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 由 歷史這樣說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04
簡介唐朝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軍隊攻入長安,唐代宗李豫倉皇出逃,吐蕃人趁機擁立廣武郡王李承宏為帝

馬重英是誰的後人

一場安史之亂,將大唐的繁盛攔腰折斷,不僅失去了昔日威震四海的聲望,連京師長安,都成了外敵攻擊的目標。

唐朝廣德元年(763年),吐蕃軍隊攻入長安,唐代宗李豫倉皇出逃,吐蕃人趁機擁立

廣武郡王李承宏

為帝。

李承宏是誰?唐朝皇帝裡有這號人物嗎?

悅史君認為,可以說有,因為他確實當過皇帝,官修史書有明確記載:“

蕃、渾之眾入城,吐蕃宰相馬重英立承宏為帝

”;也可以說沒有,因為他並沒有出現在唐朝皇帝列表裡,後世史學家也沒有拿他當正統皇帝看待。

而造成如此尷尬處境的原因,就在於他天子前面的“月半”,也在於他家坎坷多難的三生三世,更在於他遇到的致命剋星——享有“再造唐朝”盛譽的汾陽王郭子儀!

李承宏爺爺的苦:老媽太強大

李承宏的爸爸是

邠王李守禮

,爺爺是

章懷太子李賢

,而李賢的爸爸則是

唐高宗李治

身為唐朝皇室嫡派子孫,按正常的發展邏輯來說,李承宏應該從小錦衣玉食,長大後做個尊貴的藩王。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事實恰恰相反,李承宏過得很不輕鬆,甚至可以說,從他的爺爺李賢開始,日子就過得戰戰兢兢。

原因只有一個,雖然李賢的父親是唐高宗,可他的母親卻是一代女皇武則天!

李賢擔任太子期間多次監國,能力得到唐高宗和很多大臣的認可,但偏偏與母后武則天政見不一,兩人的關係非常緊張。

更要命的是,因用偏方治好唐高宗頭疼病的術士明崇儼,利用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信賴,曾對武后說“

太子不堪承繼,英王(武則天的第三子,李賢的七弟李顯)貌類太宗

”,又言“

相王(武則天的小兒子,李賢的八弟李旦)相最貴

”,這些挑戰李賢太子地位的話傳出後,李賢特別憤恨。

唐朝儀鳳四年(679年),明崇儼被強盜殺害,卻又遲遲抓不到兇手,武則天因此懷疑是李賢所為。

唐朝調露二年(680年),武則天派人揭發李賢謀反,並在東宮馬房裡搜出數百具鎧甲。唐高宗想要寬恕這個愛子,但武則天堅持大義滅親,於是李賢最終被廢為庶人,幽禁在長安,他的七弟李顯繼任為皇太子。

當時,李承宏的爸爸李守禮才9歲,也只能跟著父親李賢,過上了暗無天日的苦生活。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唐朝永淳二年(683年),幽禁數年的庶人李賢被流放到更加偏僻的巴州,12歲的李守禮也跟著一起去,日子更加難過。

唐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駕崩,李賢的兩個弟弟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先後被母后武則天扶立為皇帝,但一個被廢一個被軟禁,大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皇太后武則天手中。

唐朝文明元年(684年),為防止可能出現的謀反隱患,武則天命左金吾衛將軍丘神勣前往巴州校檢李賢的住宅,年僅29歲的李賢被丘神勣囚禁別室,逼令自殺。

李承宏爸爸的罪:奶奶不鬆手

李承宏的爺爺李賢自殺時,李承宏的爸爸李守禮才13歲,孤兒寡母在巴州的處境越發艱難。

唐朝垂拱元年(685年),武則天詔令恢復李賢雍王的爵位,14歲的李守禮得以跟家人返還長安,並被祖母武則天進封為嗣雍王(郡王爵位),授太子冼馬官職。

然而,由於武則天有心篡奪李唐天下,李唐宗室都被普遍壓制,李守禮更因父親李賢有罪,常常遭到杖責。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唐朝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稱帝,尊號聖神皇帝,改年號為“天授”,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皇帝李旦被降為皇嗣,賜姓武氏,遷居東宮,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格。

就在武則天以周代唐期間,李承宏出生在嗣雍王府,但他完全沒有小王子的派頭,甚至不如普通老百姓的孩子。

武周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在宰相狄仁傑等大臣的勸說下,將廬陵王李顯接回洛陽,並復立為皇太子,李旦被複封為相王,兼領太子右衛率。

這時,武則天針對李唐宗室的迫害暫告終結,李守禮也重獲自由,改授司議郎中,居住於長安城西的興化坊內。

李承宏爸爸的樂:叔叔侄兒都照顧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禪位於皇太子李顯,李顯復位稱帝,復國號為唐。

唐中宗李顯復辟後,追贈六哥李賢為司徒,侄子李守禮被授予光祿卿,與使者前往巴州迎回李賢的靈柩,以親王身份陪葬乾陵。

唐朝景龍四年(710年)五月,55歲的唐中宗駕崩,遺詔視李守禮如皇子。唐中宗的幼子溫王李重茂被韋后立為皇帝,史稱唐殤帝。

唐殤帝李重茂按照唐中宗的遺命,進封李守禮為邠王(親王爵位)。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唐朝景雲二年(711年),李賢的遺孀房氏病故,唐睿宗李旦下令追加皇兄雍王李賢為皇太子,諡號“章懷”,與太子妃房氏合葬於章懷太子墓,並加授侄子李守禮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幽州刺史、單于大都護。

