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 由 斯文卿相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29
簡介其後呢,雖然荊軻刺秦不成,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但燕太子丹卻因反抗暴秦,成了後世謳歌的英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燕太子丹的“不愛後宮美女”就這樣流傳下來,造成的後果是,燕國本來就輕視女人,如今又有燕太子丹故事,遂“民化以為俗”,老百姓將燕太子丹

一個女加一個馬念什麼

女人一輩子能有幾個老公?

兩個,十個,二十個,乃至於更多?

在古代,這一切可能取決於女人的丈夫、公公、婆婆、叔伯兄弟甚至其他不相干的人,但就是不取決於女人自己。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一

1。

男人三妻四妾,女人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好多女人恐怕也只敢在夢裡想想。然而,南北朝時,就有一個女人“勇敢”的做了先驅,明目張膽的發出這樣的千古一問。

這個女人叫劉楚玉,是一位公主,南北朝時宋國的山陰公主,《宋書》當中說,劉楚玉是有丈夫的,她的丈夫叫何戢,二代,當朝司空何偃的兒子,結婚後,夫妻倆關係怎樣不知道,反正劉楚玉是很能折騰的。

公元464年,劉楚玉的父親宋孝武帝駕崩,弟弟劉子業登基,人稱宋前廢帝,從諡號上就可以看出,劉子業大約不是個好皇上,既然大家都不好,那老大也別說老二,所以,劉子業登基不久,劉楚玉就找到他,很正經的說:

妾與陛下,雖男女有殊,俱託體先帝。陛下六宮萬數,而妾唯駙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你有三宮六院,我呢,只有駙馬一人,咱們都是先帝的子女,一個娘肚子裡出來的,事情這麼辦,公平嗎?

千古一問就這樣出來了,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尋求男女平等。

一個公主,就敢這麼無禮,很害臊的話問到皇帝,問到自己親弟弟面前。

劉子業怎麼辦?

要不怎麼說這是個荒唐的皇帝呢?姐姐一問,他是想了又想,咦,你說的對啊,說的對怎麼辦?

帝乃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選三十個面容姣好的小鮮肉送給姐姐,藉以撫慰她的怒火,並由著她自由發揮去了。

“面首”一詞就這麼來了,原本是說面容姣好,但有了劉楚玉這檔子事情以後,就專指一類特殊人群,而這類特殊人群,武則天給發展到了巔峰。

事已至此,劉楚玉沒了許多腹誹,自然心滿意足,她實在是一個直率的女人,居然想跟皇帝一樣,把幸福建立在擁有強大的後宮。

簡而言之,她希望發生“一夫多妻”的變種,很踏實的享受一下“一妻多夫”的快樂。

可問題是,一妻多夫真的幸福嗎?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二

2。

其實老早,就有女人實現了這種“美好”的願望。

《史記》當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田常。

田常,田成子,齊國田氏第八代宗主。

田氏來自春秋時期的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國內亂,公子陳完奔齊,被齊桓公封在田地,所以改氏為田,田家人就這麼來了。

大約齊桓公加封陳完的時候做夢都不會想到,看似不起眼的田氏,到了近兩百年以後的田常這一代,牛的都能與國君“

莫之與京”,可以並駕齊驅。

一個大臣厲害到這種地步,齊國時任國君齊平公能怠慢他嗎?

即位不久,就可著勁兒的討好,除加封田常為國相之外,還:

割齊自安平以東至琅邪,以為封邑。

把齊國一大半兒的土地都封給了他,到了這個份兒上,事情就有點尷尬了。

齊國有七十餘城,一大半將近四十個,地盤是不小,可問題是,這四十餘城該怎麼管理呢?

交給別人?想得美,萬一別人不靠譜呢。

不放心別人,也不是沒別的辦法,最好就是模仿周天子分封,用血緣關係把四十多座城池擰成一股繩。

然而,血緣關係最好是兒子,因為誰能親的過自己親骨肉,但問題是,一座城池派一個,也得四十來個兒子。

這些個兒子上哪兒找呢。

就這麼想啊想,想啊想,終於,叮的一聲,有了!

