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由 達令讀書樂 發表于 武術
  • 2021-05-13
簡介”其中一人,說的便是蘇軾

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是什麼意思

文|達令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人都誇讚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對蘇軾的詞大加讚賞。不過,蘇軾有一首詩堪稱經典,很多人卻不知。其中四句頗富哲理: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這首詩是蘇軾任大理評事,在鳳翔府為判官期間所作。

蘇軾初為官之時,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同赴京。因為蘇洵留任京城,蘇轍拒絕了外出任官,留在京城照顧父親。而蘇軾則奔赴鳳翔,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

這首絕句就是在此期間所作,是蘇軾和弟弟蘇轍之間的限韻詩,他們二人約定以“泥”和“西”為韻。他在鳳翔做官期間,正是人生中年少得志之時,這首詩正是他對於自己未來的思考和憧憬。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林語堂是這樣解讀此詩:“飛鴻是人心靈的象徵,蘇東坡的傳奇一生,正是一個偉大心靈偶然留下的足跡,真正的蘇東坡只是一個心靈,如同一隻虛幻的鳥,這隻鳥也許直到今天還夢遊於太空星斗。”(源引自林語堂《蘇軾傳》)

蘇東坡一生經歷了三位皇帝——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在三個性格完全不同的皇帝統治的時間段裡,蘇東坡經歷了從名震一時的飽學之士,到仕途坦蕩,最後一貶再貶,命運的捉弄沒有將他打倒,反而讓他的智慧愈發驚人。

蘇東坡的一生,正好印證著他的這一首詩。他如飛鴻一般,在這世上用自己的驚人才華和對於生命和信念的追求,讓自己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了一個鮮豔的印記。即使經歷千年的斗轉星移,他的偉大靈魂仍舊如虛幻的鳥一樣,在文字的流傳中,儲存了下來,成為人們的心靈指引。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執政年間成長,寬鬆的政治生態環境,讓他養成了雄辯的思維,少年得志,深受賞識。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家庭培養,更離不開社會環境的滋養。

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加上父親蘇洵,霸佔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個,這背後有天賦的才華,更有後天環境的影響。

蘇洵27歲開始發奮讀書,其時正好是蘇軾剛出生的時候,也許是這個新生的生命讓他燃起了改變命運的勇氣。“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這是《三字經》裡,對蘇洵發奮讀書的記載。

父親不僅自己讀書,同時也負責監督自己的兩個孩子讀書。尤其是在科考不中之後,回家之後對蘇軾和蘇轍更是嚴格要求。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對於父親的嚴格要求,蘇軾晚年也寫過一首詩歌記載。

《夜夢》:夜夢嬉戲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粗。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魚鉤。

由此可見,蘇軾小時候讀書,也跟我們一樣因為貪玩而無法完成任務。結果父親來檢查功課的時候,他憂心忡忡,像被釣鉤鉤住的小魚一樣緊張。可見蘇洵對蘇軾讀書之嚴格。

蘇洵除了對他的嚴格教育,在文風上也要求他堅持淳樸風格,避免雕琢辭藻,華而不實。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宋仁宗在位年間,正值太平之年,仁宗皇帝賞識文人賢才。他為了招納賢士,在科舉考試中設定賢良方正直言及諫、博通文典明於教化、才識兼茂明於體用、詳明吏理可使從政、識洞韜略運籌帷幄、軍謀宏遠材任邊寄六科,目的是讓天下有才有志的人能夠大膽參與朝政言論,為大宋獻計獻策。這也是古時候,當政者希望民眾參與政治輿論的一種方式。

蘇軾選擇了賢良方正直言及諫科,經歐陽修推薦之後參加考試。另外他還獻上了自己的25篇策論文章,文章內容涉及廣泛,包括邊防戰事、宮闈內事,政策朝丞等。仁宗看後,大為欣賞,私下對高皇后說:“我為後世子孫選擇兩個宰相。”其中一人,說的便是蘇軾。

蘇軾說他寫文章:“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寫文章的天賦,直言納諫的性格,即成就了他,同時也為他飄搖的後半生埋下伏筆。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在心底善良卻野心勃勃神宗年間做官,蘇軾仍舊是那個蘇軾,大宋卻換了天地。

仁宗去世後,在英宗皇帝治國期間,蘇軾返回京師,在京任官。期間經歷了妻子去世和父親蘇洵去世兩件大事,蘇軾和蘇轍雙雙辭官居喪。

居喪期滿之後,已是神宗皇帝在位。這次迴歸,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

年輕的神宗皇帝心懷大志,雄心勃勃,期望強兵富國。他任用王安石,決定大肆推進王安石的變法計劃。新法是對財富的再分配,本意是想要將商人的錢財分一部分給國家所有,透過國家的再分配接濟百姓。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這個理想化的結果並沒有達到,反而是讓農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因為變法的直接結果由農民承擔了。

