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歷史上的如懿是怎樣一個人?她在乾隆心中到底是什麼地位?

  • 由 夜讀史書 發表于 武術
  • 2021-07-19
簡介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輝發那拉皇后伴駕隨行

壹恣懿怎麼讀

近日,電視劇《如懿傳》正在熱播。劇中女主角烏拉那拉·如懿以高冷倔強的個性,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許多人可能會很好奇,歷史上是否真有如懿這個人物呢?答案是肯定的。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家族姓氏,清朝後妃基本沒有名字記載,所以如懿這個名字是虛構的)。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如懿”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歷史上的如懿是怎樣一個人?她在乾隆心中到底是什麼地位?

《如懿傳》劇照

在《如懿傳》中,如懿的身份是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雍正皇帝原配)的侄女,這其實是個錯誤。真實歷史上的“如懿”出身並不顯赫,她的父親訥爾布只是鑲藍旗的一個佐領(正四品)。她的姓氏也並非烏拉那拉,而是輝發那拉。

雍正十二年(1734年),16歲的輝發那拉氏透過選秀,被賜婚給寶親王愛新覺羅·弘曆做側福晉。一年後,雍正帝駕崩,弘曆繼承皇位,即乾隆皇帝。作為乾隆皇帝潛邸時期側福晉的輝發那拉氏被冊封為嫻妃,地位僅次於富察皇后和高貴妃,位居第三。

和《如懿傳》中高冷倔強的如懿有所不同的是,歷史上的輝發那拉氏性格文雅、莊重。所以乾隆皇帝封她為嫻妃意為“安和、恬靜”。

歷史上的如懿是怎樣一個人?她在乾隆心中到底是什麼地位?

《如懿傳》劇照

自古以來,皇帝的後宮就如同戰場。后妃們為了在皇帝面前爭寵往往用盡各種手段。不過,嫻妃卻是個例外,雖然她在妃嬪中位份較高,但卻低調到幾乎讓皇帝都感覺不到她的存在。

乾隆十年(1745年),高貴妃在病危之際被封為皇貴妃,意在沖喜。嫻妃也在同日被晉封為嫻貴妃。不久,皇貴妃高氏就病逝了,嫻貴妃成為了後宮中的“二把手”。三年後,富察皇后也病逝了,嫻貴妃被皇帝冊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

乾隆十五年(1750年),輝發那拉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后。乾隆皇帝在封后冊文中這樣寫道:“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秀毓名門,祥鍾世德,早從潛邸……恭奉崇慶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從這段話的意思中可以看出,輝發那拉氏被冊封為皇后的主要原因是出於皇太后的舉薦,而並非乾隆皇帝本人的意思。

歷史上的如懿是怎樣一個人?她在乾隆心中到底是什麼地位?

《如懿傳》劇照

輝發那拉氏當上皇后以後,待遇發生了很大改變。此前皇帝很少光顧她的寢宮,更談不上懷有子嗣。可是在此後幾年,她相繼為乾隆生下了二子一女。乾隆皇帝無論江南巡幸、盛京祭祖,還是木蘭秋獮,都會將輝發那拉皇后帶在身邊。有人可能認為這些都是乾隆寵愛皇后的表現,其實倒也未必。歷史上的乾隆皇帝是一個對女人非常“博愛”的帝王,用情至深這幾個字在乾隆皇帝的詞典裡是不存在的。此時的輝發那拉氏已經三十多歲,早已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齡。因此與其說上述種種行為是輝發那拉皇后聖眷正隆,還不如說這些都是她作為中宮皇后理應得到的待遇。

在主持後宮的十幾年時間裡,輝發那拉氏得到了一個皇后應有的待遇,也履行了一個皇后應該履行的責任,按理說一切都相安無事。不過,世事總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時候,輝發那拉皇后的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

原來,後宮中的“二號人物”令貴妃(《如懿傳》中的衛嬿婉)越來越受到皇帝的寵愛。令貴妃為乾隆皇帝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也被乾隆寄予厚望。這些都讓身為皇后的輝發那拉氏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最過分的是,乾隆竟打算冊封令貴妃為皇貴妃。按照清宮傳統,皇貴妃封號一般只給去世的妃子追封,或者給病危的妃子沖喜。令貴妃不但身體完全健康,而且此時在後宮中地位已經很高了,如果再給她加上皇貴妃的封號,勢必對輝發那拉皇后的地位形成嚴重挑戰。甚至會影響到將來誰的兒子繼承皇位的問題。所以在冊立皇貴妃的問題上,帝后之間出現了不少矛盾。

歷史上的如懿是怎樣一個人?她在乾隆心中到底是什麼地位?

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輝發那拉皇后伴駕隨行。當皇帝一行人抵達杭州後,生性風流的乾隆皇帝又看上了杭州的一個漂亮女子,並有意將她帶回宮去。但是輝發那拉皇后卻堅決反對,因為根據清宮規定,皇帝的女人必須是從秀女中產生的,而不是說皇帝看上誰就能帶走誰。作為後宮之主,皇后完全有權利阻止皇帝這麼做,但乾隆皇帝卻大大遷怒於皇后。帝后之間本來就在冊立皇貴妃的問題上心存芥蒂,結果這麼一個小小的事件讓矛盾進一步激化。徹底失望的輝發那拉皇后在激動之下就剪掉了自己的頭髮。

按照滿人傳統,除非家裡長輩去世,其他時候都不允許擅自剪掉頭髮,否則就是大不敬、大不孝。皇后的行為讓乾隆皇帝極為震怒,他在上諭中指責皇后“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這麼長長的一句話其實總結起來意思就是四個字:皇后瘋了。

乾隆皇帝當即命人將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城。沒過多久,他又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並將皇后手下的宮女由十人裁撤為兩人。按清宮制度,只有位分很低的“答應”,才只配備兩名使喚宮女。雖然輝發那拉氏的皇后名分沒被裁撤,但實際上已經是“不廢而廢”了。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輝發那拉皇后去世。乾隆皇帝下旨以皇貴妃的規格舉行葬禮。但根據清廷內務府檔案記載,輝發那拉皇后的喪事僅用銀207兩9分4釐,規格只相當於一個嬪的等級。朝廷裡有個叫李玉鳴的御史實在看不下去,上書為皇后說幾句公道話,結果李玉鳴被革職流放。“無情最是帝王家”莫過於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