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 由 小浩新話題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14
簡介這是首次在健康年輕人的樣本中調查睡眠質量、睡眠時間、認知能力和腦白質結構之間關係的研究

什麼叫腦白質疏鬆

最新研究表示,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最合適。

因為這個時候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

這裡的「聰明」指的是,你的認知能力最強,其他的就不能保證了。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206個健康年輕人結果發現:只要睡眠時間不足,哪怕睡眠質量再好,也會影響認知能力。

這可能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此次研究,涉及到了大腦中的一處微觀結構——腦白質。

這是首次在健康年輕人的樣本中調查睡眠質量、睡眠時間、認知能力和腦白質結構之間關係的研究。

簡單來說,腦白質,就是大腦內部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因為顏色較其他地方更淺,因此叫做腦白質。

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Human Brain Mapping》上。

文章題目十分簡潔明瞭:《睡眠時間與健康成人的白質微結構和認知能力有關》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論文主要作者之一Pascal Grumbach表示,

雖然我們無法評估一個人的最佳睡眠時間,但我們看到那些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的人表現出了最強的認知能力。

那麼,具體是如何研究驗證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實驗方法

本次實驗研究採取利用的是WU-Minn HCP 1200開放資料,裡面包括1206名健康成年人群體中的大腦連通性和功能的調查結果。

患有神經發育障礙(比如自閉症)、神經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神經系統疾病(比如帕金森病)、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個體被排除在外。

因為這些個體大腦結構本身就因為病症產生了影響。

1206個參與者,平均年齡在28。8歲,最年輕22歲,最老在37歲,其中54。4%的參與者為女性,他們主要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

為了確保個體廣泛符合美國人口的民族和種族構成,研究人員還進行了額外的招募工作。

首先進行的是睡眠檢測。

研究人員對1206個受試者進行了自我報告調查,評估了上個月的「睡眠質量」和「持續時間」。

比如,從睡眠質量上看,在過去一個月中,如何評價整體的睡眠質量?(從非常好到非常差)

每晚入睡需要多長時間?睡眠藥物使用的頻率是多少?

從睡眠時間上,在過去一個月中,晚上獲得了多少小時的實際睡眠?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然後是認知表現,共有1187名受試者的認知測量結果可用,採用的是NIHToolbox認知領域的測試。

比如「圖片序列記憶」。就是先按照順序向受試者展示圖片,然後隨機抽取圖片,讓他們來回憶順序。

再比如「口語識別測試」,受試者需要儘可能精準的表達字母和單詞,然後跟公認的發音標準進行對比測試。精準度越高,那麼你的得分越高。

嗯,就像普通話測試一樣唄~

還有包括聽單詞選圖片、兩張圖片找不同等,共十一道考驗認知能力的題目,其所有專案的綜合得分構成全域性的認知表現(實驗中為全域性認知得分)

按照所有子分數的平均值來計算,分數更高說明受試者的認知表現更好。

接著是DTI 資料採集分析。

先了解一下DTI這個概念。DTI,又稱彌散張量成像,用來描述大腦結構,可以說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

如果說,核磁共振成像是追蹤水分子中的氫原子,那麼彌散張量成像則是依據水分子移動方向來製圖。

「彌散」二字,就指的是分子隨機不規則的運動。

它一般應用於腦缺血、腦白質疏鬆、大腦發育成熟退化等臨床應用。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而這個DTI採集到的資料,則透過一個叫做各向異性分數(FA)的數值,來定量描述腦白質中的結構功能。

簡單來理解便是,FA數值越高,代表腦白質的功能更加完整、更加活躍。

我們知道,如果腦白質出現疏鬆會出現執行認知功能下降、情緒障礙、身體殘障、運動功能下降等症狀,嚴重者會導致腦梗、痴呆。

因此,腦白質的完整性又將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在正常成年人中,腦白質 FA 值隨年齡發生變化。

一般認為,腦白質中FA隨著年齡地增加而下降,是一個連續性的變化過程。

而本次受試者共有1065位,他們均使用的是標準32通道西門子接收頭線圈和一個 “身體 “傳輸線圈測量DTI。

就像這樣。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統計結果

這次研究者一共考察了四個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睡眠時間、睡眠質量、認知能力和腦白質微觀結構。

在認知能力方面,研究人員首先校正了年齡、性別、BMI(身體質量指數)等可能的干擾因素。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得到的結果如下:圖中的每一個點,代表一次統計的睡眠資料。

可以看出,多數人的睡眠集中於6-8小時,而這些之中的認知能力也是較高的。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分析得出的是:睡眠時間與認知得分之間,是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的(p

而在另外一個因素——腦白質微觀結構的考察中,也有近乎相同的發現。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類似的統計,也是集中於6-8小時睡眠規律的人,FA有著更高的水平。

分析顯示:睡眠時間與左側上縱束的FA呈正相關關係(p=0。006),而睡眠質量,卻是沒有這種關聯的(p=0。693)。

看來,你的認知能力下降不僅與睡眠規律緊密相關,也與你腦白質的功能受損緊密相關。

不過,研究者最後還補充道,雖然認知能力下降可能與你睡得少有關。但是這並不代表,睡得越多,你的認知能力越強。

進一步細化,研究人員按照實際睡眠時間將樣本分成三個子樣本(n=1044):

短睡眠時間,0-5小時,n=107;

中睡眠時間,5。5-8小時,n=882;

長睡眠時間,8。5-12小時,n=55。

將每個子樣本的睡眠時間與全域性認知得分(包括FA、認知能力)相關聯,可以看到整體上呈現出反U型關係。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而認知的最大水平是在睡眠時間為7小時44分鐘時達到,超過該睡眠時間,認知水平會下降。

也就是說,一般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左右,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

具體來說,短睡眠時間與全域性認知能力呈現正相關的意義,p值為0。097;中度睡眠時間也與全域性認知正相關,p=0。028;而延長睡眠時間則呈現負相關,p=0。003。

難怪平時我睡多了也會懵懵的,看來,也不能睡太多啊。

最後小小的總結一下,人的睡眠時間長短,與人的認知能力有關,其中睡眠時間較短與白質微結構完整性降低相關。

雖然在本次的實驗中,沒有發現與年齡的相關作用,但由於樣本量的平均年齡相對較低,且年齡範圍也有所限制。

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將在整個樣本中使用較大、較廣的樣本壽命去研究,年齡結構與睡眠結構、大腦功能之間的相關性。

網友討論

這項研究發出後,評論區竟成了:大型養生討論區。

這位網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倡導:想睡的時候不要撐著,睡醒後便能更好地提高認知能力,並且帶來健康(患病機率降低)。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這話一出便引發了大量網友的認可,因為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

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但是也有許多網友表示,哪有那麼可能想睡就睡。

還有網友對此表示「弱」的相關性不用擔心,肯定12-24個月之後就會被推翻。

也有網友附議,看圖1相關性只有0。135,這項研究可以完全忽略。

而類似這樣研究——睡眠時間跟「認知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在以往也有很多。

比如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就曾發表一篇研究,長時間少睡會讓我們變得「又呆又傻」,注意力變差、反射弧變長,甚至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

去年,也有研究顯示,長時間睡眠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其中,Science連發兩篇相關研究表示,當睡眠被剝奪時,突觸蛋白晝夜迴圈破壞,進而影響大腦的思考。

睡不夠這個「大難題」,你是怎麼看的呢?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bm。25132#

參考連結: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5246419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感謝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