • 2021-05-02
簡介凡手臂做收肘摺疊形態時,心意要分兩步走:尺骨鷹嘴處沿肱骨前段中間空隙向肱骨後面滑動,而肱骨頭前段內側小圓骨頭(內上髁)則沿著尺骨內側壁向前滑動,直至小手指節

進步指襠捶和進步栽捶有什麼區別

偶爾看到這麼一句話,覺著蠻好:“從現在看過去,會看到無知。”誰說不是呢?所以才會有另外一句話的出現——無知者無畏。站在某種角度來說,無知的本身其實是一個好事兒,可以給人帶來勇氣和信心,只是要能懂得回頭看,看到自己曾經的無知。

太極拳練功札記(77)

1、有兩塊小肌肉,對練功有幫助。

錐狀肌對小腹下丹田運轉,還有兩腿的靈活運轉都有幫助。

鎖骨下肌對開肩開胸有幫助。

這兩塊小肌肉雖然是一上一下相距比較遠,但可同時並運。多練習多琢磨。

太極拳練功札記(77)

太極拳練功札記(77)

2、肘節運功竅要———

行功時,外形似“曲肘”的動作其實意非曲也,此意非平常人想象,至關緊要。

凡手臂做收肘摺疊形態時,心意要分兩步走:尺骨鷹嘴處沿肱骨前段中間空隙向肱骨後面滑動,而肱骨頭前段內側小圓骨頭(內上髁)則沿著尺骨內側壁向前滑動,直至小手指節;

與此同時,肱骨頭前段外側小骨頭(外上髁)則沿著橈骨頭外側壁向前滑動,意勁一直滑動到大拇指指節。

太極拳練功札記(77)

太極拳練功札記(77)

(小指與尺骨一側是為手少陰心經和手少太陽小腸經,大拇指包括食指與橈骨一側則為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如此練習,亦可有助於打通兩側經絡。若再加上無名指、中指意勁習練,則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亦伴隨著打通了。)

想起來一句話,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誠然。

繼續用功,當肱骨頭上的意勁沿著尺橈骨、腕骨、掌骨及指節全部到手指尖時,肱骨肘節與手指就合而為一了,即手就是肘,肘就是手。

功到此時,又是一個境界了。這或許就是前人說的“太極無手”的真實含義吧。

3、思考:

飯得一口一口的吃,吃到嘴裡還得細嚼慢嚥,練功亦如是。

手肘合一練出來了,下一步是否該琢磨琢磨肱骨與肩胛骨的關係?再進一步則是肩胛骨與軀幹(肋骨、胸、腰、腹、胯及脊椎骨節)的關係?繼續用功。

再然後可能就是手與身的關係?

再把心意放到腿上去:足與小腿與膝關節與股骨頭的關係?股骨頭與骨盆及與尾骨脊與小腹與腰的關係?最後又歸結到足與腰身的關係?

由博返約,化繁為簡,最終歸至於“手與足”的關係?再加上整個身軀的最上端頭部,就是“頭、手、足”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了(手與身合、身與足合、足與手合、頭與手與足合,等等)。

這或許就是“外三合”最本質的含義?

外三合做到了,“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內三合其實就蘊含在外三合之中,而不是另外拿出來練的(此意識分辨非常重要)。這或許也是形意門人說的“六合”?

4、腿功細節———足如鐵鉤。心意一動,足鉤收到大腿根彎處;再一鬆肩抱肱(大臂肘節合於側肋),涵胸曲臀,周身團聚而又松活。此為身法。其竅要就在於把足鉤收入大腿根彎處,一動胯先動(胯即是足),周身隨之皆動,意象如虎如猿如猴。與人較技時,猶如形意拳裡的虎撲、猿攀、猴掛印。

(切記:蹲身不是有意曲蹲,而是足鉤收到大腿根彎處的意象。用功至此,方可再求千變萬化,即為技。)

5、胸腰摺疊(涵胸塌腰)————後腰兩側分別從兩胯骨上緣摺進去,肩胛骨兩側下緣後背肋分別向胸腔裡摺進去,再從胸窩處疊回來。稍一加速度,就是發勁了。發勁是在胸腰摺疊的基礎上進行的。不會胸腰摺疊,就只能發直勁,就不是真正的太極勁。

6、演拳意象——楊式太極拳裡有一個“進步指襠捶”,在右支撐腿下蹲的時候,右手落於膝下時,意象成形意拳裡的態勢,其中的奧妙就出來了——運勁如奔馬。右手(或半握拳)隨勢一落,左手左腿帶著左半身就出去了,跟著右半身就可以向前疾進,或用右肩撞,或用右拳打,皆可隨勢而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