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 由 常棣tandy 發表于 武術
  • 2021-08-31
簡介自公元前141年以後,即吐火羅等人進入錫爾河以南和巴克特利亞地區以後若干年(很可能是在張騫到達大月氏的前幾年),大月氏始越錫爾河,佔據原來由吐火羅人佔據的阿姆河以北中亞河間地區,這是月氏西遷的第三個階段

大月氏國是現在哪裡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據《漢書》記載,月氏原遊牧於“敦煌祁連間”,漢代以前,勢力強大,匈奴頭曼單于曾將其子冒頓送至月氏為質。月氏還曾擊潰烏孫族,殺其首領,佔據其地。後來月氏為匈奴擊潰,兩遷伊犁河流域,將遊牧於那裡的塞種趕走,佔據塞地。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在塞地又遵烏孫襲擊,遂南渡水(今錫爾河),徵大夏,建立政權。這個政權先分為五翎侯,後由貴霜翎候統一,即為著名的貴霜王朝,都城在藍氏城。

因其西遷時,一部分部落未隨同前往仍遊牧於祁連山,這部分月氏部落被稱為小月氏。西遷的這部分,被稱為大月氏。

一、月氏的稱謂和族屬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以月氏讀月支,民國時期又有人認為月氏應讀肉支。此說雖曾流行一吋,但學者多認為仍應讀為月支。如前所說,我國古籍中將遷往中亞的月氏稱大月氏,留牧於祁連山一帶的稱小月氏。

古代印度人稱大月氏為吐火羅人,月氏的族屬,說法不一。《魏略·西戎傳》稱其為羌,《舊唐書》以其為戎,一些外國學者或認為屬突厥,或認為屬雅利安人,也有認為就是匈奴人。

岑仲勉先生認為月氏族屬,介於氐、羌、突厥之間。至於對月氏所用語言的推測,說法就更為分歧。

根據我國史書的有關記載,我認為月氏與美族更為相近。《後漢書·西羌傳》稱:“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別也,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

小月氏與大月氏均為月氏,在月氏大部西遷時,小月氏留於祁連山與羌族同居一地,本身已說明月氏與羌相近;《後漢書》更明記其語言等“略與羌同”,則更足以說明問題。

且三國時人魚豢《魏略》有明確記載: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從婼羌西至蔥嶺數千裡,有月氏餘種蔥茈羌、白馬、黃牛羌,”

把月氏與羌等同起來。魚豢生活的時代,正值大月氏在中亞勢力最顯赫之時,大月氏人與當時的中原人交往甚多,所記當最為可信。

二、月氏最初的遊牧地

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關於月氏在河西究竟居住於何地;二是關於月氏是不是河西的老住戶。

月氏在河西究竟居住於何地,《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漢書·西域傳》說烏孫與“大月氏俱在祁連、敦煌間”。

但是由於顏師古的《漢書注》說“祁連”是天山,致使後來的研究者對月氏的住地產生了一系列誤解和爭論。

月氏在他強盛時期,控制了整個河西走廊,月氏是不是河西的老住戶?即河西是不是月氏最初的居住地?對這個問題,研究者意見也有分歧。

清代人何秋濤認為,月氏即是《逸周書·王會解》中的“禺氏”。

以後王國維在《月氏未西徙大夏時故地考》中進一步發揮了這個觀點,他肯定《逸周書·王會解》中的“禺氏”與、“月氏”為一音之轉,是同一個民族,“禺氏”原來的居住地在周的疆域的正北;

他還指出《穆天子傳》中提到的“禺知”也就是“禺氏”、““月氏”,根據這部書的記載,月氏的原居住地在雁門(在今山西西北)之西北,至秦漢之際,月氏始由原住地遷至河西。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秦漢之際,月氏已經十分強大,他的東北有匈奴,匈奴東邊有東胡,秦已控制了黃河以東,隴山東西的廣大地區,格局已定,在這時期如果有一支民族由雁門以北遷至河西。

勢必引起巨大反響,史籍中也必有所記載,而且,經過長途跋涉的月氏,不可能很快強大起來,更重要的是,關於月氏由雁北西遷之事,並無其它史料和實物的佐證,全靠“禹氏”與“月氏”的對音,這是很難靠得住的。

在中國民族史的研究中,由於史料較少,有的研究者就專靠對音來解決問題,這種作法,似乎到了應改一改的時候了。

根據目前材料來看,月氏就是河西地區的老住戶,是河西地區養育出來的一個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同時也是河西地區的最早開發者和建設者。

三、月氏西遷的時間和路線

月氏最後被迫遷出了河西。其西遷的時間和路線,在學術界,看法很不一致。

月氏的西遷原因,是受匈奴襲擊,其西遷的具體時間,約在公元前201年,即漢高祖六年,關於月氏西遷的路線,古籍中也有不同記載

。《史記·大宛列傳》說:“大月氏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過宛(今費爾幹納盆地),西擊大夏而臣之”。這條材料說大月氏經大宛然後西擊大夏。

