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這就是顧炎武的心聲

  • 由 賓凝丹說娛樂 發表于 武術
  • 2021-05-08
簡介顧炎武各類著作十分豐富,《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日知錄》是最為著名的兩部,是我國古代文化思想寶庫中的兩顆明珠

保有者是什麼

顧炎武,字寧人,原名絳,崑山亭林鎮(今江蘇省崑山縣境內)人,學者稱他亭林先生。顧炎武早年考中秀才。清兵攻陷南京後,他在崑山、嘉定一帶參加了抗清起義,南明的魯王和唐王都曾授與他官職,但他都未能赴任。他的老母在臨終前叮囑他“弗事二姓”,他終身遵守了母親的這一訓誡,不在清朝做官,專門研究學問。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這就是顧炎武的心聲

母親去世後,顧炎武便離開家鄉,遍遊各地。他曾四次謁掃明孝陵,六次瞻仰崇禎皇帝的思陵,表示了對明朝的故國之思。所經之地,他都進行考察,將所聞所見所得著書立說。後來在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定居,至七十歲而終。史書上說,顧炎武“

生平精力絕人,自少至老,無一刻離書。所至之地,以二騾二馬載書。過邊塞亭障,呼老兵卒詢曲折,有與平日所聞不合,即發書對勘;或平原大野,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

。”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這就是顧炎武的心聲

經過這種鍥而不捨的刻苦鑽研,顧炎武成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學者。他對於國家的典章制度、州郡鄉邑的掌故、天文儀象、河漕、水利、兵事、農業,以及經史百家、金石文物、音韻訓站之學,無不通曉;對其中的部分學科,更有精深的研究。《清史稿》中對他評價說:“

清初稱學有根概者,以炎武為最

”。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這就是顧炎武的心聲

顧炎武做學問,務求去掉虛華,反對脫離實際的鑽牛角尖的方法,講求經世致用。他曾經說:“

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

。”他有政治、經濟才能,但由於時代不能給他施展抱負的機會,於是他就進行試驗。例如,他曾組織人力在長白山下開墾荒地;在山西雁門關以北、五臺山以東地區發展畜牧業。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這就是顧炎武的心聲

顧炎武讀書有兩個特點,一是窮根究底,一定要把研究的物件搞得清清楚楚;二是堅持每天寫日記。他把二十一史、明十三朝實錄中有關國計民生的內容,分類抄錄,旁推互核,考證得失,寫成一百二十卷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三十卷的《日知錄》則是一部讀書筆記,歷時三十多年寫成的。《日知錄》涉及經史、官吏、財賦、典章制度、地理、文藝等方面的內容和心得,追本溯源,考正謬誤。顧炎武各類著作十分豐富,《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日知錄》是最為著名的兩部,是我國古代文化思想寶庫中的兩顆明珠。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這就是顧炎武的心聲

在為人方面,顧炎武特別提出,要有“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氣節。他還大聲疾呼:“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每個人對國家的興亡都有責任!這是多麼鏗鏘的金石之聲啊!著名的成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就是來源於顧炎武的這句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