《史記》當中說:

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為後宮,後宮以百數,而使賓客舍人出入後宮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餘男。

這是一套完整的方略,有人將其戲稱為“隔壁老王計劃”,就像要將一頭大象裝冰箱裡一樣,攏共分三步:

第一步.齊國選美,選七尺以上的女子。先秦,大約是0。23米為一尺,七尺以上就是一米六左右,先秦時期,人們的平均身高在一米五左右,一米六,已經是很高的高個子了,那麼,田常選這些高個子女人幹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全部納為姬妾,總計下來,一百多個;

第二步。娶這麼多老婆幹麼?

為了愛情?

不得不說,想法實在很天真,田常什麼人,哪裡顧得上這些小破事,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生孩子,壯大田氏家族,而且選姬妾的標準那麼高,足以說明,很早,田常就有了點優生優育的意識,但目的雖好,田常歲數已大,生那麼多孩子自己一個人肯定不行。

於是呢,一種匪夷所思並且異常高明的主意出來了,要點就在於:

使賓客舍人出入後宮者不禁

田家的孟嘗君喜歡養士,估摸著就是打這兒繼承下來的,關鍵時刻能幫大忙啊。

如今田常有了困難,平常養的那一大幫子門客,能讓他們閒著嗎,於是,鼓勵他們進後宮,自家的後宮,而且還是想幹嘛幹嘛。

如此一來,從田常掌權到田常去世,充其量十多年的時間,即所謂:

及田常卒,有七十餘男。

一直到田常去世,兒子就生了七十多個。

第三步。七十多個兒子怎麼安排呢?

很簡單,四十多個分配到封地,其他的 ,隨著時光的流逝,田氏家族權勢的擴大,也逐步到各地做了封君。

齊國,終於就慢慢變成田家的天下了。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三

3。

田常就是這樣用透過給一個女人找很多丈夫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政治願望,故事當中的女主人公想追求愛情,或者打算只要一個丈夫,從一而終,她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因為沒有人把女人當人。

這種具有特色的“不把女人當人”就這樣不知羞恥的延續下去,到了僅兩百來年以後的戰國末期,燕國更將之發展到了巔峰。

燕國的地盤主要集中在華北北部,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姬奭(念“是”)於燕地(北京房山),傳國800餘年,鼎盛時期,疆域面積達到2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在整個兒春秋戰國時期,它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妥妥的一個老牌諸侯國,老牌諸侯國意味著“守禮”,它都有哪些很講“禮”的做法呢?

《漢書》有云:東北曰幽州……其利魚、鹽;民一男三女。

燕國以前叫幽州,古幽州,這個地方盛產魚、鹽,男女雙方比率是1:3,相較於揚州的2:5,青州的2:3,甚至於荊州的1:2,雍州的3:2,冀州的5:3而言,男女比率是嚴重失衡的,典型的女多男少。

古時候,女人地位本來就不高,如今又是典型的女多男少,造成的後果自然是,在幽州,也就是燕國地面上,女人更容易受到輕視,而正因為如此輕視女人的緣故,就很不小心的產生了一個大膽的風俗。

而這個風俗的由來,還跟大英雄燕太子丹有關。

關於燕太子丹,《史記》有云: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

嬴政出生在趙國,他少年時和燕太子丹要好,等到嬴政被立為秦王,燕太子丹又到秦國作人質。秦王對待燕太子丹不友好,所以燕太子丹因怨恨而逃歸,歸來就尋求報復秦王嬴政的辦法。

可問題是,秦國國大兵強,燕國國貧民弱,在這種情況下,燕太子丹拿什麼跟嬴政鬥。想來想去,明的不行來暗的,正的不行來邪的,“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之後就“因而刺殺之”,簡而言之,派刺客刺殺嬴政,以後很了不起的秦始皇,可這個刺客上哪兒去找呢?

大家都知道,燕太子丹以後是選了荊軻的,但荊軻之前,燕太子丹為了尋找合適的人選,費了不少功夫。

還是《漢書》,對這件事說的比較詳細,曰:初,太子丹賓養勇士,不愛後宮美女。只喜歡勇士,不愛惜後宮美女,為什麼不愛惜?

就是因為,他為了得到勇士的歡心,對於後宮美女,也就是自己的姬妾,是很不擇手段的。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四

4。

比較著名的故事就是:

燕太子丹剛得到荊軻之時,那是開心的不得了,簡直就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而且還像個小媳婦似的,對荊軻體貼入微,無所不應,有一次,荊軻覺得一個歌姬的手很好看,不小心誇了一下,當天晚上,燕太子丹就把這個歌姬的手送了過來。

歌姬的手送了過來,那歌姬呢 ,當然是疼死過去,因為這雙手是燕太子丹活生生砍下來的,試想,一國之太子對女人都是這種態度,那麼在燕國,女人還有什麼地位可言呢!