《漢書》的記載卻不同。《漢書·張騫傳》說,“時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漢書·西域傳》中也明確說,“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縣度,大月氏居其地,後烏孫昆莫擊破大月氏,大月氏徙西,臣大夏”。

《漢書》的記載無“過宛”之說,且不是說“西擊大夏",而是說“西擊塞王”。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後代的研究者,根據這兩種不同的記載,也有不同說法。

以王國維為代表,他認為月氏被匈奴擊破後,向西南經青海柴達木盆地到了都善、且末,即到達塔里木盆地南緣,在這裡留居數十年(約40一50年),然後越蔥嶺征服大夏。

其理由:

一是根據《史記·大宛列傳》的記載,大月氏是“西擊大夏”,其走向應是越蔥嶺。

二是根據《管子》一書多次提到!“玉起於禺氏”、“北用禺氏之玉”,而且說禺氏距洛陽八千里。

王國維認為《管子》大部分為漢代文、景間作品,此時月氏已到了于闐一帶,于闐正是產玉之地,而禺氏據王氏說,就是月氏,玉起於禺氏,正好說明月氏當時在於一帶。

三是王國維一向認為《漢書》、《史記》中的南山都是指崑崙山。《史記》、《漢書》都說到月氏西遷時,一部分留在南山,是為小月氏。

這也成為他認為月氏西遷是經過崑崙山北麓的一個根據。

另一種說法是認為,大月氏離開河西后,沿天山以北,到達伊犁河流域即塞地,經過若干年,又受烏孫打擊,始南行,到阿姆河北。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我以為後一種說法是正確的。

從《史記》、《漢書》的有關記載全面看,上引《史記》的記載是不夠清楚的,它把大月氏西遷塞地,又經若干年後,南下擊大夏之事,在時間上縮在了一起。對此,掌握了更多西域情況的班氏父子,也有察覺,所以在《漢書·張騫傳》、《漢書·西域傳》中都對《史記》的記載作了糾正,並明確指出,大月氏西行佔據塞地後,又經過若干年,然後才南下征服大夏。

根據《漢書》的這個更確切的記載,大月氏只能由天山以北,即沿烏孫西行路線進入塞地,然後南下,過阿姆河進入大夏。

四、月氏人是吐火羅人嗎?

不少人認為,斯特拉波所說侵入巴克特利亞,消滅了希臘一巴克特利亞王國的西徐亞人,或吐火羅人就是大月氏。

研究者一般認為,希臘一巴克特利亞王國最後一個國王是赫里奧克勒斯(公元前155一前141年),他和他的王國在公元前141年最後為西徐亞人所消滅。也就是說,在這一年,整個巴克特利亞和阿姆河以北廣大地區,落入了以吐火羅人為首的西徐亞人手中、但是,在這個時期,從大月氏遷徙的歷史來看,大月氏人並沒有南下侵入巴克特利亞地區,甚至還沒有越過錫爾河。

首先,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大約在公元前139一前138年,他出使的目的是月氏,在他出使前後從匈奴處聽到的有關月氏的情報,都說月氏在伊犁河流域。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公元前141年以吐火羅人為主的西徐亞人越錫爾河南侵之時,月氏人,最低限度是絕大多數月氏人,並未隨同前往,他們或他們的主要部落仍在伊犁河流域。

其次,從月氏西遷、南遷的歷史過程和時間,也可說明,吐火羅人並不是月氏人月氏人由河西遷至阿姆河以北,就時間來說,長達七、八十年,在這個時間內,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月氏在冒頓單于(於公元前209一前147年在位)時期,被匈奴擊破後,西遷至今伊犁河流域塞人地區。這是月氏西遷的第一個階段。

此後,大月氏又為烏孫、匈奴所迫,大約於文帝中期、匈奴老上單于在位期間,離開伊犁河流域南侵。

這次遷徙經過了四十年,即公元前165年左右,由伊犁河流域奔逃到錫爾河以北,在這裡留居下來,這是月氏遷徙的第二個階段。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在月氏的衝擊下,原居於錫爾河以北的塞人或西徐亞人,以吐火羅人為主,越過錫爾河,侵入希臘一巴克特利亞王國的北疆匿一索格底亞那一帶,在這裡活動了二十多年,於公元前141年或更早一些,乘希臘一巴克特利亞王國統治集團內爭激烈之際,越阿姆河,消滅希臘一巴克特利亞,

這就是斯特拉波所說,錫爾河北西徐亞人中的吐火羅等入侵希臘一巴克特利亞之事。面阿姆河南北兩地,遂為以吐火羅為首的西徐亞人所佔據。這一地區也就被稱為吐火羅斯坦。

自公元前141年以後,即吐火羅等人進入錫爾河以南和巴克特利亞地區以後若干年(很可能是在張騫到達大月氏的前幾年),大月氏始越錫爾河,佔據原來由吐火羅人佔據的阿姆河以北中亞河間地區,這是月氏西遷的第三個階段。

這時吐火羅被迫退守於阿姆河以南原巴克特利亞地區。張騫到中亞時所遇到的大月氏“西擊大夏而臣之”的政治局面,正是大月氏遷徙的第三個階段——佔據阿姆河以北的情況,在這個時期,大月氏也可能在政治上控制了當時的吐火羅王國,但並未越過阿姆河,阿姆河南的巴克特利亞地區,仍存在著吐火羅王國一-大夏。

正因為如此,《史記》、《漢書》中一方面說月氏“西擊大夏而臣之,”一方面又說張騫訪問大月氏後,又到大夏進行了訪問。

那麼,大月氏是什麼時期越阿姆河完全佔領大夏的呢?