唐朝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加封李守禮為司空。

唐朝開元年間,李守禮歷任虢、隴、襄、晉、滑等六州刺史。李承宏則被封為廣武郡王,秘書員外監,又為宗正卿同正員。

唐朝開元二十九年(741年),70歲的李守禮薨逝,唐玄宗恩制加贈太尉,陪葬乾陵。

見證郭子儀傳奇:唐朝的柱石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宰相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造反,所向披靡。

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叛軍佔領東都洛陽。同年六月,叛軍長驅直入,攻陷唐都長安。

唐玄宗在長安陷落前,倉惶出逃,最後到了成都才停下。

皇太子李亨沒有隨行,而是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正在河北前線平叛的衛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權充朔方節度使、御史大夫郭子儀率軍奔赴靈武,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朔方節度使。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河西節度使的郭子儀,作為中軍副帥隨唐肅宗的長子、廣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俶,率軍一戰收復長安。

同年十月,東都洛陽也被收復。唐肅宗從鳳翔回到長安。

同年十二月,唐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居興慶宮(南內),稱太上皇。郭子儀因功加封司徒、代國公。唐肅宗慰勞他道:“國家再造,卿力也。”

此後,郭子儀因受到宦官魚朝恩的嫉恨,受到唐肅宗猜疑,兵權被剝奪。

唐朝寶應元年(762年)二月,唐肅宗迫於嚴峻的反叛形勢,不得不再次起用郭子儀,拜他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駐守絳州。

在郭子儀的鎮撫下,河東地區很快平定。

在此期間,李承宏目睹了郭子儀的威力。

吐蕃之亂:稀裡糊塗當上皇帝

唐朝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去世,唐肅宗病危。張皇后陰謀廢立太子,被宦官李輔國、程元振出兵抓獲,當夜,唐肅宗病死,時年五十二歲。

隨後,皇太子李豫被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人擁立為帝,是為唐代宗。

唐代宗即位後,宦官程元振為把握朝政,多次挑撥唐代宗和郭子儀的關係,郭子儀被罷免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之職,再失兵權,充任肅宗山陵使,督建皇陵。

唐朝寶應二年(763年)正月,安史叛軍的最後一個元兇史朝義走上末路窮途,自縊而死。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平定,唐代宗安心了,唐人都在歡呼,大詩人杜甫也寫下了“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的詩句。

然而,由於平叛消耗了唐軍太多的精力,守備空虛,吐蕃趁機大舉入侵,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造成又一次大危機。

唐朝廣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兵臨長安城下,唐代宗逃到陝州避難。

於是,吐蕃兵佔領了長安,把沒來得及逃走的李承宏立為皇帝。

李承宏剛開始很害怕,後來一想,如果不是太奶奶武則天的影響,這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他的,也就心安理得地坐在了寶座上。

美夢曇花一現:只因郭子儀太強悍

就在李承宏飄飄然之際,一個唐代宗方面的訊息,讓他五雷轟頂。

原來,關鍵時刻,唐代宗倉促起用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唐代宗的長子雍王李適為掛名元帥),此時郭子儀麾下只有20個騎兵,他想奏請召集各地軍隊,但被程元振阻止。

李承宏不知道郭子儀的窘境,但他知道,那是汾陽郭子儀!

武則天留下的曾孫:逆襲當皇帝太難了!

郭子儀積極組織兵力,虛虛實實來反擊吐番,一方面派人在長安附近白天黑夜鬧騰,讓吐蕃兵不得安生,另一方面又派數百人化裝潛入長安,組織城裡人到處傳說:“

郭令公自商州將大軍不知其數至矣!

吐番人受不了驚嚇,也早就知道了郭子儀的威名,撇下李承宏不戰而走,全部撤離長安。

郭子儀率眾入城,陷落15天的長安城被唐軍收復。

郭子儀將李承宏抓獲後,送往唐代宗所在的陝州(今河南陝縣),唐代宗沒有重責李承宏,只是將他的廣武王之位廢黜,流放到虢州。

同年十二月,唐代宗回到長安,郭子儀伏地請罪,唐代宗慰勞郭子儀道:“用卿晚,故至此。”並賜郭子儀鐵券,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同時削免程元振官爵,放歸田裡。

不久,一無所有的李承宏在絕望中死去。

悅史君點評:李承宏的命很苦,由於爺爺的罪過,他還沒出生就註定了坎坷。

而他也是幸運的,在唐中宗第二次登基、恢復唐朝後,一家人迎來心思,並在“開元盛世”期間,得到了高官顯爵,雍容華貴。

可安史之亂開始後,唐朝不再安定,李承宏在動盪中,被吐番人挾持當上皇帝,有了僥倖,可汾陽郭子儀的再一次出現,讓他失去了一切。

不過,歷史匆匆留下一筆這位既胖又只當了15天傀儡皇帝的“月半天子”,也成了李承宏一生最短暫的輝煌和恥辱的註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