其後呢,雖然荊軻刺秦不成,辜負了大家的期望,但燕太子丹卻因反抗暴秦,成了後世謳歌的英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燕太子丹的“不愛後宮美女”就這樣流傳下來,造成的後果是,燕國本來就輕視女人,如今又有燕太子丹故事,遂“民化以為俗”,老百姓將燕太子丹的做法演變成一種風俗,一種放蕩的風俗,也就是《漢書》當中記載的:賓客相過,以婦侍宿。

家裡來了客人,要以婦人陪侍住宿,不但不以為恥,還反以為榮,而且“至今猶然”。

《漢書》成書於東漢,東漢的時候還“至今猶然”,足以說明,燕國留下的這個放蕩的風俗,在華北一帶至少盛行了數百年。

數百年,實在一個可怕的數字,那時候的女人,自然可以“一妻多夫”,但她們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喪失人的尊嚴

就跟家裡的椅子板凳茶碗等傢什的待遇一模一樣。

女人就能輕賤到這般地步 ,那麼,以後改好了嗎?

很不幸的是,就在上述“一妻多夫”蓬勃發展的時候,乃至於發展到漢朝,老婆都可以合法出賣,即《漢書》當中說:嫁妻賣子,法不能禁,義不能止的時候,一種新的“一妻多夫”又從天而降了。

《史記》當中說,西漢,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漢室遭逢重大變故,正在大家考慮怎麼度過難關的時候。

一位比劉邦還要厲害的英雄不期而至。

而至的目的不為別的,向其時46歲,已經是半老徐娘的呂雉求婚。

當然,他不是親自來,而是派使者帶了一封書信,因為這封信記錄在史冊當中,所以我們今天尤能領略到這位英雄的風采。

信中說: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我生在荒澤,長於草原,曾數次帶領軍馬,到中原遊玩,如今你成了寡婦,而我恰好也死了老婆,一男一女,分別獨居,大家都不快樂,不如你嫁給我,我娶了你,大家都開開心心的過日子,你看這樣行不行?

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到,這位英雄生長於草原,所以,他當然不是別人,就是曾經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的匈奴大單于冒頓。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五

5。

原本秦始皇時期,駐守北部邊疆的秦國大將蒙恬是把匈奴打服了的,打得匈奴深入草原腹地,只敢一個勁兒的向北發展,直至中亞地區,根本不敢回頭正眼看看長城以內。

但自楚漢相爭以後,天下又洶洶不安,匈奴乘虛南犯,不但奪回秦朝時失去的故地,還將兵鋒直指山西、陝西等地,成為中原的心腹大患。

劉邦奪得天下後,想收拾他們,卻不小心吃了個虧,只能採用謀士劉敬的建議,主動向匈奴贈送金帛,主動跟匈奴和親,天下這才太平下來。

從這個層面講,匈奴冒頓單于就是劉邦、呂雉的女婿,如今老丈人剛死,冒頓單于就立刻大著膽子向丈母孃求婚。

什麼意思?看不起誰呢!

呂雉當然勃然大怒,她可是個強悍的女人,立刻親自主持廷議,商量應對的方法,結果商量來商量去,終於還是覺得弄不過匈奴,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親自回信一封,上面是這樣寫的: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尊貴的單于很委屈的給我來了封求愛信,向我求婚,本來是應該滿足你的要求的,可後來想想,我實在太老了,老的連路都走不動,實在沒資格伺候單于,希望你能可憐可憐,大方的原諒了我以及大漢卑微的臣民吧,隨信奉上御車二乘,良馬二駟,以供單于驅使。

女婿欺負丈母孃,丈母孃還得陪著笑臉給女婿送禮,呂雉的回信就是這麼委屈,冒頓單于知道後什麼反應?

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

之所以如此荒唐,都是我不懂中原禮儀的緣故,你就大度的原諒我吧。

冒頓單于的解釋有道理嗎?

當然有!

