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農民獲評職稱受關注!這只是第一步

  •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7
簡介應著眼城鄉融合發展實際,探索建立包括教育培訓、認證管理、生產扶持、社會保障、金融信貸等方面的政策體系,逐步讓新型職業農民既能享受與城鎮職工在養老、醫療等方面同等的社會保障,也能享受在農業生產經營上的專門扶持政策

跌步的農夫是什麼意思

近日,河北石家莊2名農民獲評農民職稱的訊息,經人社部官方微信釋出後,引發廣泛關注。

其實,給農民評職稱不是什麼新鮮事。2018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2019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探索透過崗編適度分離、在崗學歷教育、創新職稱評定等多種方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近年來,山東、甘肅等不少地方已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

農民獲評職稱受關注!這只是第一步

安徽廬江縣龍橋鎮福興村,農民正在抓緊晴好天氣採摘的菊花。左學長攝(中經視覺)

農民職稱評定是一種訊號。職稱是對職業能力的評定,在現代社會里,很多成熟的職業都有職稱評定體系。教師有職稱,工人有職稱,醫生有職稱。作為一種職業,農民有職稱自然也無需大驚小怪。農民是當之無愧的崇高職業,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然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對農民和農業有刻板固化印象,存在輕視農業、忽視農民的情況。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職稱評定,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社會認同感、職業榮譽感,傳遞出在工業化資訊化時代依然要重農固本的積極訊號。

從農業發展角度看,農民職稱評定有現實需要。“‘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社會上流傳的這句話刻畫出農業的隱憂:農業勞動力呈現老齡化、女性化和低教育水平化,俗稱“386199部隊”。毋庸諱言,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依然突出,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任重道遠。邁上新徵程,農業農村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怎樣留住人,仍是亟待回答的大課題。不妨以農民職業化為抓手,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國際經驗表明,任何國家農業的穩定發展單靠公司式農業是不可能的,必須建立在以農業為職業、以鄉村社會為基本生存空間的農民群體基礎之上。在我國,過去,農民主要是身份的概念,基於戶籍來判定;如今,農民越來越多是職業的概念,基於經濟活動和職業行為來判定。進入新時代,伴隨城鄉融合發展,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加快變革,農村居民可以在城鄉間自由選擇各類職業,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印記,而是一種職業選擇。

農民獲評職稱受關注!這只是第一步

貴州赤水市文華街道雙龍社群的村民在採摘柑橘。王長育攝(新華社)

當然,農民職稱不是准入門檻,種地本身也不需要職稱。對農民職稱的評定肯定也不能照搬別的職業,而要符合自身特點,尤其要結合農業實際。比如,石家莊的農民職稱評定對參評人員的論文、科研等不作要求,而把種植多少畝糧食、養殖多少頭奶牛等列為評審依據。可以說,凡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新型農民都可以申報相應的技術職稱,這些人都是農民職稱的目標群體。

給農民評職稱只是第一步。要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制度體系,不只是技能培訓或評定發證那麼簡單。一些農民積極申報職稱,是因為獲評後可能有一次性獎勵,能優先承接專案,享受一些扶持政策。應著眼城鄉融合發展實際,探索建立包括教育培訓、認證管理、生產扶持、社會保障、金融信貸等方面的政策體系,逐步讓新型職業農民既能享受與城鎮職工在養老、醫療等方面同等的社會保障,也能享受在農業生產經營上的專門扶持政策。

鄉村振興的過程也是農民職業化的過程。鄉村振興是個長期歷史過程,農民職業化也非一日之功。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要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人、吸引人,加快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民隊伍。讓更多的高素質農業從業者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裡大展身手,既為傳統農民成為現代農民提供路徑,也為各類人才投身農業開闢渠道,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正是農民評職稱的要義所在。對此,我們有理由充滿期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