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 由 阿砌愛生活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10
簡介在語言與文化的現代化程序中,漢字將在新的科學技術與社會歷史條件下,不斷髮展與完善其象形表t功能,為人類對文字形態的理解提供前所未有的新的途徑

燕是象形字嗎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砌,今天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漢字的創制基本上是一個觀物取象的過程,而漢字的發展則是一個圖畫文字的象形、象憊特徵逐漸退化,而表意功能不斷完善的歷史。

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漢字由圖畫文字向象形文字過渡在距今4500年左右。殷商的甲骨文已是比較成熟的漢字,象形、指示、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法都已具備,其中形聲字已經佔到20%左右。雖然甲骨文還保留著不少圖畫文字的痕跡,一些義近的偏旁可以互相代換,同一個字可以用不同的偏旁組合,同一個字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造形,同一個字的偏旁還可繁可簡,然而畢竟在符號化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的象形字大部分已經線條化、輪廓化、特徵化了。甲骨文還特別注重用形與聲的互注發展漢字的表意功能,使漢字能充分表達大量出現的新概念新語彙。

周代的代表文字是金文。據容庚《金文編》和新中國成立後出土的周代銅器上的銘文統計,金文的總字數在三千以上,有許多是西周時期隨著社會發展和事物繁衍而產生的新字。金文在結構上與甲骨文差異不大。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各種地方勢力和地方文化的影響,漢字出現了或分化、或繁化、或簡化的趨向。

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作為漢字發展主流的秦系文字,出現了直線化、筆畫化的趨勢。尤其是在秦統一天下後整理推行的小篆,字形簡化,形體固定,異體字減少,合文淘汰,終於實現了“書同文”,為“隸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隸書前的古漢字的形態雖然幾經變化,但多以曲線構型。這種寫實性的曲線雖經小篆改為圓潤的線條,但象形的表意作用仍很突出。隸書將圓潤的線條改為橫平豎直的筆畫,使漢字的書寫,徹底擺脫了對影象的“描繪”而成為符號的書寫。與此同時,隸書還大大簡化了漢字的形符。許多以不同實物為摹寫物件的形符被簡化成單一的符號。如隸書中的“鳥”字的四點,在小篆中是鳥爪的象形符號;隸書“燕”字的四點,在小篆中是燕尾的象形符號;隸書中“然(燃)”字的四點,在小篆中是火的象形符號。

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統一改為四點後,這些字的象形作用顯然淡化了。由於形符的簡化和統一,許多字已經難以看出本義。當然隸書並沒有改變漢字象形表意的性質,只不過使漢字的象形表意的手段大大簡化。隸變後的漢字仍然保留了相當多的象形表意依據。在古漢字中,同一個象形符號無論做單字還是作偏旁都是一樣的形,而在隸書中,“手”形作偏旁則左有“打”,下有“拳”,上有“看”;“心”形作偏旁則左有“謙”,下有“志”、“慕”。從這些偏旁也可以看出,隸變後的漢字結構雖然褪去了古漢字原始的象形特徵,但在它的筆畫態勢中依然保留了相當程度的象形表意的依據。

改革文字的迫切願望總是來自下層的人民。戰國朝代,各諸侯國中新興地主階級的力量逐漸強大,“公室”崩塌,文字也從少數貴族的壟斷中解放出來。隨著商業城市的興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大批商人、手工業者和平民開始使用文字。這無疑為文字的趨簡、趨易提供了條件。

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在書寫生理習慣的支配下,到戰國時,銅器銘文已顯現民間書體的風格,漸漸裝飾化、潦草化;貨幣上的文字也已趨簡化;璽文、陶文也多反映民間鑄工的書寫習慣;簡牘和嫌帛文字的線條都趨向直線、弧線。秦朝建立以後,新的政治秩序要求新的字形規範,李斯等人不過是根據流行於秦地的簡便字型,參照摘文加以整齊劃一,制定出小篆這種新的字形規範。孕育於秦漢之際的楷書,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

另外,關於漢字字形的變化,還有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三類情況。所謂古今字,是指古休字和今體字。

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如“影”,古代作“景”;所謂異體字,是同義而異形,可以完全互換的字;所謂繁簡字,是指繁體字和簡體字。多數繁休字和簡體字是一一對應的,但也有同音替代的現象,如以“只”代“望”,以“後”代“援”。

漢字數千年的發展過程,是其象形表意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世界上許多文字在草創階段大多是圖畫文字,然而後來大多走上了用字母記音的發展道路,而漢字卻將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態發展、儲存下來。為了適應漢語表達的需要,漢字也發展出了多種表音手段,但它的邏輯框架依然是以表意為核心。在語言與文化的現代化程序中,漢字將在新的科學技術與社會歷史條件下,不斷髮展與完善其象形表t功能,為人類對文字形態的理解提供前所未有的新的途徑。

中國文化,文字的產生,漢字的形態演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