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非常傳統的馬蹄袖,為何會繼續傳承?

  • 由 偉貞說往事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12
簡介在各種清朝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無論是官員還是太監,覲見皇帝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放下自己衣服上的馬蹄袖

單膝下跪左腿什麼意思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非常傳統的馬蹄袖,為何會繼續傳承?

在各種清朝影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無論是官員還是太監,覲見皇帝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放下自己衣服上的馬蹄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什麼才是馬蹄袖,清朝官員的官服上為何要攜帶馬蹄袖呢?清朝入關以後,已經不再需要捕魚或者打獵過日子,為何還要繼續傳承馬蹄袖呢?我們聊一下馬蹄袖的前世今生和形成的歷史。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非常傳統的馬蹄袖,為何會繼續傳承?

首先,我們聊一下什麼是馬蹄袖。根據《清稗類抄》中的記載:“馬蹄袖者,開衩袍之袖也。因形如馬蹄,故名。男子及八旗之婦女皆有之。致敬禮時,必放下。”換而言之,馬蹄袖就是滿族服飾中的一種袖子,在本來就非常狹窄的袖子上,接了一個半圓形的袖頭。

由於很像馬蹄,因此被俗稱為馬蹄袖,在滿語中被稱為“哇哈。”甩馬蹄袖子的動作也有專門的說法,被稱為“放哇哈。”滿族人為何會使用馬蹄袖呢?滿族曾經是我國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東北地區的氣候比較寒冷。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人們,需要足夠的保暖。與此同時,為了打獵、騎馬方面,滿族人的袖子都非常狹窄。其實,中原勞動人民的漢服也是窄袖,只有貴族們才會使用廣袖。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非常傳統的馬蹄袖,為何會繼續傳承?

四肢能夠得到衣服的保護,但兩隻手仍暴露在外面,在寒冷的冬季,如何保護雙手非常重要。為了同時能夠兼顧騎馬狩獵和保護雙手,滿族人的衣服上出現了馬蹄樣式的袖頭,類似於中原地區的袖暖。在勞動過程中,兩隻袖頭可以放下,起到保暖的作用,兩隻手則能夠繼續活動,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久而久之,滿族人形成了著名的“放哇哈”文化。

遇到自己的長輩,需要放哇哈、拱手請安。當時,清朝或者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都沒有成立。也就是說,在滿族沒有建立政權,馬蹄袖已經成型了。在明朝統治的後期,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後金政權,並且逐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最終佔領了整個東北地區,與明朝分庭抗禮。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服飾制度文化。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非常傳統的馬蹄袖,為何會繼續傳承?

後金政權建立以後,雖然與明朝長期對抗,但借鑑了明朝各方面的成熟經驗。例如官員胸前的補子,與明朝幾乎如出一轍。但在官帽、官服樣式上,雙方的差別比較大。在皇太極在位時期,官服上出現了很有特點的馬蹄袖,皇太極要求各級貴族和官員的官服上,都必須繡上馬蹄袖。

官服上為何要出現馬蹄袖呢?首先,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官員們也需要領兵作戰。第二,繼續使用馬蹄袖,是為了不忘本,牢記自己祖輩的艱辛生活,表示“有進無退。”清朝入關以後,繼續保留這一傳統,並且成為了清朝官員的標配。按照規定,官員覲見上級或者皇帝,都必須放下馬蹄袖請安。具體是單膝下跪還是雙膝跪地,則要看對方的等級和地位了。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非常傳統的馬蹄袖,為何會繼續傳承?

在《我的祖父小德張》中有關於放馬蹄袖請安的詳細記錄:“大清上室的官服是馬蹄袖,馬蹄袖平時可以捲起一層,遇見師父或者比自己高一級的太監,無論是路過或傳呼,要迅速將馬蹄袖撥下來,左腿上前跨一步,彎曲呈90度角,右腿跪下,左手扶膝,右手自然垂直。”起初,馬蹄袖上的圖案比較簡單。但從雍正、乾隆兩朝開始,不同等級的貴族和官員,開始擁有不同圖案的馬蹄袖。

只要在規定的範圍內,可以進行挑選,甚至出現了“石青緞繡五彩圓金四季花卉押金線邊結袖挖杭醬色壽字箭袖”這種極度奢華的馬蹄袖。那麼,是不是什麼衣服都必須繡上馬蹄袖呢?其實並不是這樣。根據清朝的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民只有袍。”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非常傳統的馬蹄袖,為何會繼續傳承?

官員穿朝服的時候,衣服必須由領子,而且必須使用披雲肩,馬蹄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常服、禮服、吉服、喪服等服飾上也必須使用馬蹄袖。並不是只有男性才使用馬蹄袖,凡是清朝貴族、官員、后妃、命婦,無論男女,正裝上都會使用馬蹄袖。甚至太監、侍衛、雜役等工作人員,也必須使用馬蹄袖。由此可見,馬蹄袖已經成為了清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各種清朝影視劇中,都能出現關於放馬蹄袖的場景。但如果是普通的便服,則可以不使用馬蹄袖。由於衣服比較狹窄,而且馬蹄袖並不方便,很多官員和貴族更喜歡穿便服,因為比較舒服,只有正式場合才換上標準服飾。鑑於清朝貴族們已經貪圖安樂、數典忘祖的情況,乾隆皇帝專門樹立了一座“訓守冠服騎射碑,”告誡清朝各級貴族不要忘記祖宗們的艱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