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 由 君武言風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8
簡介魏徵多次勸太子說李世民是個禍患應當早做打算,可惜太子並沒聽進去,最終死在玄武門事變裡

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是什麼

眾所周知,古代文人士大夫最為看重的品質就是“忠孝”,然而有一位堪稱“五姓家奴”的謀士,年輕時漂泊半生被迫或者主動跟了四五個主公。

但後世對其評價卻非常高,誇讚他是千古名臣,此人正是魏徵。李世民十分器重寵愛魏徵,在他死後更親手為其樹立墓碑,但在讀過魏徵留下的一本冊子中的內容後,李世民卻龍顏大怒下旨推倒了他的墓碑……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漂泊半生遇到明主

以遇到李世民為分水嶺,魏徵的前半生和後半生活得截然不同。

魏徵生於鉅鹿曲城是典型的山東士族,父親是北齊時期的縣令,因為幼年喪父他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但卻不想從事謀生的職業而是出家做了道士,不過魏徵當道士期間也沒閒著讀書寫字一個沒落下。

發現天下大勢越來越亂之後,魏徵還開始學習縱橫家的學說,準備效仿張儀蘇秦之輩在亂世中成就一番事業。

隋朝最後那幾年魏徵等到了人生轉機,他先是被武陽郡郡丞招去當了文書,後來又跟隨郡丞投靠了瓦崗寨李密。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因為文書寫得好,魏徵被李密相中並得到後者召見,當時已經年近四十的魏徵,意識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提出了十條幫助瓦崗軍發展壯大的計策。

李密當時雖然交口稱讚但後來一條都沒用,因為這人天生狂傲自大覺得自己想出的戰略更好,不過 這次召見也讓他見識到魏徵的才華將這個謀士留在了身邊。

接下來的一年中,瓦崗軍在碰到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兩股勢力時兩頭吃癟,魏徵看得著急多次向李密進諫,然而李密卻一意孤行最後只能灰溜溜帶著魏徵等人投靠了李淵。

和李密不同魏徵是真的打算投靠他,李淵發愁怎麼接收瓦崗軍地盤的時候,魏徵主動站了出來給徐世績寫封信,徐世績連人帶地盤全部投降李唐。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前往招降徐世績的同時魏徵還幫李淵安撫了當地的貴族,但接著尷尬的一幕發生了,因為西邊的薛舉做亂,李淵無暇顧及徐世績這股降兵。

結果瓦崗軍的地盤漸漸被王世充和竇建德搶走,徐世績和魏徵也被迫投降了竇建德,直到兩年後才重回李唐帳下,此後魏徵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

四十好幾的人終於成家立業混出了點樣子,此時李世民屢次被派出去對付後漢劉黑闥,但卻忽視了山東士族對後漢的支援。

魏徵覺得李世民在養寇自重刷軍功意圖奪取太子之位,就建議太子親自帶兵討伐後漢,結果太子一戰功成李唐外患消除,太子和李世民也開始暗中互鬥。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魏徵多次勸太子說李世民是個禍患應當早做打算,可惜太子並沒聽進去,最終死在玄武門事變裡。太子死後李世民把魏徵召到跟前問責:“我聽說你曾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勸前太子殺我?”

此言一出,他身邊的近臣全都大吃一驚對魏徵怒目而視,魏徵無視了這些猛將們吃人般的目光泰然自若道:

“是這樣!為了社稷安寧,你二人中必須殺掉一人,可惜他沒聽我的勸告,否則必不會遭此災禍!”

魏徵前半生數次改換主公,正需要當個敢言的直臣洗刷汙點,李世民也需要這樣一個剛正不阿的能臣成就自己的明君形象,所以他非但不生氣反而力排眾議對魏徵委以重任。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明君直臣情誼深厚

太宗李世民自己是個直脾氣,而且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以至於越看魏徵越順眼。即位後李世民封魏徵做了諫議大夫,還給他封了爵位並派去安撫河北一帶。

臨行前太宗說好了,對於前太子和齊王的舊部一切既往不咎,但魏徵卻發現太子和齊王的兩個心腹被鎖在囚車裡押往長安,權衡了利弊魏徵自作主張釋放了兩人,還給太宗上書報告此事。

李世民看到魏徵講述的道理並沒有生氣,反而對他越發器重多次喊到臥室裡當面詢問治國理政之道。

魏徵提出的意見太宗全都用之不疑,還經常用齊桓公忽略“帶鉤”之仇拜管仲為丞相的故事,來比喻他和魏徵間的君臣關係。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太宗心胸寬廣不去跟魏徵算舊賬,但他的老部下們可辦不到,當初魏徵輔佐太子時就是李世明年這幫人的心腹大患,所以大家都不信任魏徵,也不明白太宗為啥要以德報怨重用他。

有一次太宗宴請近臣時長孫無忌出來唱黑臉,他說魏徵和王珪都是太子舊臣,皇上請老兄弟們吃飯就別讓他倆過來掃興了吧?

