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 由 有客祁祁 發表于 武術
  • 2021-08-11
簡介夔州十二景夔州是人文歷史名城,光緒版《夔州府志》所載的夔州十二景讓人神往:赤甲晴暉、白鹽曙色、瞿塘凝碧、峽門秋月、白帝層巒、草堂遺韻、魚復澄清、灩澦回瀾、武侯陣圖、文峰瑞彩、龍崗矗秀、蓮池流芳

橛字什麼意思

博古通今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即便面對人類僅幾千年的文明,人們也感到如同面臨大海,煙濤微茫信難求。這次,夔(kuí)字就向我們展示出古往今來有關它的故事。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夔(網路圖片)。

夔:舜帝樂官

夔是舜帝的樂官,在《尚書》中記載著兩人的一段對話。

舜:“夔,我命令你用音樂去教導我的子民,使他們正直溫善,寬容莊重,堅強平和,單純謙遜。詩表達人心中的志向,可以用歌來唱,歌聲有音律有節奏,八音和諧不失序,神人是可以相和的啊。”

夔:“好,我可以演奏八音中的石器,令百獸起舞。”

《禮記樂記》中也有關於夔的記載:

“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舜作五絃之琴。

夔龍:輔弼良臣

大家可能會在一些詩詞及其他文獻中看到夔龍二字,這是什麼意思呢?

夔和龍是舜的二位大臣,夔是樂官,龍是納言之官,後世以夔龍比喻輔弼良臣。

比如唐代詩聖杜甫的《奉贈蕭十二使君》中言:“

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鵬圖仍矯翼,熊軾且移輪。”

明代王世貞的戲曲作品《鳴鳳記》說:

“夔龍禮樂承先範,班馬文章勘墨鉛。”

夔龍就是說舜的兩位大臣了,班馬是說史家班固、司馬遷。

夔:傳說中的奇異動物

夔還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僅有一足。《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

“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為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夔紋

說起夔,就必然談到夔紋,夔紋在中華文物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商晚期、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裝飾上,夔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有剛直古拙的美感。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夔紋扁足方鼎。

明清時期,夔紋被廣泛應用,在瓷器、玉器上,都可以看到夔紋的身影。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清 白玉夔紋水盂。

姜夔

夔還是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姜夔的名字。姜夔號白石道人,也稱姜白石,他對音樂、詩詞、書法、散文無不精善,是宋代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代表作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姜夔的詞境獨創一格,清空高潔,語言靈動。

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少數流傳樂譜的宋詞,存詞84首,今收錄於《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評曰:

“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文采,並冠一時。”

姜夔還傳世一方紫端石太史式七星硯,硯背七星下方線刻一戴笠長髯捻鬚老者半身像,該硯現藏於臺北博物院。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姜夔傳世的紫端石太史式七星硯。

曹夔音

如果您對書畫有研究,可能知道曹夔音這個名字。他是清代畫家,乾隆時供奉內廷。他工畫山水,善摹古,每臨一家,都能迅速準確捕捉特點,但凡下筆,不僅絕無離弦走板,還力圖使不同的氣象韻致得以再現。他的作品深得乾隆帝喜愛,成為“御覽之寶”。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夔州歌十絕句

說到夔,不得不說的是夔州。夔州歷史悠久,位於蜀地,在如今的重慶市奉節縣。歷史上,夔州和奉節這兩個名字有過更替。唐貞觀年間,為尊崇諸葛亮奉劉備託孤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而更名奉節。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劉備託孤。

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來到夔州,一連寫下《夔州歌十絕句》,這十首絕句歌詠夔州的山川雄奇和歷史古蹟,是今人酌古的絕好詩作。我們僅以幾句來觀覽體會。

“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赤甲、白鹽為二山名,赤甲山土石皆赤,白鹽山色如白鹽,故而得名,兩座山均高入雲霄。閭閻泛指民間,指古夔州所在地,人煙稠密,沿山逶迤而上。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杜甫十分尊崇諸葛武侯,他的詩句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與武侯鴻名一同流傳千載。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白帝指白帝城,李白的

“朝辭白帝彩雲閒,千里江陵一日還”

使這座古城名揚天下。白帝城下臨瞿塘天險,易守難攻,為歷代軍事重鎮,百牢關是漢中天險,兩險相較,夔州更勝一籌。

夔州十二景

夔州是人文歷史名城,光緒版《夔州府志》所載的夔州十二景讓人神往:赤甲晴暉、白鹽曙色、瞿塘凝碧、峽門秋月、白帝層巒、草堂遺韻、魚復澄清、灩澦回瀾、武侯陣圖、文峰瑞彩、龍崗矗秀、蓮池流芳。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夔州十二景。

赤甲、白鹽、瞿塘、白帝上文已解釋,草堂指杜甫草堂,杜甫在夔州時作詩達四百餘首。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成都杜甫草堂。

說到魚復,這裡有一個故事。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主張聯齊抗秦,以保楚國,卻受奸臣陷害,被貶官放逐。後來楚國國都郢都被秦將白起攻破,他悲痛投汨羅江而死。汨羅江中有一神魚,感佩屈原,打算把屈原送回家鄉。神魚吞入屈原身體,從汨羅江遊經洞庭湖進入長江,再溯江而上,當神魚游到屈原故鄉秭歸時,百姓擁到江邊失聲痛哭,神魚感動流淚。淚水模糊了神魚的視線,它早已遊過秭歸,等到醒悟時,神魚忙掉頭往回遊,將屈原的遺體送到秭歸。這樣人們將神魚往回遊的地方,叫做“魚復縣”。

灩澦堆,是立在瞿塘峽口的中流巨石,蘇軾有一首《灩澦堆賦》,其中一句寫到

“予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觀乎灩澦之崔嵬,然後知其所以開峽而不去者固有以也。”

這首賦記述蘇軾來到灩澦堆,感悟到這塊巨石是當年大禹疏鑿長江時有意保留下來,以阻扼西來江水,否則滔滔江水流奔流至此毫無阻攔,其洶湧澎湃傾瀉而下時,會異常險惡,所以灩澦堆對世人有功。可惜的是,灩澦堆於1958年因“阻礙航運”被炸掉。

讀懂了這個字 你也能做到博古通今

灩澦堆。

武侯陣圖也十分著名,分“水八陣”與“旱八陣”。杜甫在《八陣圖》中詠:

“功蓋三分國,名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蓮池流芳的來源據說是北宋學者周敦頤,曾於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攜友在蓮花峰下居住過。由於周敦頤曾有名作《愛蓮說》,他走後,人們敬他學問,給峰下池塘取名“蓮花池”。

文明鋪就的路,似乎存在著隱形的聯絡,無意觸動某一個機關,與其相關的過往就會浮現出來,而這一切還在繼續發生著變化,但不變的是傳承和繼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