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中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 由 醫路風塵 發表于 武術
  • 2021-05-20
簡介一、陰陽的概念與歸類(一)陰陽概念的形成人類對自身及自然現象的觀察,特別是對人類生活、生產影響最大的太陽出沒、月亮變化等明暗交替的天象觀察,由此形成陰陽最初涵義,即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陰陽什麼意思

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理論範疇,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中醫學以陰陽交感、對立、互根、消長、轉化及自和規律,認識和說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陰陽學說是古人用以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變化的自然觀和方法論。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及其運動變化,形成了事物的發生並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和變化。

陰陽學說融入中醫學理論體系,廣泛應用於闡釋人體的生命運動,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機理,並指導著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影響。

中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概念與歸類

(一)陰陽概念的形成

人類對自身及自然現象的觀察,特別是對人類生活、生產影響最大的太陽出沒、月亮變化等明暗交替的天象觀察,由此形成陰陽最初涵義,即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二)陰陽的基本概念

陰陽,指事物或事物之間

相互對立的兩種基本屬性,

既可標示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又可標示相互對立的兩種事物或現象。

(三)陰陽的特性與歸類

中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是: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長平衡、相互轉化

其中最基本規律是:對立制約與互根互用;基本形式是:消長與轉化

對立制約:

陰陽雙方在一個統一體內相互鬥爭、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約

如:寒熱、水火

互根互用

陰陽雙方相互依存, 相互資生,相互為用 如:精氣、氣血

交感互藏

交感:陰陽相互發生作用

互藏:陰陽雙方都蘊含著另一方

消長平衡:

陰陽數量多少發生變化,可穩定在一定範圍內消長與轉化是事物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消長(量變)是轉化的前提,轉化(質變)是消長的結果。

相互轉化:

在一定條件下,陰陽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一)在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方面的應用

1。臟腑形體

上下表裡: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臟腑劃分一一五臟屬裡為陰、六腑屬表為陽

腹背四肢:腹背四肢內外劃分:背為陽,腹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

表裡組織:體表屬陽,然皮肉為陽中之陽,筋骨為陽中之陰;再分則面板為陽中之陽,肌肉為陽中之陰; 筋為陰中之陽,骨為陰中之陰

五臟:陽中之陽心也;陽中之陰肺也;陰中之陰腎也;陰中之陽肝也;陰中之至陰脾也

2。經絡系統的陰陽屬性

(1) 十二正經:手足陽明、少陽、太陽經;手足太陰、厥陰、少陰經(陽少太,太厥少)

(2) 奇經八脈:督脈為“陽脈之海”,任脈為“陰脈之海”;蹺脈與維脈,行於身之內側者,稱陰蹺、陰維; 行於身體之外側者,稱陽蹺、陽維

中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二) 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1 。六淫之中,風邪、暑邪、火(熱)邪一一陽;寒邪、溼邪一一陰(燥邪不分)

2。陰陽失調是疾病的基本病機之一 ;主要表現形式一一陰陽的偏盛偏衰和互損:“陽盛則熱,陰盛則寒”、 “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陽虛則寒,陰虛則熱”

(三) 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1。 辨證分陰陽:表證、熱證、實證屬陽;裡證、寒證、虛證屬陰

2。 四診分陰陽:面色鮮明、聲音高亢為陽;面色晦暗、聲音低微為陰

(四) 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應用

1 。指導養生:“法於陰陽“,“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2。確定治療原則:陰虛,陽病治陰;陽虛,陰中求陽

3。分析和歸納藥物的效能

(1) 藥性:寒、熱、溫、涼,又稱“四氣”:其中寒、涼屬陰;溫、熱屬陽

(2) 五味:酸、苦、甘、辛、鹹;辛、甘、淡三味屬— 陽,酸、苦、鹹三味屬— 陰

(3) 升浮沉降藥:性多上升發散屬一一陽;沉降之藥,其性多具有收澀、瀉下、重鎮屬一一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