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古建築最美的一道門--垂花門,詳介其種類與構造

  • 由 閱讀創作分享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05
簡介二、幾種常見的垂花門垂花門作為一種有特定作用的建築,在建築形式上有共同之處,在建築構造上又有許多別,這些區別造成了它的多樣化常見的垂花門大致有以下幾種(一)獨立柱擔梁式垂花門這是垂花門中構造最簡潔的一種,它只有排柱,樑架與柱十字相交,挑在柱

門的構造高度如何計算

舊時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二門”即指此垂花門。垂花門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它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因其簷柱不落地,垂吊在屋簷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

如果您喜歡古建築,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建築,請關注作者頭條號“古建築設計師”後面長期更新中國傳統文化建築,如果您有古建築設計專案,寺廟施工圖設計,寺院設計規劃專案,祠堂專案設計及施工請關注並私信作者!

垂花門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功能的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佔著重要位置,我國傳統的住宅、府邸、園林、寺觀以及言殿建築群中,都有它的獨特地位。垂花門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豐富優美的建築外形,各種垂花門既有精巧華麗的共性,又因所處具體位置和功能上的差別而具有多種構造形式。垂花門的構造藝術和技巧是古建傳統技術寶庫中的重要內容。因此,研究垂花門的種類、構造及其在造型、裝飾等方面的規律和技藝,繼承這方面的寶貴遺產,對保護和維修文物古蹟,建造新的古建風景建築,具有重要意義。

垂花門在古建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府邸、宅院建築中,垂花門一般作為二門,位於建築群的中軸線上。在二、三進院落的中小型四合院中,垂花門一般位於倒座與正房之間,兩側與看面牆連線,把院子分隔為內宅和外宅。在前面有廳房(過廳)的較大型四合院中,垂花門則常位於過廳與正房之間,其作用同樣是將院落分成內外宅。在中國傳統住宅中,廳房、倒座一般屬外宅建築,正房廂房、後罩房為內宅,這樣,垂花門在住宅建築中就成為分隔內外宅的重要標誌。在住宅垂花門的前後兩排柱上,分別裝有檻框,安裝攢邊門和鏡面板門(即屏門)。在通常情況下,前面的搬邊門是開啟的。為了選免大門開啟而造成中軸線上建築的暴露,裝在裡排柱間的屏門就起了遮擋作用。屏門一般為四扇,除有重大禮儀(如婚喪大事)外,平時不啟。這樣就把內外院截然分成兩個互不干擾的空間,造成內宅安謐寧靜的氣氛。

在四周有抄手遊廊的宅院中,垂花門又是與迴廊連線的建築,它作為遊廊的起訖點,自然而和諧,可以看作是唐宋以來住宅廊院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和演化。垂花門作為內宅的宅門,是房宅主人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的標誌,又作為吉祥平安的象徵,因而有很強的裝飾要求。在垂蓮柱、角背等構件上,都有精美的雕刻,正面連枋下則常飾以雕僂精美的花罩;枋檁之間還安裝花板、折柱、荷葉墩等裝飾構件。加上色彩絢爛的彩繪,使得垂花門分外華貴,具有異常強烈的裝飾效果富麗華貴的垂花門立於宅院前端,改院內房舍的平板氣氛,因此,它又是具有裝飾和點綴作用的建築。垂花門在園林建築中,除作為園中之園的入口外,還常常用於垣牆之間,作為隨牆門用於遊廊通道時,則以廊罩形式出現,既有劃分園林空間的作用,又有隔景、障景、借景等藝術效果。由於垂花門本身就是優美的風景建築,它又可獨成一景,因此,在古典園林建築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幾種常見的垂花門

垂花門作為一種有特定作用的建築,在建築形式上有共同之處,在建築構造上又有許多別,這些區別造成了它的多樣化常見的垂花門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獨立柱擔梁式垂花門

這是垂花門中構造最簡潔的一種,它只有排柱,樑架與柱十字相交,挑在柱的前後兩側,梁頭兩端各承擔一根簷檁、梁頭下端各懸根垂蓮柱,從側立面看,整座垂花門形如樵夫挑擔,所以又被形象地稱為“二郎擔山”式垂花門。獨立柱擔梁式垂花門多見於園林之中,作為牆垣上的花門,在古典皇家園林及大型私園中不乏其例。這種垂花門的特點是兩面完全對稱,從任何一面觀賞都有相同的藝術效果。垂花門的兩柱間裝檻框、安裝攢邊門(又稱棋盤門)或屏門。垂花門面闊和柱高的比例,一般為10:9,即依面闊一丈,柱高九尺(按:柱高在這裡指臺明至麻葉抱頭梁下皮的距離,不是指鑽金柱通高尺寸),比清式則例中面闊丈柱高八尺的規定略有變化,適當加大了柱子高度,使垂花門整體上顯得更加輕巧。其餘構件的斷面尺寸,也與則例規定略有增減,如柱高與柱徑之比不是11:1,而是12:1或13:1,顯示出雜式建築在權衡比例上的靈活性。

(二)一殿一卷式垂花門

一殿一卷式垂花門是垂花門中最普遍、最常見的形式。它既常應用於宅院、寺觀,也常用於園林建築。從正立面看,為大屋脊懸山形式,兩棵垂蓮柱懸於麻葉梁頭之下,攏枋、罩面枋相聯絡。在罩面枋之下,有的安裝花罩,做各種題材的雕刻,也可裝雀替。在前簷兩柱間安裝檻框門扉。垂花門的背立面為捲棚懸山形式,柱間裝屏門,起屏障作用。一殿一卷式垂花門主要樑架為麻葉抱頭梁。它的後端落於後簷柱頭之上,前端與前簷柱相交,並挑出於前簷柱之外-步架。梁頭下面懸有垂蓮柱。在麻葉抱頭梁之上,前後共承託六根桁檁,其中三根直接落於樑上的桁碗中,分別為前簷檁、後簷檁和承接天溝椽望的檁子。其餘三棵,一棵落於前簷柱柱頭檁碗中,成為脊部的脊檁,其餘二根安裝在後部的月樑上,作為捲棚部分的雙脊檁。

一殿一卷式垂花門的檁架分佈有比較固定的程式,一般是以前簷檁中(亦即垂蓮柱中)至後簷檁中(亦即後簷柱中)之間距離均分為九等份,每-步架佔二份,捲棚頂部佔一份。垂花門前後部分的舉架也不相同,捲棚部分舉架一般為五舉(即所謂五舉拿頭),前簷殿脊部分舉架則高於後部,一般為七舉,有時也常用六舉或六·五舉,目的是為了增加前簷殿脊的高度,使它高於後部捲棚部分,以顯得崇峨峻拔,增加建築物的立面效果

一殿一卷式垂花門由四柱圍成一間,它在面寬、柱高、進深之間的比例關係大致為1:0。9:1。2,即面寬一丈,則柱高為九尺,進深為一丈二尺。這裡所謂進深是包括垂步在內的通進深,即前簷檁中至後簷檁中之間的距離。如計算前後簷柱之間的距離,還要減掉垂步步架尺寸,可按以下公式:前後簷柱中~中距離=(通進深/9)X7。一殿一卷式垂花門兩側常與抄手油廊相連線,遊廊除臺明比垂花門臺明矮一階之外,柱子也比垂花門矮。遊廊的屋面延伸至垂花門梢檁博縫板下面,高低錯落,更顯出遊廊之輕巧,也突出了垂花門的顯赫位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