不管願意不願意,從輩分上講,冒頓單于就是劉邦的女婿,中原地區,女婿妻其老丈母孃,可以稱之為“鳥獸行”,是一種大罪,結果是“鳥獸行則滅之”。

可在匈奴,叫做“收繼婚”,“順緣婚”,包括兄收弟媳、弟收兄嫂或者子收庶母等等,講究的就是肥水不留外人田,即便是女人守了寡,也要把她前夫留下的所有財產,合理合法的留在本家。

按照這種習俗,冒頓單于向呂雉求婚,其用意並不是為了羞辱呂雉,羞辱大漢,事實上,如他這般英雄,通常沒有那份閒心,他的真實用意在於,不管是弟收兄嫂、子收庶母或者女婿收老丈母也好,按照匈奴的風俗,如果這樁婚姻成功,他就可以理直氣壯,順理成章的繼承劉邦的基業。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六

6。

遺憾的是,冒頓單于算盤打的雖好,卻完完全全的忽略了兩種文明習俗方面的差異,因而鬧出天大的誤會,所以,他的道歉還是有點道理的。

至於之後的結局,無非是“因獻馬,遂和親”,主動給大漢送去一批馬匹,隨後,又娶了一位公主,繼續當呂雉的女婿。

匈奴和大漢,遊牧和農耕,兩種文明有關“一妻多夫”的首次碰撞,就這樣結束。

以後,農耕在自己“ 典妻”都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卻繼續鄙視並且嚴厲打擊遊牧方面的“收繼婚”。

直白一點, 農耕的“一妻多夫”看不起遊牧的“一妻多夫”。

直到,因為遊牧的強大,或者雙方交流加劇的時候,農耕也不得不遮遮掩掩的接受。

《漢書》當中說,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意外的發現,在蔥嶺(帕米爾高原)以西,有大國名烏孫,風俗跟匈奴相同,也是馬背上的民族,有戶十二萬,人口六十三萬,軍隊十八萬餘人。

是一個僅次於匈奴的大國,也一直跟匈奴有點矛盾,出於敵人的敵人或者可以成為朋友的緣故,大漢應該跟烏孫搞好關係,適當的時候,也能夠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匈奴。

漢武帝一聽就說了大善,便於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派江都王之女劉細君作為和親公主遠嫁給烏孫獵驕靡昆彌(國王)。

劉細君嫁過去不久,烏孫獵驕靡昆彌死,遺囑劉細君遵照“收繼婚”風俗,改嫁給自己的孫子軍須靡昆彌。

奶奶嫁給孫子,按照大漢的說法,這就是地地道道的“鳥獸行”啊,劉細君當然不答應,可這事兒事關兩國友誼,她自己又做不了主,遂上書大漢皇帝。

兩種文明再度發生碰撞,漢武帝會怎麼辦呢?

答案很冰冷,很無情。

回書說: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

這時候不再說什麼“鳥獸行”,而是命令劉細君,遵照烏孫方面的風俗,漢武帝下這道詔書的時候,又何曾考慮過劉細君的所思所想,他心裡有的,只是西漢與烏孫合作的大事。

於是,劉細君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嫁給獵驕靡昆彌的孫子軍須靡昆彌。

太初四年(公元前105年),劉細君因水土不服,鬱鬱寡歡而死,臨死留詩一首,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農耕和遊牧,兩種“一妻多夫”的融合,就這樣以一個可憐女人的死亡,開始了。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七

7。

融合的當然很不順暢。

漢末,“奸伯叔母者棄市”;

兩晉,“收繼父妾,更所不許”;

南北朝,“禁國人不聽報嫂”。

表面上看起來嚴厲的不得了,然而實際上,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卻在父親駕崩之後,收納了父親的兩名小妾,宣華夫人和容華夫人。

唐宋依據舊例,依舊明文禁止,但唐朝的安樂公主李裹兒,丈夫武崇秀去世後,又嫁給丈夫的弟弟武延秀,卻“帝后觀禮,賞賚甚重,宮廷慶祝,群臣歡聚”,婚禮隆重的就像什麼國家大型慶典似的。

事情就這麼遮遮掩掩的發展。

一直到輪到元人入主中原,遊牧方面的“一妻多夫”便終於可以合理合法的擺上桌面,並結合農耕方面的“一妻多夫”,產生了許多新的變種。

家庭方面,出現了接腳伕,丈夫死後,公婆有權讓兒媳招贅一個陌生的男人上門,繼續代替前夫履行家庭職責,重要的就是再給家裡招一個勞力。

社會方面,“典妻”都發展到了 “租妻”、“共妻”,甚至於更惡劣“捆妓”,在一定期限呢,將妻子以一定的價格租給妓院,要點就在於用妻子獲取最大的利益。

荒唐的“一妻多夫”終於發展到頂端,在這樣的情況下,女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嗎?