《漢書·西域傳》所記大月氏的情況與《史記·大宛列傳》所記大月氏的情況不同。《漢書》中說大月氏渡過了阿姆河,佔據了藍氏城,即原巴克特利亞首府巴赫爾,並在大夏領土上出現了貴霜等五翎侯。

這個記載,與《史記》對大月氏情況的記載已有了很大不同,這個不同給我們指明,在張騫到達大夏時,大月氏人尚未越過阿姆河,只是佔據了大夏北部疆域。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最早在武帝之後,大月氏才越過阿姆河,佔領整個大夏地區,並分裂為貴霜等五個翎侯。對大月氏人越過阿姆河的時間,雖無具體記載,但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也並非不能作一些推測。

目前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大月氏的貴霜王國建立於公元頭二十年。也就是說,大月氏越過阿姆河,佔領大夏的時間,大約在西漢後期。

而在這個時期內,公元前一世紀的中葉,是一個大的轉折時期。因為,在這以前,作為大夏鄰國的安息,勢力強大,它不僅佔據著大夏西北的瑪爾吉亞那地區,而且實際上控制著大夏,並且把大夏當作安息抵禦阿姆河以北大月氏的屏障。

在這種情況下,大月氏想越過阿姆河,南侵大夏,是困難的。

但在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即公元前58一57年,安息王弗拉特三世諸子合力殺父,接著相互間就開始了激烈的內爭,吐火羅王國注意力轉向安息,西部的羅馬帝國也乘機東侵,佔領了安息一些地區。

可能就是這個時期,在安息身顧不暇,吐火羅王國——大夏力量空虛的情況下,大抵進入大夏本土。這對大月氏來說,是它遷徙的第四個階段。

《漢書·西域傳》所說大月氏的情況,正是這個時期的大月氏。

根據這個看法,則印度人稱大月氏為吐火羅,也只適合於公元前一世紀中葉大月氏人進入吐火羅斯坦以後,由此大月氏與吐火羅人並不是一個民族。

但是,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後半葉,大月氏人越阿姆河侵入並消滅了由吐火羅人建立的吐火羅王國,建立了貴霜王國,成為吐火羅斯坦的統治者,在這時,也只是在這時,大月氏人方被稱為吐火羅人。

五、大月氏最後去了哪裡?

自公元前二世紀烏孫趕走大月氏,迫使它遷到阿姆河以北時,大月氏就算是進入了大夏境內,前二世紀六十年代大月氏越過阿姆河後,

就進入了大夏的中心地區—巴克特利亞(或吐火羅)地區,大夏的希臘統治者南逃後,大月氏統治者在這裡建立起自己的統治。

.當時的大月氏還是一個遊牧民族,為了能統治當時已有高度文明的大夏,就必須接受大夏高度發展的文化,同時採取了以宗法為基礎的封邦建國的分封制度,即把被他們佔領了的大夏分為若干封國,由大月氏統治者的子弟分別統治,這些封建主,被稱為翎侯。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武帝時期,大月氏的翎侯主要有五個,大約到公元一世紀左右,由於各封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五侯之間發生兼併戰爭,最後由貴霜翎侯統一了大月氏,建立起統一的國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貴霜國家。建立貴霜王國的第一個王叫丘就卻(大約公元一世紀中期)。

丘就卻八十多歲死去,其子閻膏珍即位(約在公元75年),在位二十多年.《後漢書》說他“覆滅天竺,置將一人領之”。

這裡所說天竺,有人認為是指印度西北部,今旁遮普一帶。此時貴霜的領土已有了大夏的全部,西部可能超過。

其首都可能在巴爾赫,即藍氏城(今巴茲拉巴德,其義為帶青色之城)。據《後漢書》記載,“月氏自此之後,最為富盛。”

這時期大月氏曾協助班超平定車師、疏勒之亂,公元90年閻膏珍因要求東漢皇室嫁女被拒,派副王謝,

率兵七萬,越蔥嶺進攻班超,斑超駐守於疏勒,堅壁清野,大月氏軍糧不繼,只好求和。班超主動放大月氏軍退回。

解密大月氏:為啥一直西遷?究竟是不是吐火羅?它最後又去哪裡?

此後,大月氏貴霜國王的世襲及名字就不清楚了,國勢也日益衰落。到三世紀,各領地逐漸獨立;僅僅保持了巴克特利亞地區。到五世紀,在噠人打法下,大月氏貴霜王朝最終滅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