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中國人有多會吃?裡面的門道可多了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20
簡介飲食是一種文化,能吃、會做,還要懂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這麼吃,寫一本名為《中國人超會吃》的書,並不容易

蘇州到揚州火車怎麼走

「本文來源:杭州網」

蓴菜三大產地兩個在杭州 鐵道線上盛產著名的燒雞

都市快報報道 看到《中國人超會吃》這個書名,很多人都會會心一笑,這還用說?

人們常說,我們十幾億人全是吃貨,人均美食專家。雖然誇張了,但說到吃,確實沒有人不愛的。吃是頭等大事,千百年來,發現的食材越來越多,烹飪方法也越來越精細,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飲食是一種文化,能吃、會做,還要懂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這麼吃,寫一本名為《中國人超會吃》的書,並不容易。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王愷和戴小蠻,都是媒體出來的寫作者,經常行走四方,吃來吃去。最初,他們想在書中展現中國不同區域的食物面貌,計劃在10個城市各找10個廚師,每人做一道特色菜。可這十城百菜,工程浩大,計劃進行不下去,暫時擱置。

有一日,王愷在一個書店的活動中,看到了學者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寫的一本《中國食譜》。他們夫婦二人1938年到美國之後,原本做醫生的楊步偉做了家庭主婦,閒暇時比較了中西的飲食文化,寫下了這本“怎麼做中國菜”的書。書中不僅有簡單、精要的食譜,還描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餐廳的食俗、家庭的烹飪習慣。

受到啟發後,兩位作者便在書中添了多篇當下中國飲食活動的觀察文字。他們想要在楊步偉寫作《中國食譜》八十多年後,重新梳理一下中國人的餐飲習慣以及流行的菜餚。

最終,《中國人超會吃》這本書涉及的城市比最初計劃的10個要少(北京/上海/南京/揚州/蘇州/成都),介紹的菜譜也剩下55道。本來10個城市就難以體現整個中國,現在看起來更加有以偏概全的感覺。不過,除了菜譜、廚師製作過程,還有關於這道菜的傳承故事,以及和當下飲食密切相關的內容,讀起來很有趣,也長見識。

比如中國人“不時不食”的傳統,請客吃飯的各種方式、規矩,外賣對飲食習慣的影響,還有旅途中的吃文化——從過去的出門帶乾糧,到輪船、火車、長途汽車上的便捷餐。書中寫到,從1990年開始,國內鐵道線最早透過的地方,都有著名的燒雞品牌,比如符離集燒雞、道口燒雞、德州扒雞等。

本書一開始提到的幾個食俗,就蠻有意思。像“家有一園韭,親戚常來走”,是說中國人喜歡韭菜的香味;“軟麵餃子硬麵條”是對面食製作的經驗總結;“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是說民間很早就意識到類似豆製品這樣的素食的重要性。

整本書還配了800多幅現場照片,大多是攝影師劉小柱拍的,視覺效果讓人更有食慾。我們摘選其中兩道江浙地區的菜,以及相關的話題,大家看看。

酒香草頭

所謂草頭就是苜蓿幼苗,“草頭”其實是上海土話,很久以前它是作為野菜存在的,因為質地易老而“刮油”,要用大量油來配才好吃,困難年代人們吃它並不多,常用它來餵豬喂牛。

清明前後的草頭最為鮮嫩,因為這一緣由,它成為江浙一帶人們春日餐桌上的“七頭一腦”(即香椿頭、薺菜頭、小蒜頭、枸杞頭、馬蘭頭、苜蓿頭、豌豆頭和菊花腦)之一。

按照傳統做法,酒香草頭一定要生煸,在中式烹飪中,煸和炒是兩個概念,煸不需要顛鍋,經過顛鍋、翻炒很容易讓草頭葉子捲起來。

煸的時候火候要掐準,讓草頭被熱油均勻致熟,但未老化。準備起鍋時,講究的老廚師此時會加入少量走油肉的滷汁。

烹飪這道酒香草頭,最關鍵的步驟是在關火後迅速噴灑白酒(高粱酒最合適,也可用濃香型白酒或度數偏高的白酒代替)。碧綠柔嫩的草頭在白酒的激發下把原本的清香發揮至最大,這樣才入得了挑剔食客的眼。

相關話題:單炒與混炒

中國的烹飪文化中,“炒”這一形式異常發達,想讓各種青菜變得好吃,最方便的操作就是開啟大火,用少量油,不斷翻炒——而不是像西方人採取簡單的沙拉做法,放油醋汁涼拌。

除了單獨炒,中國人還流行葷素搭配的蔬菜食用法——與西餐主要將蔬菜與肉類、魚類分頭做熟再一起盛盤的做法完全不同,中餐是將蔬菜和肉類盛放在一鍋之中用大火快速翻炒。無數種蔬菜都可以被用來炒豬肉、牛肉、雞肉,最後成菜時蔬菜會沾染肉類的香氣,而肉類也被切成小塊食用。在這個普遍營養過剩的時代,這種吃法健康而美味,值得推廣到世界各地。

西方常見的烤蔬菜,在中國人的白日餐桌上並不多見,現在卻普及到了深夜燒烤攤上,很多燒烤羊肉串、雞翅膀的攤子上,都配有烤韭菜、烤茄子、烤金針菇這樣的選項。

1

2

下一頁

全文閱讀

Top