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大家之家林慶財談木雕工藝發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

  • 由 大家之家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02
簡介大家之家精品黃花梨書房系列林慶財: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作為木雕傳統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創新也是一輩子的事

什麼是圓雕工藝

人物名片:

林慶財,從雕刻傳統圖案入手,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歷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選活動評委、北京明清傢俱協會副主任、北京福建木業傢俱商會理事長、北京福建總商會副會長、江蘇省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技術研究院、福建省古典傢俱協會名譽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莆田大家之家古典傢俱有限公司總設計師及董事長。

作為一名木雕專業人員,繼承傳統是必由之路;而不斷創新則是不辭之義。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推進木雕工藝的發展,不斷進步。

什麼是木雕的傳統呢?我的理解是指前人的創造和反覆實踐,在不斷探索中總結的木雕藝術造型經驗、原則、規律,給後人留下的豐厚的文化藝術遺產。

傳統中有中國的,外國的;也有外地的、本地的;縱觀中外傳統,歸納起來,大概分為寫實的傳統、寫意的傳統和抽象的傳統。我們中國的木雕以寫意傳統為主,寫實和抽象為輔。寫意是借用中國畫的術語,是介於寫實和抽象之間的,按齊白石大師的一句話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大家之家林慶財談木雕工藝發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

林慶財大師木雕作品《萬佛梵宮》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並被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寫意傳統從訓練到創作有著一整套體系,並且已成為主流。而在木雕領域內的寫意理論體系,有待進一步整理、恢復、提倡和發展。作為從木雕的角度來理解寫意,不應從字面上去理解,我認為應該理解為創意,是用手和木雕的工具材料來完成的創意;是刻畫事物的本質特徵,來體現作者的情感與心聲;是創意就不是照抄表面現象,也並不完全抽象,但一定含有抽象的因素。

抽象是抽去具體的形象,它是反映了更具象、更本質的人的心理,人的精神世界,抽象精神應該是非常具象的。那麼,我在這裡是否可以對抽象理解為大寫意?不論是粗放的手法或是細緻的手法,只要它是高度概括形象的本質特徵,是否都應該是雕塑的大寫意?

寫實傳統則主要是從歐洲的希臘,羅馬到文藝復興,到l9世紀一直到今天,還在不斷髮展著。目前,我們國家學院教學即由法國學派和蘇聯學派的寫實傳統傳入的。當然他們的寫實傳統傳入中國後,即帶有中國的意味,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夷狄人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對外國優良傳統的態度是“禮之,師之,納之。化之”。外國的傳統進入中國後,即已被中國所融匯,成為了中國的傳統。

大家之家林慶財談木雕工藝發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

林慶財大師大型檀香木雕作品《三十三觀音》

仙遊紅木的木雕傳統,就是莆仙獨具一格的精微透雕、精細圓雕工藝,這是一種充盈著濃厚莆仙地域傳統文化特色、交融著寫實和寫意風格的一種木雕語意,歷經始於唐宋、盛於明清的代代匠人的傳承,在中華木雕工藝之林中可謂獨樹一幟。

林慶財創新包含表現內容創新和表現形式技法創新

什麼是創新呢?我認為創新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表現內容的創新,雖然表現手法是傳統的。比如我們依然用傳統的寫實技法,但內容是全新的,是表現我們現代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是我們的心聲、現代的情感,我認為這絕對是一種創新;另一方面是因電動工具、新式砂紙的使用而導致的表現形式技法為主的創新,而內容可以是傳統的,也可以是現代的。這種創新給人以視覺的強烈感受,有一種新、奇、特、怪的直覺感受。

當然,新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按錢紹武先生的話是:“我們要真、善、美的新,不要假、惡、醜的新。”大多數情況下,創新不是容易的,是要在艱苦的藝術實踐中幹錘百鍊的結果,當然有時創新並不需要刻意,真正的大藝術家並不僅僅為新而新,而是真有體驗,真的動情,自然就有相應的形式來適應新的內容。正如蘇東坡所說的“當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耳”。

大家之家林慶財談木雕工藝發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

大家之家精品黃花梨書房系列

林慶財: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作為木雕傳統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創新也是一輩子的事。對於初學者而言,首先就要學習最基礎的傳統,即基本功造型訓練的學習與創新的關係。在這裡我引用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話:“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裡闡述了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木雕傳統學習的態度和力度、另一方面是我們的目的和創新的態度。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說明傳統與創新關係的最簡單道理,但我們部分後學者在木雕創作實踐中,往往會產生片面的想法,把傳統與創新割裂開來,認為在若干年內,用功學傳統,學成再變法創新,我認為不妥,在時間的劃分上不應該太長。如果一味學傳統,或認為創新是將來的事,那麼頂多是重複前人,社會就會停滯不前,而創新思維沒有得到訓練、開發,是不靈活的,而如何能創新得了呢?

大家之家林慶財談木雕工藝發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

大家之家精品黃花梨臥室系列

另一種情況是認為創新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那麼,還學傳統幹什麼?乾脆只要創新算了,傳統的功夫用得少了,或不用,這也不對,這是走向了另一極端。因為前人總結的深厚的優良木雕傳統,豐富的經驗規律,是木雕工藝界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去拿來、消化、學習,而成為我們創新的根據和基礎,這樣則事半功倍。在傳統的肥沃的土壤中生根發芽,這種創新才有生命力,才可以長成參天大數,否則既是無根之木,活不長。還有一句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本身就高大,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則比巨人還高,何樂而不為?

大家之家林慶財談木雕工藝發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慶財——黃花梨珍藏館外景圖

所以,學習傳統和創新應靈活運用,應該是邊學傳統、邊創新,學以致用,同時並進。我們可以在一小段時間內專心學傳統,打進去,但同時創新的思維不停。錢紹武先生的教導說:“一旦有新的發現,新的啟迪,就要及時記錄,或畫速寫,或記筆記,或作小稿。”當這段傳統學習有所收穫了,那麼在此基礎之上的創新就應該嘗試運用了,叫學以致用。然後再打進去,再打出來,反覆體會,反覆推敲。總之,木雕傳統的繼承是無止境的,創新應永遠不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