歸根到底,這種所謂的“一妻多夫”是怎麼來的?

原因還在於,沒人拿女人當人,而是當做一種物件,一種商品,到需要時,或者為了前途,或者為了生活,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出售出去。

這種時候,倘若女人深愛著她的丈夫,非要反抗,寧死也不願“多夫”呢?

《輟耕錄》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大約元世祖年間,中書平章闊闊歹去世,留下一個特別漂亮的小妾,高麗氏,高麗氏很有德行,大約讀了很多儒家經典的緣故,居然打算一輩子為闊闊歹守節。

她的想法很好,可闊闊歹嫡子,正妻生下的孩子拜馬朵兒赤不幹。拜馬朵兒赤早就垂涎高麗氏的美色,如今老爹歸了天,按照遊牧“收繼婚”的習俗,高麗氏應該老老實實的嫁給他才是,可如今,卻無緣無故的多了這麼一出。

眼見煮熟的鴨子要飛,拜馬朵兒赤能甘心嗎?

當然不,於是準備了豐厚的禮物,獻給當朝太師伯顏,伯顏一開心就問了: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啊,你無緣無故送我這麼些好東西,到底什麼打算呢?

拜馬朵兒赤沒再客氣,如此這般一說,伯顏一聽,呵,我當什麼,原來就這點屁事,什麼,高麗氏還打算守節!

事情能由著她那,由著她還要我們男人幹嘛?

然而,高麗氏明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即便貴如伯顏者,也不好胡亂干涉,他不能胡亂干涉怎麼辦?

“一妻多夫”,女人就幸福了嗎?

圖八

8。

還有皇上啊,天底下,還有什麼事兒不歸皇上管呢!

主意拿定,伯顏立馬入朝,上書一封,說什麼不知道,反正元世祖聽從了他的蠱惑,特地下旨,命:拜馬朵兒赤收繼小母高麗氏。

事已至此,拜馬朵兒赤如願了,可高麗氏呢,她得多麼討厭這個拜馬朵兒赤啊,一聽皇上旨意下來,當天晚上,就叫上母親翻牆逃跑,一直跑到京郊的一家寺院,削髮為尼。

寧肯出家,也不願遵從收繼婚的習俗,嫁給丈夫的兒子拜馬朵兒赤。

她不願嫁給拜馬朵兒赤不要緊,可卻是以實際行動,狠狠打了伯顏的臉啊。

伯顏琢磨了,怎麼著,收了人家的禮,這點事兒都辦不成,叫我的面子往哪兒放。

當時就勃然大怒,並以抗旨為名,命有司衙門,抓住高麗氏,嚴刑拷問。

試想,太師的意思,手下能不緊趕著巴結嗎,於是,高麗氏那個慘啊,眼看著就要被活活打死的時候,也算她運氣好,恰好碰見元世祖的外孫,以後當了高唐王的闊裡吉思巡查刑獄,巡查時,有個同情高麗氏,名叫帖木兒不花的官員就對闊裡吉思說了:

誰無妻子,安能相守至死,得有如此守節者,莫之大幸,而反坐以罪,恐非我治朝之盛典也。

帖木兒不花說的很有道理。闊裡吉思一聽,就是這麼回事啊,於是呢,親自去了趟伯顏府,如此這般一說,伯顏沒有辦法,只能放高麗氏出獄,讓高麗氏頂著“守節”的名譽,繼續出家為尼去了。

不願意“一妻多夫”,這位還頂著“守節”的名義,並且在運氣十分良好的情況下,都得出家當尼姑,其他沒有任何理由的,運氣比較糟糕的,恐怕就再也沒有活路了。

個別跳出秩序的女人就這樣打壓下去。

之後,如伯顏、闊裡吉思、帖木兒不花之類的男人們是滿足了,並且可以當做典範,教育身邊的女人,但高麗氏,以及如高麗氏一般的女人呢?

白居易之《太行路》有云:人生莫做女兒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也許他早都知道,女人這種沒有尊嚴,沒有自我的“一妻多夫”,還得持續很久很久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