面對大舅哥的提議,太宗並沒答應而是耐心跟他解釋:

“魏徵以前的確跟我有仇,但他現在為了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值得嘉獎。而且他經常不惜冒犯我也要直言進諫,不容許我犯錯,所以我才這麼器重他。”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太宗說魏徵經常“犯顏直諫”並非玩笑話,歷史上關於他被魏徵氣個半死的事例有不少,李世民喜歡玩鳥魏徵卻覺得這是不務正業,有次他正在玩鸚鵡,魏徵忽然過來了。

李世民怕被他念叨,連忙把鸚鵡藏在懷裡面,魏徵打眼一看就發現了貓膩,但他並沒說破而是故意慢悠悠地上奏拖時間,東拉西扯說了好久。

等魏徵離開以後,太宗趕緊把鸚鵡掏出來卻發現它早就被捂死了,氣得他對魏徵破口大罵。還有一次魏徵在朝堂上羞辱了太宗,太宗當場就火了,退朝回到後宮還在罵罵咧咧。

長孫皇后問他咋回事,太宗咬牙切齒:“魏徵那個鄉巴佬,老是在朝堂上當眾侮辱我,我一定要把他給殺了!”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在聽小太監講了事情經過後,長孫皇后反而換上一套正式的朝服向太宗道賀:“君明則臣直,魏徵敢在朝堂上那麼狂,是因為您足夠開明啊!”太宗聽後覺得這話在理更加器重魏徵。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太宗跟她夫妻情深為她修了座昭陵,還修了座瞭望臺供他遠眺昭陵緬懷亡妻,太宗帶著魏徵登上瞭望臺,指著遠處的昭陵道:“你看,那邊是什麼地方?”

魏徵故意眯了眯眼回答道:“我老眼昏花了,看不清楚。”太宗聽後有點不高興了:“這麼大一座陵墓你都看不到嗎?那是我給長孫皇后修的昭陵!”

魏徵聽後慢吞吞地說道:“原來陛下說的是昭陵啊!這個我早就看到了,我還以為您讓我看的,是高祖陛下的獻陵呢。”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太宗是個聰明人,聽出魏徵在陰陽自己只記得老婆卻忘了老爹,於是匆匆回宮派人拆了瞭望臺,從此不再四處遊玩取樂。

貞觀十二年時太宗宴請群臣,酒過三巡興致來了李世民就拉著身邊的大臣指點江山:“當年跟著我吃苦受罪、一起打下萬里江山的這幫老兄弟裡面,就數房玄齡功勞最大。”

“我登基之後,能夠盡心盡力造福萬民,給我提出寶貴意見,幫我成為一代明君的,就只有魏徵了!你別看古代出過那麼多名臣,在我眼裡,沒有能超過他們倆的!”

說到這裡還親自把身上的佩刀解下賜給了魏徵和房玄齡。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魏徵死後君臣反目

總的來說,太宗對於魏徵的喜愛直到其死前都沒改變,聽說魏徵重病不起,他就不停地派人去給魏徵送藥。

幾天沒聽到魏徵批評自己就覺得自己有罪,還專門寫了個“不見數日,朕過多矣”的手諭問候他,並在不久後帶了太子公主一起到他家探望。

太宗指著小女兒衡山公主把她許配給了魏徵嫡長子魏叔玉,可惜這樁婚事還沒辦成,魏徵就過世了。

太宗悲痛萬分下令“廢朝五日”,高規格將其陪葬在昭陵附近的鳳凰山上,還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員全都去給他奔喪,並讓太子代表自己出席。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可魏徵妻子卻在即將下葬時推辭掉了所有禮儀,只用車子載著棺材、披上一層布簡單安葬,太宗痛心不已在禁苑西樓遠遠望著魏徵的靈柩,想起兩人之間的君臣之誼潸然淚下。

他不光把魏徵列入到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還將魏徵比作能夠照出自己得失的“人鏡”。

可誰都沒想到,太宗對魏徵的態度卻在之後幾年急轉直下,到最後甚至推倒了他為魏徵樹立的神道碑,就連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也黃了,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一是魏徵和侯君集謀反案扯上了關係,其二是因為魏徵留下的一本小冊子。侯君集是凌煙閣功臣,但卻不知好歹地跟太子李承乾勾搭在一起,插足到太子和魏王李泰的王位鬥爭中,還跟李承乾合夥謀反最終被斬首示眾。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此案經過審訊牽出了太子之前的老師杜正倫收受賄賂一事,這兩人都是經過魏徵引薦才能身居高位。當初時魏徵一口一個“此二人有宰相之才”,將他們推薦給太宗,結果現在這倆都牽扯到了太子謀反案裡。

太宗理所當然地也給魏徵打上了太子黨的標籤,對他極為不滿,偏偏就在這時還發生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情——太宗看到了魏徵生前留下的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裡面記載著魏徵生平直諫的所有言行,他臨終前把這些文字整理成冊交給了褚遂良,囑託後者將其載入史書好讓自己揚名千古。

文人重視名聲本來無可厚非,但太宗卻固執地認為魏徵欺騙了自己,他口口聲聲地說要做社稷之臣,裝出一副不畏強權、一心為公的樣子,實際上還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衝著名聲才做的。

魏徵死後留一本小冊子,李世民看後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這種巨大的反差讓太宗勃然大怒,他不能忍受魏徵的這種欺君罔上的行為,下令推倒魏徵墳頭的神道碑,還拒絕了其長子的婚事。

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太宗如此激動還是因為他太喜歡魏徵了,兩年後他就對當初氣頭上的舉動感到後悔了。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高麗戰事不利小有損失,看著士氣低迷的眾將士李世民心中開始想起魏徵曾經的好。

班師回朝後,他對旁人說道:“如果魏徵還在的話,就不會讓我碰到高麗這檔子破事了!”所以沒過多久太宗就派人重新把魏徵的神道碑給立起來了!

綜上所述,魏徵和太宗之間的關係的確曾出現過一些波折,但兩人君臣相伴的十幾年間,君主包容大度對臣子的建議虛心接受,臣子直言敢諫能夠大膽指出對君王的過失,譜寫出了中國歷史上一段廣為稱道的君臣佳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