新法推行的過程中,遭到了朝丞的反對。擁護變法的王安石一派和反對派,開始了一場浩大又漫長的朋黨之爭。即便後來王安石變法終止了,也沒能終止朋黨之爭,直到最後北宋滅亡。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王安石說,如果奸臣在朝,妒害賢能,賢臣必將遠離。因為堯舜殺了身邊的四個奸臣,才能有其成就。

王安石任宰相一職之後,歐陽修退隱,與蘇東坡同樣反對變法的司馬光、範鎮憤怒辭官。在這樣的情況下,蘇東坡仍舊寫下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上書中力陳因新政皇帝已失去民心。上書之後沒後下文,蘇東坡並不死心,繼續上書。

他第一次被罷黜,起因是在在任開封府推官時,鄉試出了一題《論獨斷》,因此激怒了王安石,之後被貶杭州。

他有詩云:”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

此後的日子,他就真如飛蓬一般,一路貶謫,一路飄搖,成為朋黨之爭中的犧牲品,難得再有安穩的生活。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東坡到湖州任職時,因呈謝恩表時說:“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因為“新進”一詞,惹得王安石的擁簇們不滿。三個月後,有人開始在朝廷彈劾他,並且找出他的詩歌中寫變法、農人吃不了鹽的內容。蘇東坡被免去官職,送進御史臺的皇家監獄,前後審問了四十多天。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宋神宗愛蘇軾的才華,因為這個,烏臺詩案雖然轟動一時、牽連人數眾多,不過最後蘇東坡卻只是被貶到黃州,沒有受到更重的責難。不過,也因為神宗的厚愛和蘇軾本身的正直,註定了蘇軾一生成為朋黨眼中釘,難以再翻身。

不過黃州的日子,對於蘇東坡來說也是有趣。四處遊山玩水,文章不斷,從政期間也頗有建樹,甚至建立了孤兒院。

蘇東坡是一個真正能夠在生活中作樂的人,不管在什麼際遇之下,他總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之源。正如他所說

“我一生之樂在執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滋味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安心退隱之際,受太后恩典輔佐年輕皇帝哲宗,被貶謫是一條無盡的道路。

神宗皇帝之後,哲宗皇帝九歲,由英宗的皇后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攝政,提攜蘇東坡升任翰林學士。這個時候,蘇軾已經準備歸隱之事,“十年歸夢寄西風,此去真為田舍翁。”面對提攜,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出自己的惶恐“如入蓬蒿藜藿之徑”、“衰病之餘,乃始入鬧,憂畏而已。”

太好頗有當年諸葛亮託孤之勢,她在閒談中告訴蘇東坡,此次提攜是神宗皇帝的遺詔。當年神宗皇帝每每舉箸不下,大臣就都知道他在看蘇軾的文字。太后說:“你要盡忠輔佐幼主,以報先王之恩。”

蘇軾為官太過中正,直言進諫的政治觀念從始至終沒有屈服過。哲宗在位之年,司馬光過世以後,王安石引起的朋黨之爭已經消退,但是朝堂之上卻始終存在著黨派之爭。深得恩寵的蘇軾成了眾矢之的,朝堂暗中分成了擁護蘇軾的蜀黨和反對黨。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一心為民請願的政治方向,深得攝政太后賞識,他的政治主張多被採納,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當攝政太后過世之後,十八歲的哲宗正式執政,任用章惇為宰相,蘇軾便迎來了他的苦難。

說起章惇,原本是蘇軾的好友,在烏臺詩案時也仍與蘇軾交好。但是二人政見不同,章惇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擁護者。在高太皇太后攝政年間,廢止新法的時候,蘇轍彈劾章惇導致其被貶,而當時的詔書是有蘇軾草擬的。

章惇是個有仇必報的人,蘇軾曾評價他:“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章惇在任期間,不僅迫害與自己政見不一之人,更是設立了專門機構,將曾經開口反對過王安石變法的人以毀謗神宗論罪。他們先後處罰了八百多人。

蘇軾自然成了章惇要整治的重要物件,不僅要貶謫,還要貶謫到蘇軾認輸為止。蘇軾被貶嶺南後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惠州他依然故我。章惇說:“在惠州的日子挺舒服。”然後被貶謫儋州,這一次已經60歲的老人再也熬不住了,他大病一場,想著自己也許永遠回不去家了。

不過初到海南時寫出“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的句子,時間一長,豁達如他,居然仍舊詼諧幽默處之。他在海南自學中草藥,整理雜記手稿《東坡志林》。

宋徽宗即位後,由神宗之後攝政,她對元祐老臣一律赦罪。蘇軾因此得以回家的機會,可惜最後客死在回家的路,時值65歲。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他曾在王朝雲為他生下一子時說: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他自是聰明之人,一生卻漂泊多難,反觀他的詩詞,讓人無法不去愛惜這樣一個人。面對命運中的苦難,有人選擇了委曲求全逆來順受,有人選擇坦然接受,在淤泥裡開出花來。

林語堂說:“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

這正好應了他的那首絕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他的豁達精神成為中國燦爛文化中的一部分,遠播中外。

一首詩解讀蘇軾偉大的一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