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中國古兵器二大疑案之鉤鑲小考

  • 由 古鐵雅集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04
簡介2、鉤鑲是制式兵器嗎

鉤鑲盾如何剋制鐵戟

陌刀、鉤鑲為中國古兵二大疑案;

陌刀未見實物、圖形,或者也許有實物、圖形,而大家沒認出來;總之是僅有文字而莫知其型,文字數量不少且極為渲染,堪稱古兵第一疑;

而鉤鑲雖然也極為罕見,但文字、圖形、實物均有;而功能、裝備情況、甚至使用者性質等等則莫衷一是,可為古兵第二疑;

大致幾個疑問如下:

1、鉤鑲是專為剋制戟而產生的嗎?

2、鉤鑲是制式兵器嗎?如果是,為何不見明確記載?

3、鉤鑲為何消失?

“鉤鑲(rang),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推鑲(攘)或鉤引,用之宜也。”——《釋名》;

《釋名》是與《說文解字》《爾雅》《方言》齊名的四大訓詁著作,而且作者劉熙是東漢人,正好是曇花一現的鉤鑲流行時期,正確性應該沒問題,可惜資訊量太少;

中國古兵器二大疑案之鉤鑲小考

鉤鑲無疑是由盾變化而來,犧牲了盾的遮蔽性,增加了賴以成名的“鉤、攘”功能,上下鉤,中間攘;中間帶刺的拱形鐵片與其說是縮小的盾,不如說是護手更為合適;

傳統的說法,以中央九紀錄片《古兵器揭秘—6:鐵戟、鉤鑲〉為代表的說法是:鉤鑲是專為剋制戟而生,戟在東晉前後因為馬蹬普及,騎兵代替戰車而淘汰,鉤鑲也隨之退出舞臺;

鉤鑲為戟的剋星,這點應該是沒有太多疑問的,正如十手剋日本刀一樣;

但僅僅是這樣嗎?

紀錄片《揭秘》裡,周正武老師可能是對鉤鑲上手太少,或者缺乏武術基礎有關係,他複製的鉤鑲紕漏還是比較多的。

首先是重量上的問題,周老師鍛造的鉤鑲,讓請來的武術家連呼“太重”,而實際上,以我手頭這把鉤鑲為例,重量是1085克;配套的東漢環首刀835克;而我手上拿的超長大環首刀是1445克;

中國古兵器二大疑案之鉤鑲小考

中國古兵器二大疑案之鉤鑲小考

真正配套鉤鑲的肯定不會是我手裡拿的這種雙手大環,而只能是普通環首刀;換而言之,鉤鑲的實際重量介於雙手大環首刀與普通環首刀之間,也就是基本上相當於一把刀的重量;

其次是式樣;

片中武術家煞有介事的用鑲尖扎豬肉,並測量傷口厚度;而實際看實物,鑲尖並不尖銳,是鈍的,也不是垂直於鑲板,而是向上翹出一個角度;

鑲者,攘也,攘是推的意思,用意並不是要扎傷對方,而是推倒,推開;鑲尖向上,正是武術裡的“拔根”,掀起對方重心,再進環首刀,一刀斃命;

為什麼不設計成尖銳的鑲尖?

只有一個理由,就是不想讓敵人近身纏鬥;鉤鑲手配套兵器是環首刀,環首刀通常長九十公分左右敵人太近發揮不出作用,而鑲尖又很難給對方一攘斃命;卡在骨頭或者扎入盾牌裡,倉促間再拔不出來,則更是麻煩;

這也是鉤鑲的上下兩鉤為何式樣完全不同的原因,上鉤尖銳,較長;下鉤則鈍成了一個小圓球;

小圓球能有什麼殺傷力呢?跟戟又有什麼關係呢?

上下鉤鎖拿兵器,上鉤更兼具啄擊功能,勾住就不放鬆,而下鉤則一定要放鬆,或者隨時可放鬆;不同的功能設定,原因應該是夠鑲不僅僅是針對戟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針對盾牌的!

一個鉤鑲手與一個盾牌手對峙:1、鉤鑲手用上鉤啄擊,勾住盾牌上沿或者直接扎入盾牌表面,拉下來再砍;2、鉤鑲手用下鉤向上鉤掛掀翻盾牌;3、鉤鑲手如牆而進,直接用鑲尖透過盾牌傳遞,給對手“拔根”;

無論哪種方式,都是盾牌手完敗;

這又可以反過來解釋關於“攘”的問題,如果只是對付戟的話,攘的功能並不大;一寸長一寸強,鉤鑲手與戟兵對峙,鉤鑲手一定是要想盡辦法近身而不是攘開對手,長兵手通常也不太會習慣近身纏鬥;既然鉤鑲有一個重要功能是“攘”,那也就說明了鉤鑲手不僅僅是專為對付戟兵,而是也對付盾牌兵與短刀手的;

同時,鉤鑲不是像通常所說專為鉤住戟上的橫枝,然後兩人拔河比賽;鉤鑲首先的功能是鉤帶,帶偏對方兵器即可,其次才是鎖拿,稍微偏一個角度,就可以鎖拿住對方長兵;鉤偏與鎖拿的當然就不僅僅是戟,而是也可能是矛槊之類的長兵甚至長刀;

至於為什麼鉤鑲手不願意纏鬥,那就是另外一個主要問題;鉤鑲是常備制式兵器嗎?

我的分析是:鉤鑲曾經是制式兵器,但不常備,而是特種兵器;

這個得從墨子說起了,墨子不僅僅是黑社會的鼻祖,而更是特種兵器研發專家,雙節棍就由他作為防攻城的裝備而記載在《墨子·備城門》中;

《墨子。魯問》裡也記載了一個魯班發明的兵器

“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製為之兵。”

這個勾強當然是長兵器,但是發音、字面意義以及真正的作用與鉤鑲太接近了,與盾牌結合起來,發展為鉤鑲是完全可能的;

雙節棍和勾強都是特種制式兵器,鉤鑲也應該是;

尹灣漢墓出土的西漢木牘《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記載:“盾九萬九千九百一。鑲一。戟六千六百三十四。”

這個配比就很有意思,與盾的比例為九萬分之一;這也印證我的分析:首先鉤鑲確實是制式兵器;其次,是少的不能再少的特種兵器;

中國古兵器二大疑案之鉤鑲小考

如果鉤鑲是專為剋制戟而生,比例不可能那麼少,當然,也不是專為剋制盾牌;

戚繼光在《練兵實紀—軍器制解》說:

“如斧、鉞、錘、撾、大刀、鉤鐮之類,膽大藝精,能獨馬出入陣中者,間或有之,不可以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

鉤鑲正是戚繼光說的這類兵器,使用者必須武藝高強,偶爾實施特種偵察、破陣或斬首行動;這也是為什麼鉤鑲無論是出土數量還是當時武庫記載都非常稀少的原因—-沒法教會普通士兵使用;也是鉤鑲為什麼不能與人纏鬥的原因-—必須快速突擊而不能被對方普通士兵拖下水;

如此,鉤鑲也就只能在軍隊高手訓練中,在遊俠和武林高手之中發揮作用,偶爾可見的帶鉤鑲的畫像磚裡,也都是記錄的表演、訓練與遊俠復仇的內容,而不是“堂堂當大敵”

中國古兵器二大疑案之鉤鑲小考

著名的畫像磚水陸攻佔圖題材,裡面替父復仇刺殺豪強的七姐妹,使的就是鉤鑲;這個當時一定是震撼人心而現在已經完全湮滅在2000年曆史長河裡的故事,也從側面反映了鉤鑲對於技術方面的超高要求-—-不是蠻力,而是精湛的技巧與縝密的頭腦與迅捷的反應;這也是七個女刺客能在當街橋頭刺殺咸陽令的原因;

當然,鉤鑲也與這個熱血故事失傳的原因一樣,軍隊更需要的是可以快速訓練堂堂當大敵的海量士兵,社會上“俠以武犯禁”,大一統的專制國家機器,禁兵禁武,更不再鼓勵為血親復仇,與農具或常備制式兵器相關聯的會一脈相承的延續,而專門的殺戮利器則湮滅在時間裡…

當然,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後代的虎頭鉤裡,誰能說不是鉤鑲伏脈千里的草蛇灰線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